陈宏谋:从临桂走出的大儒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中华陈氏网


      陈宏谋是清代有名的封疆大吏,总计为官42年,其中在地方上从政35年,自雍正七年(1729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之间,他历任3府和浙、滇、苏、陕、赣、鄂、豫、闽、甘、湘和两广等12个行省,任过知府、驿盐道、布政使、按察使、巡抚和总督等。

      他是清代广西籍官员中,官位最高、任职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政绩卓著、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

      到过桂林的人都知道,王城正阳门上有一幅巨大的刻石榜书“三元及第”。这是两广总督阮元在陈继昌连中三元后书的。陈继昌是临桂县人。临桂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就出自临桂,自唐代以来,那里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其中,清代有官至宰相的名臣陈宏谋。陈继昌便是陈宏谋的玄孙。陈继昌是中国科举史上第十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三元”。有联称赞他们祖孙:“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

      1696年,陈宏谋出生于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他自小聪颖,爱好读书,八九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他立志“为世人所不能作之事”,28岁那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赴考,获乡试第一名,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从此踏上仕途。

       现在横山村陈宏谋故居只剩下陈氏家祠和陈氏宗祠。其中陈氏家祠是陈宏谋一家之祠,有祠层三楹,建造坚实。祠内本来有匾多件,自遭日寇蹂躏后,现仅剩“解会状”,“四元”及乾隆御赐石刻一件。

       以民为本 造福于民

       陈宏谋勤政务实、政绩显赫,口碑载道。他一直都主张以民为本,追求造福于民。在陕西,他修治古陵,保护文化,还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山薯等杂粮和广植树木,还大量招募江浙等地特长育桑养蚕的人来培训陕西农民种桑养蚕,并落实人力物力财力,开凿水井数万口,以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的需要;在云南,他鼓励开采、增开铜矿,使产量大增,地方经济得到发展,设“社仓”以备灾荒时安抚灾民,还兴办义学700多处,使得苗民得以读书;在江苏,他构筑崇明海塘以抵御海潮,疏浚白茆口用以泄太湖洪水,保障了苏、凇等繁华地带的安全;在河南,他堵塞黄河缺口,筹办豫苏河工,并提倡种植堤柳;在福建,他解除了有关商船载米的限制,准许久居外地的福建人回到原籍,还严令定下了打官司的结讼期限。在江西,他以工代赈,疏理河道,既兴修了水利又解决了民困;在天津,他倡导“放淤”的办法治理海河,使沧、景等州县都变成沃土……特别是在湖南,由于陈宏谋大力提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促使湖南的耕地增加,米谷总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每年约有1000万石以上的稻米外销,奠定了湖南作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米谷生产基地的地位。

       陈宏谋爱民如子。他一直认为当官者要从思想上抵制物质的诱惑,提倡过俭朴的生活。他自己身体力行并且特别强调“以俭养廉”。陈宏谋和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举进士的广西同乡陈仁很谈得来,彼此常以“忠君、爱民”同勉。陈仁是广西武宣县三里乡台村人,和亲兄弟陈旭同举进士。有几次要回乡省亲,陈宏谋都写信勉励他“低调行事,以不惊动地方官员、不扰乡邻为好。”陈氏后人还保存有陈宏谋写给陈仁的信函。

       心系家乡 为桂林腐乳做“广告”

       陈宏谋长期在外为官,却时时想着家乡。

       桂林豆腐乳原产在临桂四塘乡。陈宏谋想让家乡这种特产名闻天下,造福桑梓。便让家人携豆腐乳进京,伺机而动。

       谁与皇帝进餐,都生怕山珍海味摆不完。而陈宏谋有机会与皇帝共进晚餐,却以家乡豆腐乳待之。那天,乾隆一见腐乳那溶溶烂烂的品相,像乞丐之食,大败味口,觉得受了戏弄;又想宏谋是否在转弯展示岭南灾情?仍面露不悦。陈宏谋却恭敬地献上一块说:“此乃家乡名菜,托万岁洪福,近年家乡收成不错,故才有黄豆做成可口的腐乳,恳请陛下一尝,家乡人定深感荣幸。”乾隆尝了一丁点,谁知感觉好极了。仔细看看,那豆腐黄黄爽爽;凑近闻闻,浓香扑鼻,细细品味,奇香久留不散。于是食欲大增,那一餐竟吃了三大块,饭量增加了一倍。乾隆惊喜异常,从此对豆腐乳情有独钟。过后,在一次宴会上,乾隆兴致勃勃地对众臣说:“这餐让众爱卿也大开口戒,尝一尝广西名菜--陈宏谋爱卿家乡的横山豆腐乳。”那一餐,小小腐乳竟把群臣弄得咋嘴咋舌。一时间,横山豆腐乳声名远播。从此便被陈宏谋作为贡品献给皇帝了。

       陈宏谋还常信勉励家乡人爱惜豆腐乳的声誉。今天,桂林腐乳已成世界闻名的土特产。通过生产豆腐乳来发家致富的桂林人都忘不了陈宏谋。

       儒学楷模 理学名臣

       陈宏谋不但是为官的榜样,也是治学的楷模。在清代的官场,陈宏谋是一位十分有思想的要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从政实践具有相当清楚的传统文化背景。他追求立德和立言,“小我”的存在,时时以″大我″作为依归。他的“自箴”是这样的:

       “谨言语以寡过,节饮食以尊生;省嗜好以养心,耐烦劳以尽职;慎喜怒以平气,戒矜张以集事;绝戏谑以敦礼,崇退让以和众;慎然诺以全信,减耗费以惜福。”他曾经自撰有一副对联挂在书房里,当作座右铭:“莫做世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世上行不过去之心,斯云无咎;必为世是不可少之人,必作世上不能做之事,乃弗虚生。”

       陈宏谋是清代的理学名臣,被史家称为“儒所效也”《从政遗规》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中的一种,成书于乾隆七年。该书分上下两卷,采录了宋代到清代几十位政治家和学者有关从政的言论和事迹,加上他本人的按语编辑而成。陈宏谋说自己编辑这部书的目的是“惟奉兹古训,随时考镜,转相传布,以此自勉,即以此勉人。”希望从政者“推心、理之相同,以尽治人之责,而又参之前言往行,以善其措施,则宜民善俗,或有取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陈宏谋在编辑《从政遗规》时,主要选录了居官怎样清廉公正,怎样审理公务无误,怎样处理上下级关系,怎样动用刑法得当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一批正统精英的从政思想。

       清乾隆时期,吏治腐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为了扭转这种恶劣的官场风气,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提出两点箴规:一是要端正做官动机,指出官员只能为老百姓办事而不能为自己谋利益。二是要正确对待钱财,告诫官员不可贪图钱财。他力图通过他的书,在官场中建立起一种大家都应当共同维护的准则。

       清代的回避制度相当严格,特别是不能在家乡为官这一条明确列入了《清会典》的“本籍接壤回避”之中。但是,当年的乾隆皇帝却无视这回避制度,亲自下圣旨调陈宏谋出任两广总督,并御批陈宏谋虽为广西籍官吏,“但久任封疆,朕所深言”,表示对他极为信任。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陈宏谋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宰相),后来加封为太子太傅。

       1771年,年逾古稀的陈宏谋因病辞官还乡,取道运河回广西临桂老家养老。乾隆帝亲自为他饯行,并御令陈宏谋回乡所经过之处的地方官员要在20里内料理护行。

       陈宏谋请求乾隆帝准他先去曾经任职的陕西看看。当年6月当他行至山东兖州时,不幸病逝于船上,客死他乡,终年76岁。他的一颗不泯之心,只能回归到那清纯无染的梦里河山。

       陈宏谋逝后,朝廷御赐碑文《清高宗御赐旌表原任太子太傅大学士陈宏谋碑文》,全文如下:

       “朕惟赞绩纶扉,聿重老成之望,留芳琬琰,用垂奕祀之声,效宣力于中朝,尔位之靖共夙著,播令闻于永世,天家之典礼攸崇。尔太子太傅大学士陈宏谋。砥行端方。持躬恪谨,早登词馆,恩叨珥笔之荣,特佐铨曹,职慎持衡之寄,继班跻于柏府,仍分品藻之权旋,手绾夫银章,还带风霜之任,晋秩而监司表望,分藩而屏翰宣劳,屡邀简擢之恩,益励寅恭之素,洎乎颁条按俗,建节敷猷,统庶司表率之权,树高牙者九省,寄属郡宣旬之责,膺专阃者二十年,誉望即崇,勤劳罔懈,?登八座,入领诸卿,侍讲幄而松牖云扉。端资黼黻,正揆席而鸳行鹭序,宠冠簪缨,肃趋政事之堂,秉轴方需励翼,廑念遂初之服,封章屡乞闲身。朕嘉彼旧劳,怜其晚景,加秩以彰荣遇,赐服以示殊恩,方谓退息乡园,余年未耗,何图载弛驿路,朝露俄惊,饰终之典聿昭,秩祀之文并懋,表其端悫,谥曰文恭。呜呼!中外勤施,眷往绩而丝纶贲宠,哀荣礼备,树丰碑而泉壤生光。庶克永终,用昭来许。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初四日。”


分享按钮>>陈布雷自释“布雷”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
>>横山村的豆腐乳和陈宏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