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源流(六)-----------旷世精英(3)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佚名


杨骏

杨骏(?-291),字文长,弘农华阴人。少时任高陆令,骁骑、镇军二府司马,以后因是杨芷杨皇后的父亲而官居重位,自镇军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熟悉他的人议论说:"封建诸侯是为了捍卫王室,后妃杨芷之所以把杨骏当作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是为了扩大其影响。杨骏开始就。

被封为临晋侯,其前兆必乱。"尚书褚罄、郭奕都表明态度,说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樱重臣,武帝不采纳他们的意见。武帝自太康(公元280)以后,认为天下无事,不再留心国家大事,惟耽酒色,于是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横行无阻。而杨骏及其弟杨姚、杨济则势倾天下,当时人有"三杨"之称,到了武帝病重的时候,。没有托付辅佐之臣,而过去佐命他的功臣,皆已去世,朝臣惶惑,不知该怎么办。而杨骏则排斥异己,自已亲侍皇帝左右,不断改易公卿,树立心腹。到了武帝病情稍愈,看见所用的人很差,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随便用人!"就让中书下诏,让汝南王可马亮与杨骏共同辅佐王室。杨骏害怕失权宠,从中书处借诏观看,顺便将诏书藏了起来。中书监华度十分害怕,亲自到杨骏跟前索要诏书,杨骏始终不给。两天两夜时间,皇上病重,皇后杨芷乃奏帝以杨骏辅政,武帝点头答应。于是召来中书监华度、令何劫,口宣帝旨,使作遗诏,曰:"昔伊望作佐,勋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杨骏,经德履吉,鉴识明远,毗冀立宫,忠肃茂著,宜正位上台,拟迹阿衡,其以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移止前卫将军现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杖出人。"诏书写成后,杨芷当着华度、令何肋的面呈送武帝阅览,武帝看后无言。就这样两夫后武帝逝世,杨骏就担当起重托,住在太极殿。武帝尸体人棺,六宫皇后缤妃俱向遗体告别,而杨骏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卫,对皇帝不恭敬的行为从此开始。

惠帝司马衷即位后,尊杨芷为皇太后,进封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管理朝政,总管百官。杨骏害怕周围的人不忠于他,就任命他的外甥段广、张劭为近侍之职。凡有招命,惠帝察看后,呈送太后审阅,然后发出。杨骏深知皇后贾南风情性难制,十分惧怕,就多树亲党,皆领禁兵,于是皇室家族怨恨他,文武大臣气愤他。杨骏弟杨珧、杨济,皆有非凡的才智,二人多次劝阻其兄不要这祥做,杨骏不听,于是二人辞职还家。杨骏暗午古义,经常违犯旧典,武帝去世不到一年时间就改元永熙,朝臣们都认为这违背了《春秋》逾年书即位之义,于是朝廷令史官改掉,到第二年(公元291)正月才改元为永平。

杨骏知道自己历来在朝臣中没有美望,恐怕协调驾驭不了远近的人,于是就依照魏明帝即位时的做法,大开封赏,以讨取群臣对自己的欢心。但他为政严厉、繁琐、固执,不接受劝谏,因此不得众心。冯熠太守孙楚历来与杨骏交往深厚,他对杨骏说:"你是外戚,像伊尹辅佐商汤,霍光辅佐汉宣帝一样,身居重任,手握大权,辅佐弱主,但你应当好好想想古人教诲,明白辅佐应当最公正最忠诚谦顺的道理,要知道于周则周召为宰,在汉则朱虚、东牟,没有庶姓专朝到头来能够有好下场的。如今宗室力量强大,藩王力量也在增长,你不乘此机会与他们共同处理朝政,还内怀猜忌,外树亲近,大祸很快就会到来。"杨骏对这些好话听不进去。弘训少府黄蒯钦和杨骏是姑表兄弟,从小就关系亲近,他直言不讳多次批评杨骏的缺点错误,杨珧、杨济听了也为之寒心。蒯钦说:"杨骏虽然愚昧,但他仍然知道人之无罪不可妄杀,我批评了他,他必然疏远我。而我必须以理开导周围的人,使我们不至于跟上他一块死。不然,倾宗灭族就不远了。"殿中中郎孟观、李肇,杨骏历来瞧不起他俩,二人就阴谋罗织杨骏企图篡位的罪名;贾后想干预政事,怕杨骏反对,使她的欲望实现不了,又不肯以妇道事皇太后;黄门董猛,在惠帝当太子时即为侍人监,在东宫给事于贾后。贾后密通消息于董猛,想废杨太后,董猛与李肇、孟观暗地里相互勾结,贾后又令李肇报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使连兵讨伐杨骏。司马亮回答说:"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优也。"李肇又报楚王司马玮,玮同意。于是司马玮要求人朝,杨骏历来俱怕司马玮,先欲召人,防其为变,就同意人朝。司马玮回朝后,孟观、李肇就启奏皇帝连夜作诏,内外戒严,派遣使者奉诏免去杨骏的各种职务。东安公恶率领殿中四百人随其后讨伐杨骏,段广跪下给惠帝说:"杨骏受恩先帝,竭心辅政,况且他孤身一人,没有后代,那有造反的道理,愿陛下慎之。"惠帝不回答。

当时杨骏居住在曹爽原来的府第,在武库以南,听到朝廷有变,急召众官商议。太傅主簿朱振对杨骏说:"今朝廷有变,其行动可想而知,必是宦官之流为贾后设谋,不利于你,你应烧云龙门以示威,索要闹事首领,开万春门,引东宫及外营兵你自己拥戴皇太子人宫取奸人,殿内震惧,必斩送之,可以免难。"杨骏历来怯懦,犹豫不决,说:"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烧之!"侍中傅抵夜晚告诉杨骏,请与武茂一起进人云龙门观察事势,傅抵对群臣说:"宫中不宜空",便起身作揖下阶而去,于是众皆走散。

一会儿,殿中兵出,放火烧杨骏府,又令弓箭手于阁上临杨骏府而射之,杨骏兵不得出。杨骏逃到马厩,被用戟杀死。

孟观等受贾后密旨,诛杀杨骏亲党,夷灭兰族(父母、兄弟、妻子),死数千人。又令李肇烧杨骏家私书,不让武帝诏令杨骏辅佐的诏书传于四海。杨骏被杀后,无人敢收其尸,惟太傅舍人巴西人阎纂将杨骏尸体殡葬。

杨珧

杨珧(?-291),字文据,历任尚书令,卫将军。在朝久负盛名,很受晋武帝宠爱,当时的名望在杨骏之前。兄杨骏权位太重,使他看到权宠不可居,于是前后多次恳切提出辞职,武帝始终不同意。当初聘杨芷为皇后时,杨珧就给皇帝上表说:"纵观古今,凡一族二后者,没有保全的,必受斑亡宗族之祸。要求将我的表章收藏在宗庙,如果我说的话得到证实,可免我之祸。"晋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右军督赵休上书说:"王莽五公,兄弟相待。今杨氏三公,并在大位,而天变展见,我暗暗为你担优啊。"由此杨珧更加惧怕,坚决要求辞职,武帝同意,赐钱百万,绢五千匹。

初开始,杨珧处事处处退让,后来乃结朋党,陷害齐王司马枚。中护军杨锈与北军中侯成架共谋想杀死杨珧,杨珧知道后,以有病为由请假避祸,并以巧妙的方法让有司上奏皇帝,将羊挤升任为太仆。从此以后,满朝文武没有人敢同他对抗,也没有人敢发表不同意见。孟观领贾后密旨诛杀杨珧时,杨珧大呼冤枉,说:"武帝同意免我灾祸的表章现在石函,可问张华。"当时群臣都为他申辩,说应当按武帝从前许诺的办。而贾后族党待杨家诸兄弟如同仇徘,令行刑者杀之,当时群臣没有不同情杨珧的。

杨济

杨济(?-291),字文通,历任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杨济很有才艺,为一时秀彦。一次,他跟随晋武帝在北芒游猎,与侍中王济俱穿普通衣裤,骑马执角弓在皇帝车驾前开道。突然,一只猛兽窜出,武帝命王济射之,猛兽应弦而倒。一会儿又窜出一只猛兽,武帝令杨济射之,也将猛兽射死,六军大叫称快。武帝喜爱兵官,多授贵戚清望,而杨济以武艺与其所任军职十分相称。杨济与兄杨珧,对他们弟兄三人的高官盛权深感优虑,就与外甥李斌等共同上表切谏。杨骏排斥王佑,将其贬出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太子体系,在这件事情上,杨济是主谋者。

当初,杨骏妒嫉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利用其辅佐皇帝的职权,让其出使藩邦。杨济与外甥李斌多次劝阻杨骏,不要这样做,杨骏不但不听,而且述疏远了杨济。杨济对傅咸说:"如果家兄杨骏征召大司马、汝南主司马亮人朝,自己退身避之,门户之祸可免,不然当有灭族之灾。"傅咸回答说:"司马亮如果回朝,天家都一起推祟他,让皇帝封他为公,这样便可太平,你兄也就不必退避。不过,人臣不句专权,外戚也不例外。如今皇家宗室内部关系疏远,要靠外戚之亲得以幸宁。外戚如果受到威胁,也要靠皇家宗室的力量给以解脱,这就是所谓的唇齿相依,也是最好的办法了。"杨济听后越发害怕,就又问石崇说:"现在人心怎样?"石祟回答说:"贤兄执政,排斥皇家宗室,应当与满朝文武把关系搞好才对啊。"杨济说:"看见我兄以后,你应当将此话讲给他听。"石崇见杨骏后说之,杨骏拒不采纳,致使杨珧、杨济跟着他一起被害。杨济遇难之际,东宫郭皇后看杨济人宫,铸挤问裴楷说:"我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裴楷回答说:"你是太傅,东宫召你,当然应该去。"杨济为人轻财好界,常常为穷人施舍,,长期以来又主管兵马,手下有四百多人皆为秦中壮士,个个都是射箭能手,他们听说杨济要入宫的消息后,都想救杨济性命,一齐去杨济处,而杨济已经人宫,大家没有不为他惋惜的。

杨艳

杨艳(公元238-274),字琼子,为武元杨皇后,西晋弘农华阴人。父杨文宗,为魏通事郎,袭封芬亭侯,早卒;母天水赵氏,早卒。杨艳幼时,母亲死亡,寄托舅家,舅母仁爱,亲自奶乳杨艳,而将自己正在吃奶的小儿送他人奶乳。到年龄稍大后,又随继母段氏在家度日。

杨艳少时就聪明有智慧,善书画,姿质美丽,娴于女工。

曾有相面先生给她相面,说"当极贵".晋文帝司马昭知道后,为世子司马炎聘为妃,甚受宠爱,生毗阵悼王可马轨、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东和平阳、新丰、阳平公主,司马炎即位后,立为皇后。有司奏说,依照汉朝的规定,皇后、太子各食汤沐邑四十县,,武帝说,现在不是过去州不能这样做。杨艳追念舅父母抚养之恩,显扬赵俊,纳赵俊兄赵虞之女赵粲于后宫为夫人。

武帝认为皇太子司马衷太笨,当皇帝管理不了国家,就把这个想法私下告诉给杨皇后。杨艳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当初,贾充妻郭氏贿赂杨皇后,求以女为太子妃。

到了太子订婚的时候,武帝想娶卫蓬的女儿,而杨皇后盛称贾充之女贤淑有德,又密使太子太傅荀颇进言,于是皇上便听从了杨皇后的意见,以贾充女为太子妃。泰始中,武帝大选良家女子补充后宫,先下诏书禁止天下嫁娶,使宦者乘使车,给祆驺骑,驰传州郡,召充选者让杨皇后选择决定。杨艳性嫉妒,只选取洁白高大的女子,对端正美丽的女子并不选取。当时卞藩女有美色,武帝对杨皇后说:"卞氏女佳。"杨皇后说:"卞落三世后族,其女不可枉以卑位",于是作罢。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周奋、廷尉诸葛冲、太仆减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女子皆并列三夫人九缤;司、冀、充、豫四州二千石将吏家女子,被选为良人;而名家盛族的女子,多数穿破衣毁坏容貌逃避选美。

及到后来杨皇后有病,看见武帝很喜爱胡夫人,害怕她死后把胡夫人立为正宫,对太子不利,因此,在临终时枕着武帝的膝说:"我叔父杨俊之女杨男胤,既有美德又有美色,堪陛下选为六宫。"说完后啼哭不止,武帝流着眼泪答应了一她的请求。泰始十年(公元274)杨艳在明光殿去世,时年三十七岁。武帝下诏说:"皇后逮事先后,常冀能始终永奉宗庙,一旦租陨,痛悼伤怀。每自以夙丧二亲,于象门之情特隆。又有心欲改葬父祖,以顷者务崇俭约,初不有言,近垂困,说此意,情亦愁之。其使领前军将军骏等自克改葬之宜,至时,主者供给葬事。赐谥母赵氏为县君,以继母段氏为乡君。传不云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且使亡者有知,尚或嘉之。"于是有司卜吉日,葬杨艳于峻阳陵。

杨芷

杨芷(公元258-291),武悼杨皇后,字季兰,小字男胤,武元杨皇后从妹,父杨骏。咸宁二年(公元276)立为皇后,温柔和顺有妇德,美映皇宫,甚为皇帝所宠爱。生渤海王,早亡,遂无子。太康九年(公元288),杨皇后率领内外夫人和命妇耕桑于西郊,并分别赐送帛物。

太子妃贾氏妒嫉,武帝要将其废掉,杨皇后对武帝说:"贾充对社樱有功,应当数世赦罪,贾妃是其亲女,犯了嫉妒的罪过,但不能一眚掩其大德。"杨皇后又多次严厉批评教育贾妃。而贾妃不知道杨皇后对她的恩德,反而怀恨在心,多次在武帝跟前说杨皇后的坏话、对杨皇后忿怨越来越深。到了武帝去世惠帝登基、杨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贾妃立为皇后,贾后

就更加凶狠。她妒嫉杨芷父杨骏执掌大权,于是就诬告杨骏作乱,让楚王司马玮与东安王司马舞称诏途杀杨骏。杨后因内外阻隔无法传递消息,就题帛为书,射于城外,说:"救太傅(杨俊)者有赏。"贾后因此宣布杨太后伺为逆党。

杨骏死后,诏使后军将军荀悝送杨芷于水宁宫,特令保全杨后母庞氏性命在永宁宫于杨芷一起居住。贾后又搞阴谋,将杨芷废为庶人,并将其母庞乒诛杀。杨芷被废为庶人时尚有侍御十余人,贾后夺之,使杨芷绝食而亡,时年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

怀帝司马炽称帝后,追复杨芷尊号,改葬于峻阳陵。

杨诠期

杨诠期(?-400),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霖第十代孙。

曾祖父杨准,任太常:自杨震至杨准,七世有名德。祖父杨林,年少时就很有才学和名望。父扬亮,任梁州刺史,以贞于知名。佳期沈勇果劲,而兄杨广及弟杨思平等皆强犷粗暴。他自己认为是太尉杨震的后代,门户承籍,江表一带无人可比。

有人把他的门第与王恂相提并论,他仍很生气,而当时的人因他过江晚,婚宦失类,经常排挤他,他常常咬牙切齿,想借机会干一番事业,以逞其志。

俭期少年时在军府任职,太元九年(公元384)二月领兵屯驻成固,符坚将播猛据守康回垒,被杨诠期打败,并尽俘其兵,从而被拜为广武将军、河南太守,驻兵洛阳。符坚将窦冲率众攻平阳太守张元熙于黄天坞,诠期又将窦冲打败。诠期自湖城进人潼关,累战皆捷,斩杀敌蒋一千多人,收降九百多家,进人洛阳,给其进号为龙骧将军。后因病改封为新野太守,领建威司马。又升迁为唐邑太守、督石头军事,终因病辞去职务。荆州刺史殷仲堪征召侄期到其府任司马,代江绩为南阳相。

殷仲堪与桓玄举众响应王恭、庾楷,仲堪厉来没有行兵打仗的韬略,打仗的事情全部委托给杨诠期。杨诠期以五千人马为前锋,与桓玄军队依次而行。到了石头,王恭已死,庾楷战败,朝廷未动桓玄军队,就以杨诠期代都恢为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殷仲堪、桓玄皆有升迁,于是俱回浔阳,三人结盟不奉诏。不长时间,殷仲堪再被朝廷启用,这样各自回到本镇。

当初,桓玄未接受皇帝诏令,想自己占据雍州,让郗恢占据广州。郗恢害怕桓玄到广州来,向众将要主意。众将说:"如果杨诠期来广州,我们谁还能不尽力杀他,要是桓玄来了,恐怕难以为敌。"后来知道让杨诠期来代替他的职务,就同南阳太守间丘羡商量,决定称兵据守。杨诠期早已考虑到事情肯定不会顺利,于是就对郗恢的部下说桓玄到广州来了,侄期只是前驱而已,桓玄随后即到。郗恢的部下以为桓玄真的来了,就不敢与诠期作对,军散请降,诠期人府杀了间丘羡,放郗恢还都,抚将士,恤百姓,缮修城池,简练甲卒,甚得人心。

杨诠期、殷仲堪与桓玄三人间历来关系不睦,诠期屡次提出进攻的计划,殷仲堪每次都制止。桓玄于是宜告执政,力求*l使自己的决策都能够被二人所接受,朝廷也想乘隙离间他们,故意让桓伟作南蛮校尉。诠期内怀愤惧,就集结兵马,声言援助洛阳,实则想与殷仲堪一起袭击桓玄。殷仲堪虽然外表上与诠期联合,而内心却十分怀疑,因此就坚决制止了袭击桓玄的行动,又派遣从弟般通屯兵北塞,诠期势单力薄,于是解兵。

隆安三年(公元399),桓玄发兵讨伐杨诠期,先攻殷仲堪。初开始殷仲堪得到桓玄书,就急忙把诠期召来商量,诠期说:"江陵无食,该怎么对付敌军?请你到我这里来,一块守护襄阳。"殷仲堪为了保全自己的军队,不想弃城到襄阳,又怕诠期到时不发救兵,于是就说:"过去我经常收集粮草,已有很多储备呀。"诠期信以为真,就率步骑八千,精甲耀日,浩浩荡荡而来。到仲堪处,仲堪只供吃饭。杨诠期大怒说:"今兹败矣。"于是不见仲堪。当时桓玄兵在零口,诠期与兄杨广同桓玄作故,桓玄害怕诠期善战,就将军队驻扎在马头。

第二天,杨诠期率领殷道护等精锐万人乘舰作战,一齐杀向桓玄战船,停一会儿,又攻击郭栓,并将其活捉。这时桓玄各路大军来到,诠期兵败退走,余众尽没,诠期单骑奔回襄阳。

桓玄大兵追至襄阳后,将诠期和其兄杨广一并杀死,将其头传递京都,袅于朱雀门。

杨播

杨播(?-513),字庆之,弘农华阴人。祖父杨真,任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杨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政绩卓著。

北魏高祖孝文帝南巡时吏人称颂杨懿,高祖加封其为宁远将军,赐帛三百匹,征为选部给事中,为人处事有公平之誉,任南安将军、洛州刺史,未到任死亡,赠以本官,加弘农公,溢曰简。

杨播本字元休,太和中年(公元487)高祖孝文帝元宏赐改名庆之,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外姑。杨播少年时擎善良正派,对老人奉养尽礼。后来升为中散大夫,多次出任给事中,领中起部曹,以外亲受到的赐赠数以万计。后又晋升为北部给事中。孝文帝要杨播巡察北边,将诏书亲自送到杨播家中,并把巡察的军事要略详细告诉给他。不几天升为龙骥将军、员外、常侍,又转任卫尉少卿。他与阳平王元颐一起从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进击蠕蠕,大获全胜而还。孝文帝奖其功,赐奴脾十口,升任武卫将军。再次领兵出击蠕蠕,到居然山收兵返回。

后来杨播升任左将军,不长时间又任假前将军。跟随皇帝车驾讨伐南方,至钟离而回。回师时,皇帝诏令杨播领步卒三千,骑兵五百殿后。当时春水初涨,贼众大至,舟舰塞川,杨播因诸军正在抢渡淮河,所以他就将自己的部队陈列在南岸,身自居后严阵以待,以确保前军安全渡淮。诸军渡完,贼众越来越多,将杨播军队团团围住,于是杨播将军队列成圆形抵御,他身先士卒,斩杀甚多。两天后军队食尽,贼围更急。孝文帝在淮河北岸看得很清,但没有舟船无法救援。水势稍减以后,杨播领精骑三百,越过舟船大喊道;"今我欲渡,能战者来!"贼人害怕,不敢来战,于是杨播领着军队渡过了淮河。

孝文帝非常赞尚他的英雄行为,赐爵华阴子,不长时间又升为右卫将军。

后来杨播跟随皇帝车驾在邓城征讨崔慧景、萧衍,大获全胜,进号为平东将军。当时皇帝车驾耀威河水,皇上设宴招待群臣。宴席上,孝文帝与中军、彭城主元舰赌射箭,左卫将军元遥在元舰一边,右卫将军杨播在孝文帝一边。元遥先射,射到箭靶中间,并已把筹限(箭必须射到的地方)射满。孝文帝说:"左卫(元遥)筹足,右卫(杨播)不得不解。"杨播回答说:"仰赖皇上恩德,我还要争一下。"于是弯弓发箭,正中靶心。孝文帝高兴地说:"养由基箭法之妙,也不过如此而已。"遂举危酒以赐杨播,说:"古人酒以养病,联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于是封杨播为太府卿;进爵为伯。

景明初年(公元'500),杨播兼任侍中,出使恒州,抚恤穷人。后转任左卫将军。宣武帝要他出任安北将军、弄州刺史,他坚决辞退,于是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至华州因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延昌二年(公元513)死于家中。子杨侃等停柩不葬,披着孝破服诉多年,到熙平中年(公元517)孝明帝元诩才赠杨播为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并恢复其原来的爵位,谥曰壮。

杨椿

杨椿(公元455-531),字延寿,本字仲考。杨椿性情宽厚谨慎,起初出任中散、典御厩曹,以谨慎小心,专司医药被升任内给事,与兄杨姆并侍皇宫。又任兰台行政长官,改授中部曹,因执法公正,受到高祖孝文帝的表彰。文明太后去世的时候,高祖五日不食,杨椿进谏说"'陛下最有人德,但守孝应当节制,居哀五天五夜不吃不喝,群臣慌乱,不知该怎么劝你。陛下承袭祖宗之业,担负日理万机的重任,怎么能像普通百姓一样,把事情弄到无法处理的程度。况且,圣人之礼,也不是不要性命,陛下为母亲尽孝而死,可以留下万代英名,但这样做对宗庙社稷有什么好处呢?"高祖听了这些话,深受感动,于是进粥。转授杨椿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

后来他出任安远将军、豫州刺史,高祖离开洛阳到豫州巡游,在豫州馆所住宿,赐给杨椿马十匹,缣千吟晋升杨椿为冠军将军、济洲刺史。高祖自钟离去弧,到了济州州抬稿碰,在州馆内住宿,又赐赠杨椿马二匹、缣一千五百匹。因辄收市利,费用官炭为平原太守崔敞所告而免官。后来降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

当初,武兴王杨集始被杨灵珍打败,降于萧莺,后来杨集始又率贼一万多人自汉中北上,企图恢复旧土。杨椿领步骑五千出屯下辨,给杨集始写信,晓以利害。杨集始执书信对使者说,"杨使君片书,除我心腹之疾".遂领其部下千余人来降。

过了一段时间,杨椿母亲病故,于是解职还家。后来武都氏杨今造反,皇帝诏今杨椿任冠军将军,邵督征西诸军事、行梁州刺史,与军司羊祉去征讨,取得了胜利。后来在梁运粮,为群民劫夺。皇帝诏令杨椿兼征虏将军,持节招慰。招慰后又叛乱,皇帝拜杨椿为光禄大夫、假平西将军、督征妙诸军事以讨之,回朝后,兼任太仆卿。

秦州羌吕苟儿、径州屠各、陈瞻等聚众造反,皇帝诏令杨椿为别将,跟随安西将军元丽去讨伐。贼寇进人陇地,凭借山路坚守自固。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提出伏兵山路,断其出人,待粮尽而攻之;有的提出斩除山林,纵火焚烧,然后进讨。杨椿则认为这两种办法都不好。他说:"这些人本是一般的贼寇,没有什么计谋。王师一至,无战不摧。他们之所以深窜,只是为了避死。今宜勒令三军不要再侵掠,贼必认为我见险不敢前进,轻视我军。然后乘其不备,可一举而平矣。"于是缓师不进,贼人果然出来抢掠,就以军中驴马作为诱饵,不加讨逐。

如是多日,暗中组织精兵,衔枚夜袭,攻破营垒,斩杀了陈瞻等。于是皇帝任杨椿为正太仆卿,加安东将军。

当初,显祖世有蠕蠕族万余户投降归附,居住在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末年(公元499),这些人绝大部分叛走回到原籍,只有一千窦户留住。太中大夫王通、高平镇将郎育等,要求将这一千户迁置淮北,防其叛走。皇帝下诏同意,但害怕这些人不听从,就令杨椿持节去迁移安置。杨椿认为,把这些人迁移到淮北没有什么好处,就上书说:"臣以为古人有言:裔(夷狄之总称)不谋夏,夷不乱华。荒忽(恍惚)之人,羁縻(束缚)而己。是以先朝之所以让其居住在荒服之间,正是要使远方来的人心里高兴,用特别好的办法对待招附的人,就是不让有华戎、内外之别。如今新附的人这么多,若把原已归附安置的人再迁到别处,新归附者就心里不安,不安必思故土,思故土则走叛。狐死首丘,其害方甚。又此类族,衣毛食肉,乐冬喜寒,南土湿热,去了必然难以生宿,进失归伏之心,退非藩卫之益,徙在中夏而生后患,愚心所见,谓为木可".当时尚书等八座不采纳杨椿这个意见,于是就迁到济州,缘河安置。后来果然发生了如杨椿所说的事情,被迁安的人全部浮河赴贼,到处抄掠。

永平初年(公元508),徐州人成景俊叛乱,皇帝诏令杨椿领兵四万征讨,不克而返。后来任用杨椿为都督朔州抚冥、武州、怀朔三镇三道诸军事,平北将军、朔州刺史。这时,廷尉上奏皇帝说,杨椿在任太仆卿的时候,招引细人少盗种牧田三百四十顷,依律应刑五年;尚书邢击根据《正始别格》的规定上奏皇帝按罪应除名为庶人,注籍盗门,同籍合门不仕。世宗帝认为新的法律已经颁布,不宜杂用旧制,让杨椿任职赎罪。不长时间,任杨椿为抚军将军,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后又以本将军任定州刺史。

自从太祖平中山以后,多置军府,以相威慑。共设八军,每军配五千人,食禄主师每军各四十六人。自从中原稍定以后,八军之兵,每军只有一千多人,然而主帅如故,费禄不少。杨椿上表要求裁去四军,减去军帅一百八十四人。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首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

杨椿认为屯兵只是朝廷少收点税收,而农人少了徭役,到了闲月,军兵还能修治畦堰,不用烦劳百姓,要求朝廷采纳,朝廷从之。杨椿在任州刺史期间,因治黑山道余功,伐木私造佛寺,役使兵力等,为御史所劾,除名为庶人。

正光五年(公元524),杨椿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南秦州刺史。当时,南秦州反叛,道路阻塞,无法通行,因此仍停留在长安,转任岐州刺史,再任抚军将军、卫尉卿。又转任左卫将军,又兼尚书右仆射,去并、肆二州,送锡三万匹,募召恒、朔流民,扩充军事,杨椿谢职未去。后又加卫将军,出任都督雍、南幽二州诸军事,本将军、雍州刺史,又进号车转大将军、仪同三司。潇宝演、元恒之诸军被贼人打败,元恒之从渭北东渡黄河,杨榕前去接应,未能赶上。萧宝演随后来到,留于逍遥园内,收集将士,仍然得到一万多人,由此三辅(即陕西中部地区)人心颇得安帖。那时径川(今甘肃)、岐山(陕西歧山西北)及(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等)全被贼人占领,扶风以西已经不属于朝廷的辖地。于是杨椿就募集内外兵士七千多人,派遗侄子录事参军杨侃率领,进行防御。皇帝封杨椿以本官加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为行台、节度关西诸将,其统治区内五品以下郡县需要补用的官员,统由杨椿任命、皇帝授职。杨梅因遇暴疾,多次请求辞去自己的职务,皇帝同意,以萧宝演替代杨椿为刺史、行台。

杨椿回到乡里,遇到儿子杨昱将要还京,就对杨昱说:"当今雍州刺史亦不贤于萧宝演,但其上司朝廷则应派遣一个心普重人,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此仍是朝廷百虑之一失。且萧宝演不以刺史为荣,我看到他得州离悦不少,至于赏罚之事,不依朝廷的正常规定,恐怕怀有异心,关中可惜啊。你今天去京城,把我这些话启奏给二圣,并告诉宰辅,重新派遣长史、司马、防城都督。整安关中,还须三人呀,如果不派遣的话,必成深优。"杨昱还京后,当面启奏肃宗和灵太后,肃宗、太后并不相信,也不采纳,及到萧宝演邀害御史中尉那道元,才上表自理,称赞杨椿父子的先见之明。于是语令杨椿都督雍、岐、南幽三州诸军事、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讨蜀大都督。杨椿以年老有病辞职不去。

建义元年(公元528),杨椿迁任司徒公。尔朱荣东讨葛荣,皇帝诏令杨椿统众为后军,配合尔朱荣活捉了葛荣。永安初年(公元528),进位太保、侍中,给后部鼓吹。元胫颢人洛阳,杨椿子杨昱任征东将军,出镇荣阳,为元颢所擒。杨椿弟杨顺为冀州刺史,杨顺子杨仲宣任正平太守,兄子杨侃、弟子杨遁一并从驾河北,为元颢嫌疑。因杨椿家世显重,恐失人望,末及加罪。当时人们对杨椿一家很是担心。有的劝杨椿携家避祸,杨椿说:"吾内外百口,何处逃窜?正当坐任运耳。"孝庄帝还宫洛阳,杨椿多次提出辞职,孝庄不许。于是就不断上书,要求告老还乡。孝庄帝下诏说:"杨椿是国家的老臣呀,他德高望重,很受尊敬,现在因为年事高迈,要求离职归居,因他过去功高德重、所以未从。但他不断要求辞职,理由正确,道理深刻,今便允其雅志,可服侍中朝服,赐服一具、衣一袭、八尺床帐、几杖,不朝,乘安车,驾驷马,给扶,传诏二人,仰所在郡县,随时以礼存问安否。方乖询访,良用抚然。"杨椿奉诏于华林园,皇帝下御座拉着杨椿手流着眼泪说:"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今四方未宁,理须谐访。

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沧。"杨椿也很悲伤,欲拜,孝庄帝亲拉椿手不许,于是赐以绢布,给御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者看见这个场景,莫不赞叹。

杨椿临行时,告诫子孙说:我家人魏之始,即为上客,给田宅,赐奴脾马牛羊,遂成富室。自尔至今二十年,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至于亲姻知故,吉凶之际万必厚加赠禅来往宾僚,必以酒肉饮食,是故亲姻朋友无憾焉。国家初,丈夫好服彩色。吾虽不记上谷翁时事,然记清河翁时服饰,恒见翁著布衣韦带,常约敕诸父曰:"汝等后世,脱若富贵于今日者,慎勿积金一斤,彩帛百匹已上,用为富也。"又不听治生求利,又不听与势家作婚姻。

至吾兄弟,不能尊奉,今汝等服乘,以渐华好,吾是以知恭俭之德,渐不如上世也。又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别食也。又愿毕吾兄弟世,不异居、异财,汝等眼见,非为虚假。如闻汝等兄弟,时有别斋独食者,此又不如吾等一世也。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方为势家所夺。

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眼嫌。诸人多有依救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自相诫曰:"今吞二圣近臣,母子间甚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镇责,慎若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当时大被嫌责。

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言,正恐不审,仰误圣听,是以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赏,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

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王、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论。和联母子者唯杨椿兄弟。"逐举赐四兄及我酒。汝等脱若万一蒙时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

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授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寸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光禄大夫、仪同、开府、司徒、太保,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贞,小心谨慎,口不尝论人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而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家仕皇魏以来,高祖以下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内外显职,时流少比。汝等若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魏天子,所以孜孜求退奢,正欲使汝等知夫下满足之义,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午载之名也。汝等能记吾言,百年之后,终无恨矣。

杨椿回到华阴一年多时间,在普泰元年(公元531)七月为尔朱天光所害,时年七十七岁,当时的人们对他的死莫有不悲痛喊冤的。太昌初年(公元532),赠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诸军事、太师、垂相、冀州刺史


分享按钮>>杨氏源流(五)----------旷世精英(2)
>>杨氏源流(七)-----------旷世精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