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源流(七)-----------旷世精英(4)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佚名


杨 津

杨津(公元468-531),字罗汉,本名延祚,杨播五弟。

杨津为人正派谨慎,以器度著称。十一岁时任侍御中散。当时,高祖年幼,文明太后临朝,杨津长期侍奉左右,一次忽然咳逆失声,遂吐血数升,将血吐藏衣袖里。太后听到咳吐声后。却未看到吐物,就问其原因,杨津将实情告诉了文明太后,于是以敬慎见知,赐给杨津缣百匹,升任符玺郎中。杨津身处禁密之地,从不外出交游,就是探亲访友,也从不迟回。司徒冯诞很喜爱杨津,把杨津作为小朋友结交出游,杨津见冯诞官高位显,自己地位卑微,一块出游似觉不妥,因而总是回避不见,冯诞如一定要他出游,多以有病推辞不去,冯诞为此很生气,而杨津就更加远离了他。有人问杨津:"司徒冯诞是你的朋友,结交他正是你进取的好机会,你为何远离他呢?"杨津回答说:"为有权势的人家所看重,这确是不容易的事。但我现在的情况,我已经知足了。"后来杨津转任振威将军,领监曹奏事令。又为直寝,升迁为太子步兵校尉。高祖南征时,以杨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到了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又征加他为直阁将军。后来跟随皇帝车驾巡游济淮,司徒冯诞去世后,高祖令杨津将其灵柩送还京都。接着升迁为长水校尉。景明中年(公元502),世宗巡游于北邙,杨津当时陪从。太尉、咸阳王元禧谋反,世宗驰入华林,当时直阁中有不少人跟着元禧跑,到了元禧被平定之后,皇帝对朝臣们说:"直阁中有一半人为逆党。"于是就拜杨津为左中郎将,迁骁骑将军,乃任直阁。

后来,杨津出任征虏将军、岐州刺史。他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孜孜不倦。当时武功有一民人,在岐州城外十里处被贼人抢去三匹绢,这时恰好有一送朝廷文书的使者路过,被劫者向使者诉说了情况,使者到州,告知杨津。杨津当即告诉下面的人说:"有人著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劫,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出而哭,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从此以后,全州的人都很敬服他。至于守令僚佐、有贪财渎职行为的,杨津并不在公开场合指出,常以私书的形式批评,于是属下知道他办事严厉,无人再敢背着他于违法乱纪的事。后来因母亲有病辞去职务。

延昌末年(公元515),皇帝又起用杨津为右将军、华州刺史,与兄杨播前后皆任该州刺史,这在当时也是很受人羡慕的事,杨津来到华州,朝廷征调绢匹等税收,尺子特长,百姓苦不堪言。杨津上任后,下令全部改用公尺丈量,对缴纳绢帛数量足质量好的人,赐赠美酒,使其感到光荣;对数量不足质量较差的,仍然收取,但无酒,以示耻辱。于是人们相互鼓励用好物上缴国家税调,使征税面貌改观。回朝后,任北中郎将,兼任河内太守。灵太后怀疑杨津对己不忠,不让他担任要职,后转任平北将军、肆州刺史,再转任并州刺史,征拜右卫将军。

孝昌初年(公元525),杨津加任散骑常侍。后以本官行定州事。不久,近镇骚乱,侵逼旧京,于是朝廷加封杨津为安北将军、假抚军将军,北道大都督、右卫,又转任左卫,加抚军将军。杨津一到任,就出据灵丘,而贼帅鲜于修礼起子博陵,定州危急,于是回师向南进发,刚到定州城下还未安营,贼人来攻,吃了败仗。杨津认为,贼人打了胜仗,士气高涨,而己军士众劳疲,营寨未安,不能与贼人马上战斗;夜晚贼人必然偷袭营寨,自己难以保全,只有移军入城,再谋取胜办法。而刺史元固认为,贼既逼城,不可示弱,于是不开城门,杨津大怒,挥刀欲杀守门将士,才使军队人城。贼人果然夜晚偷袭,见是空营,只好返回。其后,贼攻州城东面,已进入罗城,刺史闭小城东门,城中骚乱,不敢出战。杨津想出战御敌,长史许被守门不听,杨津非常生气,用剑刺杀许被末中,许被逃走。杨津开城门出战,斩杀贼帅一人,杀死数十人,使贼人退走,人心安定。皇帝下诏任命杨津为卫尉卿,让原卫尉卿杨椿代为左卫。不久又加封杨津为镇军将军、讨虏都督,兼吏部尚书、北道行台。当初,杨津兄杨椿在此州任职时,因钜鹿人赵略投书上告,致使杨椿被免官。杨津到这里任职后,赵略全家逃走,杨津令下面的人安慰他,让他回家从业,于是全州愧服,远近的人都称赞杨津的好德行。

贼帅薛惰礼、杜洛周侵掠州境,当时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处境危险。杨津储积柴米,修理战具,加固城墙,又在离城墙十步远的地方,挖掘地道,埋伏兵马,还置炉铸铁,持以灌贼。于是贼人说:"不怕利枪坚城,唯怕杨公铁星".杨津给贼帅元洪业及贼中督将尉灵根、程杀鬼、潘法显等写去书信,告诉他们只要将贼帅毛普贤送来,就给他们授铁券,晋封官爵。元洪业等感悟,给杨津写信说:"今与诸人密议,欲杀毛普贤,请你能同意我们的做法。又贼欲围城,这正是我们杀北人的好机会,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你若放纵他们,必然纵敌为患,请你考虑。"杨津认为,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而都是掌握中的人,未必要杀,只要我们加强内部防备就不会出事。将吏们无不感激他的仁厚宽恕的德行。朝廷开始以二十枚铁券给杨津,让分送贼中首领,薛惰礼、毛普贤等人皆由此而死。

从此以后,杜洛周围州城,杨津尽力捍守。于是皇帝下诏加封杨津为卫将军,封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将士有功者,任杨津封赏,兵民免除徭役八年。葛荣派遣使者以封司徒为条件劝杨津投降,杨津大怒,将来使斩杀,以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于是他自受围攻,坚持很长时间,朝廷不能救援,他就派遣长子杨遁突围而出,到蠕蠕族主阿那瑰处求援,令其出兵讨贼。杨遁日夜哭泣求援,阿那瑰派遣其从祖父吐豆率精骑一万出救,前锋已达广昌,贼人防塞隘口,蠕蠕持疑回兵。

杨津长史李裔引贼人入城,贼人越来越多,杨津苦战不敌,于是被贼人活捉。杜洛周脱去杨津衣服,押地牢下;数日,欲烹食杨津肉,诸贼谏止,于是免害。杨津见到李裔后,从大义上指出了贼人的罪行,声泪俱下,李裔非常惭愧。后来葛荣打败了杜洛周,杨津又被葛荣监禁,直到葛荣被打败后,杨津才返回洛阳。

永安初年(公元528),皇帝诏令杨津任荆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当州都督。杨津以前曾在中山讨伐贼寇为由上表辞职不任。永安二年,兼吏部尚书,又任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元颢内逼洛阳时,孝庄帝亲自率兵征讨,拜杨津为中军大都督,兼领军将军。未出行,元颢就攻进了洛阳。到了元颢败走以后,杨津乃人宿殿中,扫洒宫廷,派遣弟二子杨逸封闭府库,各令防守。孝庄返回洛阳,杨津迎于北邙,流涕谢罪,孝庄慰问并嘉奖了他。不久,拜杨津为司空、加侍中。

尔朱荣死后,以杨津为都督并、肆、燕、恒、云、朔、显、汾、蔚九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兼尚书令,北道大行台,并州刺史。杨津赴任至邺,手下只有羽林军五百人,士马寡弱,于是招募兵将。这时尔朱兆攻克洛阳,相州刺史李神想与杨津一起归附尔朱兆,杨津坚决不从。以子杨逸为光州刺史,兄子杨昱为东道行台,率领部下占领梁沛,制定方略,准备东转。当杨津率轻骑想从济州渡河时,尔朱仲远已攻陷东郡,因此只好还京。

普泰元年(公元531)七月,杨津被尔朱天光所害,时年六十三岁。太昌初年(公元532),赠都督秦、华、雍三州诸军事,大将军、太傅、雍州刺史,谥曰孝穆。葬埋时,皇帝诏令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

杨播家世淳厚,仁义谦恭,兄弟相待,有如父子。杨播性情刚毅,杨椿、杨津恭敬谦让,同外人说话,总是自称名字。兄弟白天聚于厅堂,终日相对,无一人随便离开,关系十分亲密。如有好吃的东西,大家不到齐不吃。厅堂间,往往帐幔隔障,为寝息之所,一边休息,一边谈笑。杨椿年老,曾经在别家喝醉酒回来,杨津立即扶持还室,并假睡床前,承候安否。杨椿、杨津均年过六十,并登台鼎,而杨津早晚都到杨椿床前问安,子侄们罗列阶下,杨椿不让坐,杨津不敢坐。杨椿每次近出,或日斜不回,杨津不先吃饭,杨椿回家后,共同进食。吃饭时杨津亲授匙箸,味皆先尝,杨椿叫吃,津才敢吃。杨津任司空,当时府主皆引僚佐,人就津求官,津说:"此事须家兄裁之,何为见问?"当初,杨津任肆州刺史,杨椿住在京宅,每有四时佳味,经常派人寄去,若还未寄,不先入口。杨椿每次得所寄之物,常常对着流泪。白杨昱以下,都很有学问,当时的人莫有不钦佩羡慕的。一家之内,男女百口,同穿粗布衣服,庭间没有闲言,魏世以来,唯有卢渊兄弟及杨播昆季当世奠及。

杨 侃

杨侃(?——531),字士业,杨播之子,弘农华阴人。他颇好琴书,尤其喜好计算谋划。当时,杨播一家贵满朝廷,儿侄们早就与群臣结交很深,经常往来,而唯独杨侃不喜好交际,公卿们很少有人认识他。亲朋劝他出仕做官,杨侃说:"如果有良田,何须忧虑老来生活无靠,我自恨自己没有才能。"他三十一岁的时候,袭父爵华阴伯。

后来他在太尉、汝南王元悦幕府任骑兵参军,扬州刺史长孙承业请他出任录事参军。梁豫州刺史裴邃很想乘长孙承业不备而袭击寿春。于是就收买寿春城内的李瓜花、袁建等作为内应。裴邃集结军队,等待约定时日出动。但又怀疑寿春城内有觉察,于是就发文函给长孙承业,欺骗他说:"魏开始在马头驻兵戍守,听说现在又要修白捺旧城驻兵,如果这样,我们就要兴兵问罪,攻打白捺城,所以我们在欧阳这个地方训练军队,现在已准备好了,只等白捺方面的消息。"长孙承业的佐僚们不知裴邃用意,皆将以实回答说没有修白捺城的意图。而杨侃说:"白捺是个小城,本来地势就不险要,裴邃小聪明,如今把军队集结好给我们来信函,虚构修白捺城这些话,得知他没有别的意图吗?"长孙承业被提醒,就说:"录事可起草信函,揭穿他的阴谋。"杨侃在信函中写道:"彼之纂兵,想来别有意图,何必妄构白捺一事,他人有心,我们未必就不会想到。不要以为秦地没有人才".裴遂收到信函以后,知道已被发觉,于是散兵。李瓜花等按约定的时间不见攻城,便相互告发。获罪者达十数家。裴邃后来袭击寿春,入罗城而退,遂列营于黎浆、梁城,日夜烧杀抢掠。扬州刺史长孙承业上奏皇帝,任命杨侃为统军。

杨侃叔父杨椿为雍州刺史,请杨侃出任其府录事参军,带长安令,府州政务大多由杨侃处理。到了萧宝夤等被打败以后,北地功曹毛洪宾占据郡邑与贼寇勾结,抢掠渭北,杨侃向叔父杨椿请战,要求亲自带兵征讨,于是就招募兵士,很短时间募兵三千多人,衔枚夜进,至冯翊郡西,贼见大军突然来到,荒乱不堪,毛洪宾送人质写信乞求立功赎罪保全自己,献出贼首,于是就擒送宿勤、明达兄子、贼署南平王乌过仁。

后来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雍州邑在今陕西长安)造反,尚书仆射长孙承业出兵讨伐,任杨侃为行台左丞,通直散骑常侍,军队行至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杨侃对长孙承业说:"过去魏武帝曹操与韩遂、马超倚仗潼关互相对垒,谁胜谁负,久而无决,不是各自力量不强,谋划不深,主要是河山险阻,难用智力,如今贼守潼关,全靠有利地势,即就是曹操再生,也创造不了奇迹。如今必须北取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从蒲坂向西用船连起来过黄河,置潼关于死地,将士们就有了斗志,华州之围可不战而解,潼关之贼必然望风溃散,诸处即平,长安自克。我这个计谋如果可用,我愿为明公前驱".长孙承业说:"薛惰义已围河东(今山西省西南),薛凤贤又保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都督宗正珍孙停师虞坂(今山西永济东南),久不能进,虽有此妙计,也难用上。"杨侃说:"珍孙本是一个打仗的勇夫,因朝中有人而升任此职,此人只能让别人指挥他,而他却指挥不了别人。一旦被任用为元帅指挥三军,思想就乱了,这样的人作将帅还能剿灭贼人?河东郡治在蒲坂,蒲坂西面是黄河沿岸,民众多在蒲坂东边。薛惰义驱率壮勇西围郡邑,父老妻弱,尚能保全旧村,若率众一临,其心理必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这是非常清楚的。"长孙承业采纳了杨侃的意见,令其子长孙参率领骑兵与杨侃一起从弘农郡向北渡黄河,所领人马全是骑士,很会野战,还未攻城就占据了石锥壁,杨侃出班向长孙彦报告说:"今且停军于此,等待后面步兵到来,同时兼观民情向背,然后再前行。若愿意投降的人来报名,则让各自还村,侯台军举烽火,让他们各自举火响应,以明降款,凡无烽火的,就是不投降的村庄,理应杀戮、奖赏军士。"于是民众相互报告这一消息,连不愿投降的人也举起了烽火,一夜之间火光遍及数百里。围城的贼寇不知原由,于是各自散归,薛惰义也逃走了。这样长安之围便解,此次战役,杨侃功不可没。

建义初年(公元528),杨侃任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后又任中散大夫,为都督,镇守潼关。还朝后任右将军、岐州刺史。元颢内逼洛阳的时候,皇帝下诏杨侃以本官假抚军将军为都督,率领大军镇守大梁。军队还未起程,又诏令杨侃任行北中郎将。孝庄帝从洛阳迁往河北时,拉住杨侃的手说:"朕停止你以前的职务让你改任此职,正是为的今日。但卿全家大小百口,若随朕行,必然连累很大,卿可回洛阳,寄希望于将来。"杨侃说:"这是陛下你的曲恩,怎么能以臣的家庭小利而废了君臣大义呢?"于是坚决要求陪孝庄帝北行。至建州,孝庄论功奖赏,自城阳王元徽以下十人皆升三级,因杨侃特别忠诚,特加封晋升四级。杨侃坚辞不受,要求同诸位一样,很长时间孝庄才同意了。于是任杨侃为镇军将军、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到了孝庄帝车驾南还洛阳时,元颢令萧衍将陈庄之守北中城,自己据守南岸。有夏州义士为元颢把守河中渚,就给元颢密信通款要求等尔朱荣率军来到时破桥立功。到桥破时,尔朱荣没有防备,出征将士皆为元颢所屠灭。尔朱荣无法,只好准备返回,另想别法。杨侃说:"若果今天就回去,就会失去人们对你的厚望,不如召发人才,多缚竹筏,间以舟船,沿河广布,令数百里中皆为渡河之势,首尾很长,元颢就无法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防守,一旦渡河成功,必立大功。"尔朱荣大笑说:"立即按黄门的意见办".于是尔朱荣与杨侃等遂于马渚杨南渡,破元颢子饮军将军元寇受,并擒之,使元颢不得不向南逃走。孝庄帝车驾进入洛阳后,杨侃任尚书、正黄门,加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并以渡河之功,进爵济北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户,再让其长子杨师冲为秘书郎。

当时社会上流通的钱,大多是私人铸造的,既薄又小,甚至在风中能漂,在水中能浮,一斗米几乎卖一千钱。杨侃上书说:"昔汉时马援至陇西,曾经上书恢复五铢钱,这件事报到三府不同意,到马援出征回来任虎贲中郎将时,亲自对光武讲这方面的趣事,五铢钱才施行。臣曾在雍州也上表陈说过这件事,民间和官府都要求铸五铢钱,这样做可以除弊兴利。圣旨下到尚书,八座不同意未能实施。从现在看过去,道理是一样的。求取臣前表,经御披析".孝庄采纳了杨侃的意见,于是就令铸五铢钱。

万俟丑奴攻陷东秦,围攻岐州,大都督尔朱天光率众西伐,皇帝下诏杨侃以本官使持节、兼尚书仆射,为关右慰劳大使,还朝后任侍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孝庄帝想谋杀尔朱荣,杨侃与其内弟李唏、城阳王元徽、侍中李或等,都参与了密谋。尔朱荣从子尔朱兆进,入洛阳为尔朱荣报仇时,杨侃正休假沐浴,于是乘机逃走,回到华阴。普泰初年(公元531)尔朱天光在关西,派遣杨侃子的岳父韦义远招慰杨侃,立盟许恕其罪,杨侃从兄杨昱恐怕引起家祸,让杨侃出应,杨侃就去了,当年七月为尔朱天光杀害。太昌初年(公元532)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分享按钮>>杨氏源流(六)-----------旷世精英(3)
>>杨氏源流(八)---------旷世精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