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时贺家的将帅们

    中华贺氏网 2009年3月9日 贺于良


贺龙元帅
贺龙(1896.3.22-196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师长,第20军军长。1927年又参加了第二次北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2军军长,红3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11月19日率部长征。对张国煮分裂党和军队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0师师长、中共12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中共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中共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深入敌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多次指挥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率第18兵团及第7军一部入四川作战,协同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解放西南广大地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60年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3年9月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强调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战备训练和民兵工作,大力倡导群众性练兵活动;关心和指导军工生产、军队屯垦和军事院校等工作,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坚贞不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6月9日含冤逝世,终年73岁。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著作收入《贺龙军事文选》(1989)。
贺炳炎上将
贺炳炎(1913.2.5-1960.7.1),原名向从炎,湖北省松滋县江家湾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先后负伤16处,并失去了右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红3军手枪大队大队长、营长,湖北独立团团长,湘鄂川黔独立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5师、第6师师长,红二军团编新第5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升任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带职赴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4年偕廖汉生带领358旅100余名干部与359旅南下洪湖开辟新区,任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5旅旅长,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7月1日因积劳成疾在成都逝世,享年仅47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贺诚中将
贺诚(1910-1992),原名贺宗霖,字润之,又名李平。四川省三台(今射洪)县人。1925年在北大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经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中共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赴苏联先后入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学院和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2年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最后一位获得授勋的开国中将。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贺明少将
贺明(1919——),陕西省武功县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在吕正操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任在冀中军区第6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32区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33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3纵8旅23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8旅23团政治委员,1947年率团参加石家庄战役,全团立大功。后任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第63军188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随第63军188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调任65军193师政委,曾奉命前往开城,参加对我被俘人员进行消除回国顾虑的“解释代表团”,并担任第一大组组长。当时志愿军被俘人员22000余人,其中6300多人坚决要求回国,14000余人因被迫刺字、写血书和受恐吓而不敢提出回国,其余为投敌分子。由于美国、韩国和蒋介石集团设置了重重障碍,对被俘人员的解释工作被迫中断5次,解释时间只占规定时间的1/9,听解释的人数只占15%,解释工作最终被无理中止,14000余人被运往台湾。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第6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65军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972年5月任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78年8月任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贺明将军有记日记的习惯,从朝鲜回国后,曾将参加解释代表团时的日记整理出来,冠以《所谓“自愿遣返”──一个解释代表的日记》之名,制成打印稿,留做纪念。1983年离休后,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笔血淋淋的人权债》。从1990年开始奔波14个省市,访问志愿军被俘人员,收集了有关资料数百万字,完成第二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战俘的着作《忠诚》,还著有《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坎坷经历》等。

贺键少将
贺健(1911-——),湖北省黄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第27师81团连长、营政治委员,第80团副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2团营长,1940年,陈士榘率领晋西独立支队从山西临县出发,经晋西南、太岳、太行、冀南、鲁西到鲁南,晋西独立支队的1团编为115师教2旅4团,贺健出任团长。4团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在山西洪洞组建的115师343旅补充团,其中3连和8连是从686团调来的红军连。全团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经历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在滨海
地区,4团被称为“老4团”。1942年9月,日军32师团小林联队长指挥700名日伪军来犯,贺健闻讯后,立即率领两个营投入战斗,打了不到一天,击毙小林联队长,共打死日伪军百余人,俘
虏伪军40余人。该团的8连,在朱村与日军血战,被山东军区命名为“钢八连”。“老4团”名气很大。1943年,该团的2连到江苏沭阳县运麦种,恰遇该县县大队围攻一个由400伪军固守的据点,久攻不下。2连立即全副武装,围着敌据点跑了一圈,敌军听说“老4团”来了,第二天就投降了。贺健是个很有个性的人,1942年,115师和山东纵队合并,取消旅的建制,干部降职使用,教5旅政委罗华生到4团担任团长,贺健降职当了团参谋长,两人多少有些情绪,有一次在球场上干起来了,影响不好。团政委批评了贺健,贺健说:他放不下旅首长的架子,我看不上他!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8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0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5军副军长,1952年25军撤消番号,任鲁中南军区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到1959年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后来任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贺大增少将
贺大增(1911-1977),陕西省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葭县游击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4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81师3团营政治教导员,第23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和东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3师8旅2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3师8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2纵5师政治委员,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39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
校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7年3月6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贺东生少将
贺东生(1911-1998),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通信连电话员、班长、排长,红1军团司令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通讯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教导大队区队长、队长、大队长,第7团参谋长,第686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团长,山东军区第2师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38军副军长、代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步兵学校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信阳某步校校长,中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62年到1964年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8月27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7岁。

贺吉祥少将
贺吉祥(1915-——),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1师241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陕北独立团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1936年红军东征突破敌黄河防线后,决心集中主力歼灭兑九峪地区之敌,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贺晋年的81师由西向东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整个布阵犹如一个口袋,81师恰恰在口袋底。贺晋年指挥241团、243团攻打淋淋洼两个制高点,由于81师装备较差,火力较弱,进攻不顺利,双方成胶着状态,有几次敌传令兵错把命令送到81师指挥部。眼看敌援兵将到,贺晋年将左右两路钳攻改为集中兵力,组织突击队攻击一点。关键时刻贺晋年点了自己的弟弟——241团副团长贺吉祥当突击队长。贺吉祥率领突击队舍生忘死,迎着枪林弹雨往上冲,贺晋年亲自指挥四挺重机枪掩护。贺吉祥的脖子被子弹擦伤,他顾不上包扎,冲在最前面,终于冲上了东山头,但立足未稳就被敌反冲锋打了下来。如此反复直到第3支突击队在敌侧后突破成功。战前81师整编,营升格为团。主力营长贺吉祥只升为副团长,心里明白,这是他哥哥贺晋年定的。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川县保安大队大队长,陕甘宁保安司令部独立3营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绥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晋中军区独立第6旅副旅长、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兵团第4军任11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1师师长、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副军长,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贺俊侦少将
贺俊侦(1913-2004),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战士、班长、报务员、电台台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三处政治协理员,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一处副处长,政治委员、处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五局副局长,军委技术部二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第二副局长、二局政治委员,广州军区三局局长,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校长等职。为保卫国家安全,培养我军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1910-2003),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陕北第1游击支队政治委员,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第1团团长,红15军团第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为开辟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固守黄河防线、反国民党顽固派磨擦滋扰的斗争和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纵队司令员,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11纵队司令员,第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区党委书记等职。创建了我军第1支骑兵纵队和第11纵队,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为东北军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1957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主持了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为建设人民装甲兵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贺振新少将
贺振新(1916-1966),江西省永新县人。国有化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51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2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治委员,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49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1支队政治处主任,359旅717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5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5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政治委员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12月12日心脏病复发逝世,终年仅50岁。

贺盛桂少将
贺盛桂(1915-1990),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少先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8师勤务员,红8军军部任通信班长,后升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排长、连长、代营长,模范师侦察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干部连副连长,补充团营长,71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359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运城战役、瓦子街战役,西府、荔北、永丰、扶眉、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组织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后勤指挥系主任、副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贺鹏飞中将
贺鹏飞(1945-2001.3.28),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之子,祖籍湖南省桑植县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4年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革”开始后,因受贺龙元帅冤案株连,遭受残酷迫害,曾被关押。197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甘肃武都汽车修配厂当工人,后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被安排到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任副科长。1977年到部队工作,先后任总参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副处长,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部长。积极开创装备工作新局面,为我军装备建设水平的提高开拓了新的领域。199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分管装备建设工作。在认真落实海军装备建设“八五”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九五”、“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前发展规划,勾画了海军装备跨越式发展的蓝图,为海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战斗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贡献。同时分管海军航空兵部队建设,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部队圆满完成了对外友好交往、装备技术引进、学术技术交流、多边军事外交、海上军事安全谈判等外事任务。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01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仅56岁。

贺毅少将
贺毅(1929.7-2002.12.6),是开国少将、原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贺晋年将军之子,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就读于延安中学,1948年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水电专业,1955年毕业回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改编为武装警察部队)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参谋长、副主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葛洲坝、刘家峡、三门峡、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1988年12月被授予武警少将军衔。2002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贺捷生少将
贺捷生(1935.11.1-——),笔名雄鹰,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之女,祖籍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0年在西南军区医科大学学习、工作,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青海民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教师,石油部石油科研院干部,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组副组长,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文革”结束后,贺龙元帅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贺捷生重又回到了人民军队。1980年起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编写工作。“军事卷”的出版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解放军《工程兵报》、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研究室担任记者、编辑。这个时期贺捷生运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发表后,在国内产生很大反响,胡乔木撰文在《人民日报》一版加以推荐。此后,贺捷生又相继创作了《潇洒身清闯江湖》,《世纪同龄人何长江》、《击毙二王的报告》、《祝您一路平安》、《柳浪闻莺》、《心祭》等大量报告文学、散文、电影剧本,成为新时期最为活跃的军旅作家之一。
1990年从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编研室主任的岗位上正式调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代表我国军事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的经典著作,涉及57个知识门类、58个专业学科,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地理、军事技术、军事后勤等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条目11384个,释文一千二百多万条,图表近八千幅,成为我国军事学苑中的一座宏伟的“大厦”。贺捷生从这座“大厦”奠基时起便投入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之中。
1990年从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编研室主任的岗位上正式调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代表我国军事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的经典著作,涉及57个知识门类、58个专业学科,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地理、军事技术、军事后勤等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条目11384个,释文一千二百多万条,图表近八千幅,成为我国军事学苑中的一座宏伟的“大厦”。贺捷生从这座“大厦”奠基时起便投入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之中。
1993年贺捷生出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部长,全面负责百科部的领导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参与《全书》编写工作的共有军内外五千多位专家学者,贺捷生必须对每个条目做严格、审慎的把关工作,尽最大努力使《全书》的各个部分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项工作是十分艰苦的,有时为了考证有关史实,她要多次往返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1997年退休。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22日晋升为少将军衔。著有电影文学剧本《中秋残月夜》,电视剧剧本《天涯月正圆》,编撰《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先生》等。
丈夫:李振军(1920-——),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政治委员,少将警衔。

贺光华  (1916—2001)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机要股股长、科长,军委二局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豫南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军事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分享按钮>> 赤壁网列入赤壁之子的贺家名人
>>中华麦氏招聘站长、副站长(义务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