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动族人参与讨论族史研究人员十条守则草案的通知
- 中华殷氏网 2009年1月29日 中华殷氏网
中华殷氏网关于发动全国各支族人广泛参与讨论
《全国各支殷氏族史家乘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十条守则》草案的通知
本通知《附件》中的这个守则草案是中华殷氏网站长殷作斌同志根据目前全国各支殷氏族人研究或编修族史家乘宗谱的形势提出来的,希望各支殷氏族人广泛参与讨论,以求得共识,待大家意见基本一致时,再定稿发布。
讨论意见可以在本网《殷氏新闻》、《殷氏论坛》栏目中公开发表,不愿公开发表的,也可以将讨论意见发至站长信箱《hyyzb@public.hy.js.cn》中,也可以写纸质信邮至站长家中《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富豪花园A4-302 殷作斌 收,邮编:223300》。
中华殷氏网 2009年1月29日
附件:全国各支殷氏族史家乘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十条守则
(草案, 提出人:殷作斌 提出日期:2009-1-27)
1、全国各支殷氏不论大小、不论支始祖是否久远,不论是否记得先祖郡望堂号,不论支系渊源同与不同,一律平等。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全国各支殷氏族人或其代表可以公开出版叙述族史、缅怀先祖功德或重新评价先祖功过之类的书刊、论文,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研究族史宗谱的文章,也可以对别人公开发表的书刊、文章甚至族史宗谱用各种形式(公开或在小范围内或书信等形式)进行或褒或贬的评论或独立发表不同的意见。
2、全国各支殷氏族人的团结高于一切,任何族人公开发表的书刊、文章或言论和公开表达的行为均不得损害其他支殷氏的感情和利益。攀龙附凤甚至塑造支始祖是全国各姓氏编修宗谱家乘时的一种虽不值得提倡但也是较为普遍的不实行为,全国各支殷氏族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谨慎,只要不损伤其他支殷氏族人的感情或利益,一般可以不予追究。但当某些支族人代表站在维护己支族人声誉的立场上公开发表或出版了损害其他支殷氏族人的感情或利益的书刊、文章甚至族史宗谱资料时,全国各支殷氏族人有公开发表或出版针对性的书刊、文章甚至族史宗谱资料对其不实之说予以澄清的权利。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各支研究族史时都是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即使有触犯其他支族人的感情或利益之处,一般也不会为其他支族人所知,因此也就不会影响全国各支族人的团结,比如在四百多年前,由明代尚书殷正茂亲自主持并一手操办的为去世425年的南宋殷秩字秉常的隆重迁葬、重新建碑勒石、明示秩公为东汉谏议大夫封公之后、并托明朝皇帝名义亲自为秩公戴上《东汉世家》的高帽子的族史事件,在当时当地虽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行为,但并不为江北的各支殷氏知晓,所以对当时及后世的全国各支殷氏的团结并没有产生什么伤害,但现在经民栋先生著书立说将本鲜为人知的四百多年前的那一族史事件重新宣传一番,所产生的影响就大不相同。因为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硕大的地球已经变成一个“自然村”,经民栋先生著书立说这么一宣传,四百多年前的那场鲜为人知的族史事件,不要多长时间(最短一夜之间即可)就可以传遍大江南北、中华各地、甚至出国远销(据族人反馈,民栋先生的新著《东汉世家》一书已有数十本流传美国,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3、全国各支族史宗谱研究人员在研究殷氏的总体源流和各支之间的关系时,不要干涉各支的内政,在不伤害其他支族人的感情或利益的大前提下,不要在乎各支的支始祖的名号,各支自己认为他的支始祖是谁就是谁,即使明知是塑造的,一般也不要追究。
4、向上溯源追祖,将中华各支殷氏的可考世系支始祖推向更久远的年代,是我们各支殷氏族史研究人员的共同愿望,但各支向上溯源追祖时,要从四百多年前明尚书殷正茂给自己的先祖秉常公错戴《东汉世家》高帽子的族史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要互争由晋至唐八百年间为殷氏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的以羡、融、浩、仲堪、开山、侑等为代表的那数十位历史名人,不要给自己的支始祖戴上不实的高帽子。至于羡、融、浩、仲堪、开山、侑等殷氏历史名人究竟属于何支何派可根据《晋书》、《宋书》、《梁书》、《陈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参照姓氏史专著唐林宝撰的《元和姓纂》、清周嘉猷撰的《南此史表(卷一)》中的《陈郡长平殷氏世系表》,参考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等野史资料,再结合殷颜世结朱陈的史实和今人的研究论文做出基本的判断,他们该属于哪一支就属于哪一支,不要将这些历史名人强拉到己支的支始祖门下。
5、全国各支殷氏宗谱家乘编修人员在整修本支族谱时,要慎用“正宗”、“嫡传”等词语,禁用“赖殷”、“非殷”等词语,以免不经意地刺伤别支殷氏的感情。
6、遇有多支族人要求支间溯源并谱(合谱)时,应予以支持,但要坚持下述原则。各支间能并谱的就并谱,没有并谱依据的就不并谱,不要搞勉强联宗并谱,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假相,不要像正茂公当年(1592)那样给子孙后代出难题,在秩公逝去425年后,还搞了个迁葬殷秩墓并重新建碑勒石、为秉常公定始祖、戴帽子的不寻常举动,封锁后世子孙继续研究的道路。也就是说各支派间,能溯源并谱的则并谱,不能溯源并谱的就不并谱,保持现状,互相间加强团结协调,给后世子孙万代,留下继续研究的空间,而不要封锁他们继续研究的道路。
7、源有据且姓氏渊源比较单纯(绝大多数支系都有源于殷商、望出汝南的传说)是我殷氏族人研究族史的一大优势(虽在流记载方面有难于考证的世系中断的缺陷),是许多望族、大族(如王姓、李姓、张姓等)所不及的,此优势是凝结我族族人团结向上的原动力,这归功于祖宗汤建立商殷王朝、武王灭纣殷人失国这两件历史事件。今天我们族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碰到姓殷的,不管支系如何,不管是否同宗,但大家都确信同源,都会亲密无间,热情相待,就是这个道理。我各支族史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族人的团结多做工作,无私奉献。
8、全国各支族人中,凡有族史研究兴趣和能力者,都要奋力学习古文(其中甚有志者,还要懂一点古代文字学知识,如懂一点甲骨文、金文等),因为要研究族史,必须阅读大量的正史、方志和古谱序文,而这些大多为文言文,谁不能读懂它,谁就不会有任何的研究能力。如果勉强上阵,就必然会望文生义,自作主张,做出违背全国各支族人团结的事。
9、全国各支殷氏族史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在整修各支系族谱时,除原封不动地保留古谱各届建谱修谱序文外,要力争将编谱格式现代化,使后人阅读时方便查找、一目了然。特别是各卷各章节的世系图和人名表这两部分更要坚定地走现代化的道路,以便于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全国各支殷氏如能都这样做,将会大大方便后世子孙的阅读和查找,也将会大大提升后世子孙研究我族族史的兴趣。
10、目前,社会和谐,已是政通人和、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正是我全国各支殷人团结一致、大显身手、共创家园、为国效力、光宗耀祖、实现殷氏二度中兴的伟大时代。全国各支派应团结起来,求大同,存小异,避开门派之见,把各支奉为至宝甚至藏于密室的家谱公开拿出来,实现资料共享,派长支荣,共同谱写殷氏通史、编辑全国统谱,为实现殷氏二度中兴多做些前奏性工作。为达此目的,全国各支殷氏的族史家乘宗谱研究或编修人员应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应运用现代网络和媒体交流形式,举全国族人之力,对修谱溯源的重要性进行一番普遍的教育,提高大家对研究族史的认识。国有正史,地有方志,族有家乘宗谱,正史、方志、家乘宗谱乃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三大支柱,是缺一不可的。研究族史、整修家乘宗谱乃是缅怀先祖功德、弘扬中华文化、激励子孙奋发图强,为国效力的光辉事业,不是搞封建迷信的行为。
分享按钮>> 燕姓当代人物——燕 海
>> 燕姓当代人物——燕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