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南渡殷氏秉常公后裔部分支系繁衍分布介绍
- 中华殷氏网 2009年8月5日 殷耀祖
宋室南渡殷氏秉常公后裔部分支系繁衍分布简介
秉常公后世系支派较清楚,且有谱可考。镇江的殷耀祖和上海的殷民栋先生整理了部份殷氏支系情况,现上传网站供大家览看。
1.华墅殷氏
凡殷氏南渡秉常公一派,不论何支,皆为丹徒华墅之一脉,虽里居各异,瓜瓞绵绵,皆以华墅为宗地。华墅殷氏传至第八世孙殷德宗时,共兄弟四人,曾在该村建有东、中、西分祠三所,现旧址尚存,当时在东分祠内,有两副楹联,第一副是:
勋记凌烟,唐朝盛典;职居右武,宋室中兴。
上联是:赞唐朝开国元勋殷开山,因有功于国,唐朝盛典时,曾把他彪名于凌烟阁上;下联是赞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助帝建都临安(今杭州市)朝廷对其论功行赏。第二副是:
教以人伦,直来劳匡,开万古纲常之纪;
谋恰谏议,忠直明哲,耿千秋俎豆之光。
此联是赞东汉谏议大夫殷公(建之)。上联讲建之公以伦理道德育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一贯以传统的“三纲五常’’作为做人之道;下联述为臣,要忠于朝廷,光明磊落,开诚布公进行出谋划策,是为殷氏千秋懿范,亦颇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奥。
2.黄墟殷氏
始迁祖殷宗贤,字希圣(1232-1310)。系南渡始祖殷秉常五世孙。世居丁岗华墅,常越马迹山,有重岗环抱,风气悠钟,其俗忠厚,其业耕读。一次去云阳(今丹阳)途中,道经解桥,见左右山环水绕,。知为瑞气所钟,且有雉免灵异之征,遂于元初徙居于此,并命其地日“黄墟”。“黄墟殷氏宗祠”位于集镇东首,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堂名为“耕心堂”。因“润州殷氏者,辄以黄墟为著”古称“鼎族”。丁繁族旺,人文蔚起,据《家乘·世德考》中就列名103人,文献中立传者有33人、其中进士4人、举人3人、儒学教授2人,都是“人群师表,名声佼佼”。因此建祠堂宏伟壮观,除厅、堂、厢、廊外,还建有“孝子楼”和“读书楼”,教育后人习文识字,学做人之道,经修茸后于2004年6月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年间编修的《黄墟殷氏家乘》,已为孤本,现有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收藏。《家乘·衣冠图》中有希圣公赞言:“地灵人杰,有开必先,雉兔告祥,五世始迂,申锡自天,既顺乃宣,肇基黄墟,永保万年”。现殷姓不仅是当地望族,而且播迁各地、乡内有华家、塘里湾、张家、东庄、西黄墟等60多个自然村。在县内有高桥、大路、辛丰、谏壁、谷阳等乡镇,并遍国内外。同样,“殷氏六房里古民宅”,于2004年6月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3、麒麟殷氏
南渡殷氏在华墅传至第四代时,其中有一支,殷立(字承宗),约于南宋隆兴年问(1164-1223)公有大志,见“麒麟风俗淳美,山水环注,可为子孙幸长发祥,遂弃华墅而迁兹土”。旧时该村建有“殷氏宗祠”,属华墅殷氏分祠,在村东南有一片丘陵岗地,旧地名称“东岗上”,还辟为“殷氏祖茔”,现改造为茶园,但祭道、石柱、牌坊、祭台等旧迹(物)尚存。该支于民国1 3年(1924)编修的《麒麟殷氏家乘》今保存基本完整,族人正根据此谱进行续修。
4.留村殷氏
留村殷氏宗祠,自南渡五世殷荣自华墅迁来后,辟荒创业,后裔于明洪武初年(1368)就建宗祠,寝室三楹,名“伦叙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易地改建为五间伦叙堂三进,中乃为楠木敞厅,并利用祠产办起学堂,后历经战乱,屡建屡毁,先后于清乾隆中期(1766年)前后,·咸丰初年(1851)、十年(1860)、同治元年(1862)、九年(1870)多次修建扩建改建,直至建国后,一直为校祠并用。后因年久失修,祠堂损坏,由金陵游子殷寿源,赵文元等筹资90余万元。于2004年8月按宗祠原貌重修,共耗 资80余万元,恩泽后代。现已申报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润东留村殷氏族谱》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初修,至清光绪十七年(1 891)为第 13次纂修,前后497年,平均38年就续修一次,认真其事。光绪年问纂修的版本,至今仍有专人保管无缺。为后世续修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资料。
5、姚巷殷氏
始迁祖殷承先(名:章)为麒麟始祖殷承宗胞弟。见此村在周山之麓,界于孟河至丹阳埤城之大路问,可以长居。于嘉定年间(1208-1224)殷氏遂系家眷徙居姚(尧)巷。
6、申港殷氏
麒麟殷氏传至南渡第八世殷谌(字崇实)时,又迁至麒麟村(今属丹阳市后巷镇,易名其林村)东约4公里的虞巷村(今属访仙镇),其长子殷泣(字良一)生一子名德裕。殷德裕字从绰、号斗山(1334—1402),于明洪武初年(1368)来申港之申浦河西畔赡仰“季子墓”,读宣尼“十字碑”时,低徊不去,思季子风范,可为子孙世居,遂系家人自虞巷迁居来申港。《武进晋陵殷氏宗谱》(1946年重恩堂木活字印本,殷全宜编修,现藏南京图书馆)亦载:“申港,春申君里也,在 江阴之西三十里,倚山依居,大江在其背,(有申浦河)潮汐往来于岗阜之间,可渔可樵,至足乐也。明洪武初年(1368)十世斗山公讳德裕,自虞巷徙居之。其后,彬彬多文学之士,为著书成一家言”。还载:“申港,在郡(指晋陵郡,今常州)东北50里,隶江阴,西北控大江,南有舜过山,(申浦河贯穿其境)河西侧有“季子墓"在焉。(季子为春秋时代吴王寿梦第四子,德才兼备,多次辞让王位,他为避王位曾弃室自耕于今申港舜过山下,以美德著称于世,公元前507年卒。据传吴季子死后葬于申浦河西畔墓前有有孔子所书古篆墓碑,碑铭是“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世称十字碑,毁于抗战初,今仅存拓本,墓体经重修后现犹存,并列“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德裕公来申后筚路篮缕,创建根基,以诗礼治家,是为江阴申港殷氏开山始祖,迄今已638年,已传24世。
申港殷氏年久岁远,后裔丁繁族大,因仕因业,历有迁徙,最早外迁者为第三代祖殷宏,迁往天津。现本镇内有东横塘,戴君桥,周家店等村,邑内有澄江、三官、黄土、月城桥、云亭、石庄等城镇,省内有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宜兴、张家港等市县,国内有北京、上海、云南、陕西、浙江、辽宁、安徽、甘肃、河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绵绵瓜瓞,各居四方。
7、上里殷氏
始迂祖殷允恭(名恂),为江苏丹阳麒麟殷氏始祖殷东村(名立)之孙。因时方乱,宋末自润当兵,冲往新安,依总管周镇抚维,为避乱而奠基上里,其后裔(南宋殷秉常公第十五世孙)殷正茂(字石订)世居歙县之上里,明嘉靖二十六年 (1547)为进士,万历年间(1573—1619)为京师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致仕后归麒麟,万历二十一年(1590)修大宗谱时,殷正茂手订姓氏、本源、世系、世德、闺范、训典、文献、宅第、邱墓、遗事、遗迹、里社等考十二篇。
8、江震殷氏
明天啟初年(1621年),安徽歙县八世祖殷侍桥,为避水患,迂至江苏吴江县澄湖滨,后又于清顺治元年(1 644)其子子山又继迁长田港南富圩,至第六世孙焕炽时复由长田迁震泽县平望镇(该镇后划入吴江县),因两县殷氏于清光绪九年(1883)合修族谱时,谱名就冠以“江震"二字,在以后历次续修族谱中皆称“江震殷氏”。
9、谷阳殷氏
始迂祖殷恒三,为南渡始祖殷秉常第八世孙。恒三性嗜林泉,不乐士进,偶游润南(今镇江市南郊之东北鲍村),见其人文秀美,土沃风淳,遂欲自华墅迁居之。又见北(白)鲍(袍)村址居山之南麓,峰峦挹秀,林壑钟灵,田肥美,民殷富,宜宗族繁盛而徙居于此。
10、锡北殷氏
始迁祖殷序,于元代(1206—1368)自江阴申港迁无锡城北富安乡西房村。
11、海安殷氏
始迁祖殷文恒(字守铭),系南渡始祖殷秉常第二十五世孙,于清光绪元年(1875)携子连顺(字:荣山、号:秀峰)自丹徒黄墟大缺村迁海安西场石桥,宗祠堂名曰:“六行堂"。清末时曾编修宗谱,惜毁于“文革”期间。其后裔殷网根秉承先祖遗愿,经多年寻根问祖,遂于2007年3月在同宗殷耀祖先生的帮助下才得如愿。
12、云亭殷氏
始祖殷大滨,号龙玉(1585-1667),系江阴申港殷氏第九世孙,于明泰昌年间(1620)慕江阴东郊敌山湾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遂系家眷从祖居申港徙迁于此,开基立业,繁衍子孙,为江阴申港殷氏敔山支始祖。2003年该支续修《江阴申港殷氏敌山支宗谱》(共五册)。
13、月城殷氏
明万历年间(1598)殷秉常第十七世孙殷桶(字:凤塘),从江阴申港迁至江阴月城镇,为月城镇殷姓始祖。江阴月城镇位于澄锡运河畔,因月城镇有一座月牙拱形桥而得名月城桥,这是一块富饶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自宋南渡始祖殷秉常起至今已传30代。
14、常北殷氏
始迁之祖殷宗智,名:谅。为殷秉常第八世孙,系麒麟分支殷允成(名:恒)之孙,时因县招大姓为旗头,为避其役,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自麒麟而卜居常州之北门(青山门),后子孙繁衍,又分迂至常州南门外符言和王下村等地。
15、润城殷氏
润州城南殷氏“敦裕堂”始祖仁卿公(名:毅)与黄墟殷氏始祖希圣公同为南渡殷氏二世祖永辉公之曾孙。因黄墟殷氏为当地望族,名声较著,加之为同一曾祖,先祖均以黄墟殷氏自冠,直至当今。据《殷敦裕堂近支录》载,仁卿公约于宋绍熙年间(1190—1194),“由乡贡授福建建宁府教授,又授浙江乌程县知事,并自华墅(祖地)迂至谏壁(今镇江市京口区谏壁镇),为谏壁合族之祖。”后裔有迁龙潭、沛县、宝应、东台、南通等地者。至第二十一世祖从顺公(字:子敬,清太学生)与胞弟从容约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前后)同自谏壁迁润州城南(今镇江市城区南门外),为润城合族始祖,乃为谏壁殷氏之分支。约清嘉庆初年(1796年),二十五世祖全祚公为议叙从九品封奉直大夫,在城南大觉寺附近创建宗祠,并取堂名为“敦裕堂”。又于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1824年)与谏壁全族合修宗谱,冠以“润州谏壁殷氏”,并曰“源木本之思,深合古人敬宗守族之明训”。至清道、咸间(1821--1861),因太平军兵乱,“润城城南首当其冲,祠宇尽毁,家室为墟,族人播迁离散”。“兵燹以后,复迁润者仅寥寥三四十人”,“以四方糊口”,“一姓将如途人之不相识”。至民国19年(1930年)八月,二十八世祖松年公、甲第公等毅力热心,不辞辛苦,重为家乘之辑,宏愿难偿,权将老三房一派编为《殷敦裕堂近支录》,维以联络,并曰“他日如能推及全族完成巨编,更建葺家祠,承衍列祖,则深赖夫先代在天之灵,默为相佑矣”。现上海图书馆藏有《殷敦裕堂近支录》谱本。
(本稿根据该族甲第公之孙玛豫提供之《殷敦裕堂近支录》电脑版缩印本撰写,并经松年公之孙常豫校阅。)
16.村前殷氏
江阴申港殷氏始祖德裕公第十四世裔孙三祜公于清初自江阴申港迁居常州洗马桥(原武进县村前乡迈步村委会晚步自然村,今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晚步自然村)。其后裔殷冬华自幼随父定居上海。长期担任国有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殷冬华,1948年生于上海)。
分享按钮>>【安氏教授名人录】上海大学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安维复
>>【安氏教授名人录】黄石理工学院副教授 安黎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