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位于江苏的黄姓古迹

    中华黄氏网 2012年8月24日 大公网


1. 春申君庙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苏州春申君庙,在苏州市王洗马港内。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因主祀战国楚人黄歇,故名。现存大殿、戏褛、二殿、厢房、道舍等建筑,占地8261平方米,均为1990年苏州市道教协会重新修复。
江阴君山公园,江阴北郊、黄田港东岸有一座锦屏似的小山,原名瞰江山。相传战国末年,楚相黄歇被李园所杀之后,即葬于此山西麓。吴地百姓为纪念他,即将此山改名为君山。黄歇墓,相传春申君遇害后,所封邑之诸民无不思恩怀惠,至楚求其柩而葬之不可得,后乃奉其所遗衣冠以王礼葬焉。江阴君山西麓有东岳庙,黄歇墓就在庙阶下。上邦相墓,1992年,苏州浒墅关西真山战国贵族墓挖出“上邦相墓”铜印,“上邦相”即是春申君。春申君祠,无锡惠山麓,相传秦始皇末年时建有春申君祠,后改庙。南朝刘宋时封忠安王,唐垂拱间封为土神显应之庙,至宋代累封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明封忠安王庙。春申涧,是发源于无锡惠山山中的一条山涧,向东注入惠山锡山之间的映山湖,相传因春申君曾在此山涧中饮马而得名。附近有春申里港口,黄埠墩,均为纪念春申君而得名。苏州市景德路雍熙寺,供奉的姑苏城隍庙神,即是春申君。无锡新安镇郁巷上大王庙、无锡钱胡公路旁的苏庙等处都供奉有春申君像。春申君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江南一带,开凿或疏通的港浦河渠甚多,江阴的申港、黄田港等,都是以春申君而得名。这些传说在宋代的文献中都有记载。
2.秦末隐士黄石
黄石山,邳州徐山(依宿山)向西余脉名黄石山,《史记•留侯世家》称秦末隐士黄石公避秦世之乱,隐居于此。黄石公庙,在今邳州市岔河镇黄石村黄石山东麓,是宋代为纪念黄石公所建,元代碑碣兀立其旁,文革期间遭破坏。黄石庙会,每年二月二十五日举办。圯桥,是原下邳城内(今江苏邳州市东南三十公里处)的一座古桥,相传为黄石授于张良兵书之处。
3.江夏始祖黄香墓
黄香墓,据《苏州志》载:“宋乾道(1165-1173)初,梅里苏忠翊直卜葬,得古冢,乃黄香墓,碑刻隶书:延陵慈父,葬于嬴博。孟光贞妇,窆夫于吴。”梅里,即今常熟市梅李镇,墓在南街,距镇里许。墓甚高大,前有石坊,题“汉孝子墓”。 旁有两碑,一为清雍正六年(1728)昭文知县劳必达撰之“汉尚书令孝子黄公墓碑记”;另一为清乾隆四年(1739)昭文知县韩桐撰之“重修汉尚书令孝子墓碑记”。现周围居民大多姓黄,相传均为其后裔。

4.宋刑部尚书黄由墓
《苏州府志》载,刑部尚书黄由墓“在邓尉山中峰东北,地名黄坟,妻胡夫人袝”。
5.直秘阁黄策墓
在吴县长山乡(今光福镇)铜井山。
6.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
墓在常熟虞山北麓小石洞附近,墓碑题有“元黄公望墓”字样。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画家。五十岁左右隐居富春江,专心于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晚年自成一家。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浅绛,笔势雄伟,苍浑秀润;一种是水墨,皴纹极少,笔意简远。《富春山居图》是他的代表作。他和王蒙、倪瓒、吴镇合称为元四大家。
清乾隆时修该墓。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五月,其16世孙黄泰修墓建坊,筑罗城、墓道等。1982年整修,神道用黄石铺筑,从公路直通墓前,长约60米。墓以砖砌筑,直径3.5米,高约1.4米。黄石砌的罗城内立墓碑,碑高1.3米,宽0.36米,墓冢碑上楷书“高士黄一峰公之墓”,并刻有画像、传略。此碑为黄泰修墓时立。
7.明代名臣黄子澄墓
黄子澄墓在昆山富春桥(今高板桥)。
黄子澄(1350—1402年)名堤,以字行。分宜澧源(今为大冈山乡大坑村)人。洪武中会试第一。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谈论削藩事。皇太孙即位,是为惠帝,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夺藩王权。除周、岷、代、齐、湘五王后又削燕王,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子澄与齐泰不善军事,连遣数将均败。燕王攻下京城(今南京市),夺得皇位,是为成祖。子澄被俘不屈,肢解而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罚戍边。南京城破之前,黄子澄的妻子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从老家来到苏州府,决心与黄子澄共赴国难。苏州知府姚善(1397-1402年在任)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改变了他们的姓名、户籍与身份,以便能逃脱即将到来的大屠杀。黄圭改名为田立微,户籍改在苏州府昆山县,身份是位道士;二儿子黄玉改名为田彦修,身份是昆山县一农村的里正;三儿子黄润改名为田彦温;四儿子黄泽还是少年,也是改名换姓。四人均学会了昆山方言,忠臣之后终于逃脱了朱棣的大屠杀。黄子澄遇难后,二子黄玉极为悲痛,知道父亲横尸南京,决定冒险前去收尸。苏州知府姚善心生一计,利用朱棣政府允许收尸的政策,组织昆山县衙役前往南京收尸,让黄玉乔装成昆山衙役前往南京。黄玉冒险将父亲尸体收敛后,将父亲葬于江苏昆山县的马鞍山

 


分享按钮>>许慎治史思想初探
>>为省六主撰等题姓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