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联合办学的先行者庞正

    中华庞氏网 2012年11月17日 庞氏网义工


      1994年,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合办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图为学院成立大会。

提要

      共建’二字的发明权在你们这里,发源地在这里,‘共建’现在不但在你们这里开花结果,而且在全国开花结果。”1996年10月14日,李岚清视察华南理工大学,在听取了关于学校改革办学体制、走共建和联合办学之路的汇报后,他动情地说道。

      1993年,务实笃行的华南理工人勇于改变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格局,走出了部省共建、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实现了自身的一次飞跃。而这种尝试,不久后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这次对于办学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破解了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困局,不经意间,华南理工也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坐标上。

部省共建 改革传统高校管理体制

      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条块分割的困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可以看到他的观点:“中央部委所属的高等院校虽然历史较长、基础较牢,但由于数量太多,经费有限,主管部门鞭长莫及,高校发展步履维艰。……而地方所属高等院校的总体情况是办学历史较短、基础相对较差。尽管与中央所属院校的许多专业是重复的,但因为它们是地方的‘亲儿子’,地方也得竭尽全力地予以支持,形成了一个大家都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境。”

      华南理工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毫无疑问占据着广东高教的“龙头”地位,但日子却不太好过。面对当时广东物价的飞涨,学校虽然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广东省没有相应的物价补贴,不能得到和省属院校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使得教师工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学校能不能改革沿袭了几十年的体制与模式,走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路?学校之后的表现让人看到了其敢破敢立的胆识。

      199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邀请了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出席会议。朱开轩在参加会议的同时,还探讨了华南理工大学今后的办学和归属问题,即是归国家教委管理,还是下放给广东省管理。这时,以时任党委书记庞正、校长刘正义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为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困难,另一方面为避免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学校“降格”,提出了是否可以由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政府采取共同管理、共同建设的办法来促进学校发展。

       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政府反复磋商,形成了共识。1993年2月,由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政府分别发文,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政府共建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使两所大学尽早进入“211工程”。学校的隶属关系不变,国家教委和省共同增加投入,省政府每年对两校的投入相当于国家教委对两校基建投入的总额,另外,省政府还增拨一些教学、科研的专项经费。

     大胆的改革,让过去学校和省政府之间经费上条块分割的情况有了极大的转变。实现共建后,省政府主动为学校解难,学校主动为省政府分忧,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桎梏被打破,中央部委、地方、企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不仅为学校注入了勃勃生机,也盘活了整个广东高教的发展。

     不久,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联合办学 输送大批专业优秀人才

      与部门、单位、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这是联合办学的主要形式。

      1994年,乘共建之东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系迈出联合办学的步伐。

     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当时广东电力在发电量、大机组、大容量上在全国领先。电力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学校电力系毕业生供不应求。

      华南理工有高水平的师资和学生,但缺乏办学经费,学校与广东省电力局商定,联合共建电力学院。199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正式挂牌。广东省电力局一次性拨给电力学院1200万元的设备费,并每年拨100万元作为电力学院的办公费,另拨经费每年委托培养一定数量的大专毕业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广东对各层次电力人才的需求矛盾。

     联合办学改善了电力学院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加强了与电力行业的联系,也为高端人才引进提供了平台和条件。电力学院在几年内师资队伍得到迅速改善和加强,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大批优秀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力系统。

      1996年7月,广东省交通厅与华南理工大学合办的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首次招生,1998年一幢集教学、科研、办公于一体的交通大楼落成,办公、教学、科研条件大为改观。此后十几年里,华南理工大学为广东省交通厅输送了大量人才,极大缓解了人才紧缺的问题。

     学校与政府部门联合办学的成功,为改革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华南理工大学乘势而上,又先后与广州市有关部门和境外一些大企业合办了多个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和二级学院,开展了科研合作、人才培训和联合培养。

     现在,华南理工大学进一步加大了与地方的合作,加快学校驻外研究院的建设,现已建成公共政策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3个驻外研究院。在广东省内外,华南理工大学还建设了13个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或技术服务中心),形成以总院为中心、以地方分院(或技术服务中心)为辐射点、开展产学研合作业务的工作网络,工作范围覆盖广东全境。


六校联合 共享大学优质教育资源

     校际联合,是联合办学的又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如此,华南理工大学还按照“互助、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广州石牌地区的另外5所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机械学院(后并入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民族学院(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挖掘潜力,提高综合办学效益。

      1999年1月,广州石牌六校再次签订协议,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率先打破院校之间的“围墙”。

 


分享按钮>>庞伟: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3)
>>庞青年:贯彻十八大精神 建设现代化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