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季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季氏论坛 >> 家谱登记 >> 浏览主题 版主
 
 留言备忘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登记   史上名人(清前)   季氏企业   当今名人(民国后)   季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季垓家族 已阅:4963 / 回复:4(楼主)

我是山东郓城县季垓村人,我村有季氏族人2000余人。据族谱记载是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始迁祖:季宏  季宽 族谱字辈:赵朝全存  念克敬立  本效

作者:634713547 (2013/6/24 9:04:20)   回复此贴
  回复:季垓家族 第 1 楼

季氏文化研究会成立暨季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开  幕  词
                          季 樟 树
                    2012年10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宗亲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季氏自家人欢聚一堂,畅叙情谊,交流文化,共谋发展,庆祝季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和季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是龙泉近两万季氏子民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向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族中各支、乡镇季氏代表以及各界来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千余年来,龙泉历代季氏子孙,谨遵祖辈遗训,托福祖宗美德悉心带领族人,专心哺育子孙后辈,使我龙泉季氏逐步向兴旺发达。唐代就涌现出进士3位,季纮、季毅、季倘以及大将军季綦,还有右丞相季和。宋明时期涌现进士25名,农师季大蕴,大学博士季陵,王府教授季南寿,兵部尚书季可,学者季仁寿。其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已迫在眉睫。
由于龙泉季氏进士异地做官,大多移居全国各地及高丽等国,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异地安家,成了各地季氏的开山鼻祖,如青田季宅乡的开基祖季辉。义乌开基祖季凤翔、诸几开基祖季仁寿,其祖均来自龙泉,他们的后裔不乏名人企业家,同时龙泉季氏草根族中亦不乏能人巧匠,尤其是宋元明清制香菇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并举家迁往,成为那方的季氏开山鼻祖,近几年他们先后来龙泉寻根问祖,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快季氏文化研究会的建设,是件十分有意义之事。
近几年来,其他姓氏宗族为寻根问祖,建立了许多民间组织。而中华姓氏群族中季氏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其他相比,我们季氏却发展得比较缓慢。为此,在各地宗亲的支持下,我们着手季氏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
一、广泛联谊,做好宣传发动。
通过集思广益,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与各地季氏宗亲联络,我们于2008年起,先后组团到义乌、上海、泰顺、福鼎、柘荣、浦城、台州各县(市)参加联谊、祭祖等活动。并与远在澳大利亚的季资源老总、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主席季友松、匈牙利欧洲商贸总裁季绍云、陕西延安农副产品总经理季双龙等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二、健全组织,做好筹备工作
历代领导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等皆认为姓氏和族谱是维护和巩固家族和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多次协商,取得相关部门,特别是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从组织上做准备,如会员登记,组建研究会的申请报告,会员情况分析等。大会筹备组花费大量精力,就筹备会议开了五、六次,为大会准备文件,资料,并打印成册,秘书长季丁山为此付出了巨大劳动,对此,筹备组各成员从未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喜欢低调干事,实实在在地干事,所以我希望大家为我季氏的兴旺发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做无私奉献,完成好季氏文化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朋友们!看我季氏、贤哲辈出,先祖为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财富,愿我季氏后人,英才辈出,与时共进,与国同昌!
现在,我宣布季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


作者:jzs1952 (2013/6/25 10:06:45)   回复此贴
  回复:季垓家族 第 2 楼

季氏文化研究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季氏文化研究会。
第二条  本会性质:季氏文化研究会是由浙江省龙泉市季氏的渤海、延陵两郡的来源、迁徒、发展、分布为基础,和各省、市、区及市、县季氏联谊会等组织自愿结合的跨省、区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致力于季氏文化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搜集整理编纂出版有关季氏学术精品及《季氏宗谱》和季氏名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第三条 本会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共职业道德,遵循学术研究交流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弘扬龙泉历史文明精华和现代文明,广泛联系海内外关注或从事季氏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和有识之士和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全面研究龙泉季氏,深刻认识龙泉季氏,广泛宣传龙泉季氏,提高龙泉季氏知名度,与时俱进,推进龙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创造美好新龙泉而努力。
第四条  本会接受龙泉市文联和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为中国季氏联谊总会和中国季氏文化研究网站的团体会员。业务主管单位:市文联;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
第五条   本会办公地址:暂定龙泉市剑池路141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业务范围
(一)根据研究会的定位、宗旨、方向和内涵,重点为季氏会员提供的学术专著及季氏宗谱举办专题研讨会,编纂出版《龙泉季氏总谱》及《季氏渊源探究》等书籍。
(二)促进龙泉市各类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和个人与国内国际相关组织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为他们研究龙泉历史名人提供方便,同时为中国及世界各地季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服务。
(三)建立季氏文化研究网络,适时成立龙泉季氏文化研究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事业献计献策;搜集整理有关龙泉季氏的各类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及各种研究成果,建立资料中心,为有关单位及个人提供咨询、使用、交流服务。
(四)以研究会的名义,取得各方面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在龙泉市区重建《龙泉季氏总宗祠及渤海、延陵两郡季氏历代名人纪念馆》,为季氏后人提供一个纪念缅怀先人的场所;目前要利用好季氏宗祠,将它定位为龙泉季氏总宗祠,丰富其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向国内外介绍龙泉季氏的历史文化、古迹风光、企业产品、社会名流、建设成就以及研究成果等。  
(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本会还要组建龙泉季氏联谊总会和世界季氏联谊总会浙江分会龙泉支会,本着精减机构的原则,季氏文化研究会、龙泉季氏联谊会合二为一,合署办公,即同一机构两块牌子。
(六)办好研究会会刊《季氏之声》,举办论文、诗歌等学术研究会,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其他部门邀请组织参与。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会员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单位会员以浙江、福建、江西及相关省、县、市或以本市村或乡镇为单位;
第八条  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申请加入本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并按规定缴纳会费或提供捐赠;
(三)热心参加本会活动;
第九条  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并附二寸免冠照片二张;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本会秘书处颁发会员证;
(四)本会秘书处负责办理入会手续;
第十条  会员权利
(一)本会内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所组织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本会有偿服务的优惠待遇;
(五)对本会工作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六)入会、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义务
    (一)遵守本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二年内不交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被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本会会员应遵守本会章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不得从事有损于本会声誉的活动,否则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一)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组成人员;(二)选举和修改章程;(三)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四)决定终止事宜,决定其它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过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有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一届。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市文联审核并经社团登记机关批准。延期换届不能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正常工作,理事会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会长办公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情况特殊可以随时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包括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三章第十八条之(一)、(二)(三)、(五)、(六)、(七)、(八)、(九)项职能,并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8周岁;
    (四)健康状态良好,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会长、秘书长、副会长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确须留任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并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社团登记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
    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秘书长、副会长每届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届满因需要延长任期,须经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社团登记机关批准方可续任。
    第二十七条  本会设首席常务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人选由会长提名,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但应报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或主持常务理事会会议或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四)理事会授权处理的其它事项。
    第三十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会长、副会长领导下,主持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实体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提交常务理事会决定任免;
    (四)决定办事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日常事务。
第三十一条  本会设名誉职衔,对本会有重大贡献的季氏知名人士可选聘为首席荣誉会长,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首席顾问、顾问、名誉理事等荣誉职务,由会长提名,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
第五章   资产管理及其使用原则
    第三十二条  本会经济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核准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服务收入;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三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费。
    第三十四条  本会经费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内分配。
    第三十五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六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离职,必须交清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会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审计机关监督。
    第三十七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人代表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机关和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九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条  本会专职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  本会章程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提请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二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会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财产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本会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协议。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协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七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在有关单位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生效并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五十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作者:jzs1952 (2013/6/25 10:08:09)   回复此贴
  回复:季垓家族 第 3 楼

龙泉季氏历代名人录

1、经史家   季  纮   (生卒不详)
季纮,又名加禄,字章甫,号塘邨,又号禄公。西京凤定府进阳县(即凤翔府汧阳县),12岁时就精通经史。20岁登进士第。初官司复州牧,屡任至大司马。后升至兵部尚书,受职二年时,因“安史之乱”,对朝事提出许多建议,因武后拘制,遂假疾告休。唐证圣元年(695),上诏公复职。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公上表告老辞职。公终谥忠肃。公是龙泉季氏渤海郡第一代始祖,其后代又从龙泉迁居青田梅岐(即现在景宁县梅岐),故现在龙泉一部分青田一部分等地及景宁县大部分,泰顺县部分,还有台州,天台、仙居和江苏省海门县、启东县的季氏宗亲都为其后裔。

2、县  尹   季  毅  (生卒不详)
即章甫之孙,唐朝天授元年庚寅(690)科二甲进士。(约761—765)任龙泉尹。吏治之暇,逰览龙泉之名山胜地,雅爱是地山水泊,至任满,迎祖父季章甫尚书和其父季孟贤及夫人二亲在本邑三都(即今查田)之地卜葬,名曰:竹州。并说,为先人卜其宅兆,又为后人择其幽居。是渤海郡季氏龙泉第一代传人。
同寅郑广文赠句曰:“桑梓关山远,乔迁涧谷良。筑室爰兹土,芳流奕世昌。”朱公亦赠句曰:“季翁居筑州,西京发胍流。以此爰居后,富贵万千秋。”
3、师国子   季  償   (生卒不详)
字均直,又字秉乾,行维,唐德宗(780-804年)间,初年自杭州武林,(即今之龙泉)。据《旧唐书•阳城传》:季償为唐德时从学于阳城的太学生。师国子司业阳城先生。唐德宗贞元10年(公元795年),国子先生因阳城论,与太学生何蕃等投业诣阙直其枉夫,贬宦居剑川县邑,为剑川县令,是延陵郡季氏龙泉胍的第一代始祖,终葬毗陵。

4、大将军   季  綦   (约907-965)
字文纪。五代,筹策著闻,素善用兵,熟通韬略,孝悌友爱,睦里齐家,后梁贞明(917年),被王聘延於上宾馆,勅授西北面行军招讨威将军制置,加号六大将,到宋代其裔孙侍郎季陵亲述六《大将忠义传》妻岳氏,生七子,长绅,次缙,三蕴,四蒋、王霸、六恭、七说。其子皆於五代时奉武肃王之命,分别戌官运亨通各地树功,烈冠  一门,现今八都章口其第六子恭公孤下裔孙建有季六大将军庙。存见旧县志,卒,葬於邑之西宁乡武林山。

5、宗廟奠基人   季  绅   (生卒不详)
又曰大公,綦公长子。后唐明宗(927年)奉吴越王命官运亨通宝婺,以有功封镇隘将使晋陵郡公,生三子,长光祖居龙泉,次子,三子留居宝婺之义乌松门。第一位龙泉季氏宗廟(即宗词奠基人)。(今义乌市松门有四个村,计5000余众皆其后)。


6、农  师   季大蕴   (生卒不详)
又号三公,龙泉桐山人,唐乾宁二年(895)二月,越州观察使董昌称帝,建元“顺天”,国号“大越罗平”。唐昭宗李晔封钱缪为浙江东道招讨使进行讨伐,出师越州。大批士及内迁龙泉避乱,因不懂山区五谷耕作技术。大蕴世居龙泉,擅长种植农桑,遂将技术悉心广为传授,使外来士民粮食、衣帛得认自给。大蕴死后,越王钱缪为其立墓表彰,封为农师。今绍兴县的季氏为其后裔。

7、太学博士   季  陵   (1081-1135)
字延仲,龙泉县宏山人。少孤力学,乡试名冠众士,入太学为上舍生。宋政和二年壬辰(1112年)同兄隲同登莫俦榜进士。三迁太学博士,1127年任尚书右司员外郎,1128年,拜太常少卿。1129年任中书舍人,1130年3月,改任温州知州,继改任中书舍人。7月,任尚书户部侍郎。1131年授右文殿修撰,任徽猷阁待制,1133年任广州知府、兼广南东路经略按抚使,1135年病卒任上。1138年葬龙泉大洋山之原(龙泉旧志谓墓在宏山)。终年55岁赠中大夫。宋史《本传》评季陵“善言事,言事不讳。”今留下季陵向皇帝的奏疏五章,有文集十卷,行于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文学典》录其名,全典季姓唯陵一人,《宋史》、《浙江通志》均有传。

8、直学士   季南岳    (生卒不详)
字伯镇,显漠阁直学士,正议大夫,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已已岁,重修龙泉季氏世谱,并将龙泉《季氏宗谱》进呈给宋高宗皇帝御览,皇上钦锡像赞九通手书光谱上铃玉玺。又亲书谱中十二字曰:“季氏宗谱,节使源流,世卿门第”。故龙泉《季氏宗谱》是被勅封的宗谱。
9、清官刺史  季凤翔   (生卒不详)
    世居括州之龙泉,龙泉季绅(大公)之子。义乌市季氏始祖。宋政和间官至越州刺史。任职期间,为官廉政清明,深受百姓拥护和赞许,并留下许多传奇与传说。始占籍东阳乘骢乡,生三子:仲温、仲良、仲恭。后仲良迁义乌廿七都,仲良六世孙宽再迁十七都全庄。七世孙,行名寿二,与弟祥(寿五)始自全庄迁金华之华山,别为上、下两宅。凤翔之后,现已成为义乌等地的名门望族,子、孙后裔有五、六千人众,各行各业人才辈出。

10、王府教授   季南寿   (1115-1183)
字元衡。宋绍兴五年(1135)汪应辰榜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是科全国惟季南寿与武进县尉周麟之两人合格,初授季南寿诸王府教授,1157年任校书郎兼兵部员外郎。1160年任知道州,任满召为尚书左郎兼皇子庆王府直讲。1163年迁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1165年出过度知歙州。1169年任知简州。因年事高,奏请辞官。孝宗念其曾为王府直讲,有师生之谊,迁近郡,授临江知府,未赴任。第二年诏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从三品官)。1158年龙泉重修留槎阁成,撰《留槎阁记》,龙泉《县志》有其传。生九子,长德,次雅、三颖、四歙、五兆页、六顕、七麟、八荀、九政。公葬茶坦同源龙山。夫人鲍代葬黄南万松洲,夫人俞氏葬蜚溪大衢源。

11、元  帅    季  可   (1226-1297)
又名斯可,字仁处。又字与可,号隐怪者行万四。原谱名重一。县南乡蜚溪村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1259)年,文天祥榜进士,季为二甲第二十一名。初授义乌县主簿。(从八品)任满调建宁府左司理参军,改知镇江府吕城(今江苏,丹阳县)令,移福建长乐县令,任满,升朝列大夫(从四品官),同知福建转运司事,后如为工部侍郎,又出知常州兼浙西按抚使。(正三品)
宋度宗咸淳初,任监察御史,任右正言。1273年9月升为兵部尚书,行枢密院都承旨。1275年10月加封闽浙招谕使,命回龙泉募兵,1276年2月,季可知事不可为,归隐故里蜚溪,榜其所居“古来”,自号“古来山人”,寓痛悼亡国之意,建岩寺于其上。今人冷立,范力合著《中国神仙大金》谓退居天台山作堂雷马山读书,(经查,台州季氏宗谱和江苏海门县余西镇季代宗谱均记载),后隐龙泉佛山得道(即大沙与塔石交界处寨背),称为“道仙”。明叶子奇有古来山十八景诗。卒,葬蜚溪。

12、学  者   季仁寿   (1323-   )
名仁寿,号春谷。初治《易》、《春秋》,后从上饶郑元善学《诗》、《书》,遂通四经。学者称“四经先生”。元末以乡荐授慈溪教授(正八品)再调松阳教谕。升双溪(余杭)山长,转婺州教授(正七品)。著有《春谷读书记》、《易诗书春秋衍义》、《四书质疑》等。刘伯温作《季山甫文集序》,序称:“季君山甫有文集若干卷,体格严正、文祠典雅,真可以工后学,传来世,不可磨灭者也。”其绩见《县志》理学。太史宗濂为其题写墓记铭。今诸几市浣莎街道上季、下季两村的季氏宗亲及台州市、江苏海门、启东两县部分季氏宗亲为其后裔。


13、革命家   季步高   (1906-1928)
又名季大纶,号凌云,笔名布高。上海大学毕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06年11月生于浙江省龙泉县。1925年9月,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中共广州市委成立,季步高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举行广州起义,季步高协助起义负责人做了大量的起义准备工作。1928年1月上旬,中共广州市委重新成立,季步高为市委委员,很快秘密返回广州。1月30日,中共广州市委再次重建,季步高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4月13日,季步高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5月间,中共广州市委重新组成,季步高任市委常委兼兵委书记。7月,季步高去香港向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时,不幸被港英当局逮捕,遂被引渡回广州反动当局。8月,季步高在广州红花岗从容起义,牺牲时年仅22岁。
季步高英勇牺牲后,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的英名被载入革命烈士史册。1983年8月5日,在他的故乡——浙江龙泉县城北隅安清山,建立了2.5米高烈士纪念碑。
2006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永远的丰碑》栏目、《人民日报》分别介绍了季步高烈士的英雄事迹。1981年7月 ,季步高烈士故居被确定为龙泉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命名为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史学家    季  平   (1916-    )
又名光宅,学名平,字平子:生于1916年7月,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得文学士,曾任云南私立南菁中学教员,四川万县私立金陵大学附中教员,四川万县私立安徽旅鄂中学教员,国立浙江大学助教及讲师,上海私立南洋中学高中部教员。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jzs1952 (2013/6/25 11:19:20)   回复此贴
  回复:季垓家族 第 4 楼

龙泉季氏历代名人录

1、经史家   季  纮   (生卒不详)
季纮,又名加禄,字章甫,号塘邨,又号禄公。西京凤定府进阳县(即凤翔府汧阳县),12岁时就精通经史。20岁登进士第。初官司复州牧,屡任至大司马。后升至兵部尚书,受职二年时,因“安史之乱”,对朝事提出许多建议,因武后拘制,遂假疾告休。唐证圣元年(695),上诏公复职。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公上表告老辞职。公终谥忠肃。公是龙泉季氏渤海郡第一代始祖,其后代又从龙泉迁居青田梅岐(即现在景宁县梅岐),故现在龙泉一部分青田一部分等地及景宁县大部分,泰顺县部分,还有台州,天台、仙居和江苏省海门县、启东县的季氏宗亲都为其后裔。

2、县  尹   季  毅  (生卒不详)
即章甫之孙,唐朝天授元年庚寅(690)科二甲进士。(约761—765)任龙泉尹。吏治之暇,逰览龙泉之名山胜地,雅爱是地山水泊,至任满,迎祖父季章甫尚书和其父季孟贤及夫人二亲在本邑三都(即今查田)之地卜葬,名曰:竹州。并说,为先人卜其宅兆,又为后人择其幽居。是渤海郡季氏龙泉第一代传人。
同寅郑广文赠句曰:“桑梓关山远,乔迁涧谷良。筑室爰兹土,芳流奕世昌。”朱公亦赠句曰:“季翁居筑州,西京发胍流。以此爰居后,富贵万千秋。”
3、师国子   季  償   (生卒不详)
字均直,又字秉乾,行维,唐德宗(780-804年)间,初年自杭州武林,(即今之龙泉)。据《旧唐书•阳城传》:季償为唐德时从学于阳城的太学生。师国子司业阳城先生。唐德宗贞元10年(公元795年),国子先生因阳城论,与太学生何蕃等投业诣阙直其枉夫,贬宦居剑川县邑,为剑川县令,是延陵郡季氏龙泉胍的第一代始祖,终葬毗陵。

4、大将军   季  綦   (约907-965)
字文纪。五代,筹策著闻,素善用兵,熟通韬略,孝悌友爱,睦里齐家,后梁贞明(917年),被王聘延於上宾馆,勅授西北面行军招讨威将军制置,加号六大将,到宋代其裔孙侍郎季陵亲述六《大将忠义传》妻岳氏,生七子,长绅,次缙,三蕴,四蒋、王霸、六恭、七说。其子皆於五代时奉武肃王之命,分别戌官运亨通各地树功,烈冠  一门,现今八都章口其第六子恭公孤下裔孙建有季六大将军庙。存见旧县志,卒,葬於邑之西宁乡武林山。

5、宗廟奠基人   季  绅   (生卒不详)
又曰大公,綦公长子。后唐明宗(927年)奉吴越王命官运亨通宝婺,以有功封镇隘将使晋陵郡公,生三子,长光祖居龙泉,次子,三子留居宝婺之义乌松门。第一位龙泉季氏宗廟(即宗词奠基人)。(今义乌市松门有四个村,计5000余众皆其后)。


6、农  师   季大蕴   (生卒不详)
又号三公,龙泉桐山人,唐乾宁二年(895)二月,越州观察使董昌称帝,建元“顺天”,国号“大越罗平”。唐昭宗李晔封钱缪为浙江东道招讨使进行讨伐,出师越州。大批士及内迁龙泉避乱,因不懂山区五谷耕作技术。大蕴世居龙泉,擅长种植农桑,遂将技术悉心广为传授,使外来士民粮食、衣帛得认自给。大蕴死后,越王钱缪为其立墓表彰,封为农师。今绍兴县的季氏为其后裔。

7、太学博士   季  陵   (1081-1135)
字延仲,龙泉县宏山人。少孤力学,乡试名冠众士,入太学为上舍生。宋政和二年壬辰(1112年)同兄隲同登莫俦榜进士。三迁太学博士,1127年任尚书右司员外郎,1128年,拜太常少卿。1129年任中书舍人,1130年3月,改任温州知州,继改任中书舍人。7月,任尚书户部侍郎。1131年授右文殿修撰,任徽猷阁待制,1133年任广州知府、兼广南东路经略按抚使,1135年病卒任上。1138年葬龙泉大洋山之原(龙泉旧志谓墓在宏山)。终年55岁赠中大夫。宋史《本传》评季陵“善言事,言事不讳。”今留下季陵向皇帝的奏疏五章,有文集十卷,行于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文学典》录其名,全典季姓唯陵一人,《宋史》、《浙江通志》均有传。

8、直学士   季南岳    (生卒不详)
字伯镇,显漠阁直学士,正议大夫,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已已岁,重修龙泉季氏世谱,并将龙泉《季氏宗谱》进呈给宋高宗皇帝御览,皇上钦锡像赞九通手书光谱上铃玉玺。又亲书谱中十二字曰:“季氏宗谱,节使源流,世卿门第”。故龙泉《季氏宗谱》是被勅封的宗谱。
9、清官刺史  季凤翔   (生卒不详)
    世居括州之龙泉,龙泉季绅(大公)之子。义乌市季氏始祖。宋政和间官至越州刺史。任职期间,为官廉政清明,深受百姓拥护和赞许,并留下许多传奇与传说。始占籍东阳乘骢乡,生三子:仲温、仲良、仲恭。后仲良迁义乌廿七都,仲良六世孙宽再迁十七都全庄。七世孙,行名寿二,与弟祥(寿五)始自全庄迁金华之华山,别为上、下两宅。凤翔之后,现已成为义乌等地的名门望族,子、孙后裔有五、六千人众,各行各业人才辈出。

10、王府教授   季南寿   (1115-1183)
字元衡。宋绍兴五年(1135)汪应辰榜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是科全国惟季南寿与武进县尉周麟之两人合格,初授季南寿诸王府教授,1157年任校书郎兼兵部员外郎。1160年任知道州,任满召为尚书左郎兼皇子庆王府直讲。1163年迁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1165年出过度知歙州。1169年任知简州。因年事高,奏请辞官。孝宗念其曾为王府直讲,有师生之谊,迁近郡,授临江知府,未赴任。第二年诏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从三品官)。1158年龙泉重修留槎阁成,撰《留槎阁记》,龙泉《县志》有其传。生九子,长德,次雅、三颖、四歙、五兆页、六顕、七麟、八荀、九政。公葬茶坦同源龙山。夫人鲍代葬黄南万松洲,夫人俞氏葬蜚溪大衢源。

11、元  帅    季  可   (1226-1297)
又名斯可,字仁处。又字与可,号隐怪者行万四。原谱名重一。县南乡蜚溪村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1259)年,文天祥榜进士,季为二甲第二十一名。初授义乌县主簿。(从八品)任满调建宁府左司理参军,改知镇江府吕城(今江苏,丹阳县)令,移福建长乐县令,任满,升朝列大夫(从四品官),同知福建转运司事,后如为工部侍郎,又出知常州兼浙西按抚使。(正三品)
宋度宗咸淳初,任监察御史,任右正言。1273年9月升为兵部尚书,行枢密院都承旨。1275年10月加封闽浙招谕使,命回龙泉募兵,1276年2月,季可知事不可为,归隐故里蜚溪,榜其所居“古来”,自号“古来山人”,寓痛悼亡国之意,建岩寺于其上。今人冷立,范力合著《中国神仙大金》谓退居天台山作堂雷马山读书,(经查,台州季氏宗谱和江苏海门县余西镇季代宗谱均记载),后隐龙泉佛山得道(即大沙与塔石交界处寨背),称为“道仙”。明叶子奇有古来山十八景诗。卒,葬蜚溪。

12、学  者   季仁寿   (1323-   )
名仁寿,号春谷。初治《易》、《春秋》,后从上饶郑元善学《诗》、《书》,遂通四经。学者称“四经先生”。元末以乡荐授慈溪教授(正八品)再调松阳教谕。升双溪(余杭)山长,转婺州教授(正七品)。著有《春谷读书记》、《易诗书春秋衍义》、《四书质疑》等。刘伯温作《季山甫文集序》,序称:“季君山甫有文集若干卷,体格严正、文祠典雅,真可以工后学,传来世,不可磨灭者也。”其绩见《县志》理学。太史宗濂为其题写墓记铭。今诸几市浣莎街道上季、下季两村的季氏宗亲及台州市、江苏海门、启东两县部分季氏宗亲为其后裔。


13、革命家   季步高   (1906-1928)
又名季大纶,号凌云,笔名布高。上海大学毕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06年11月生于浙江省龙泉县。1925年9月,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中共广州市委成立,季步高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举行广州起义,季步高协助起义负责人做了大量的起义准备工作。1928年1月上旬,中共广州市委重新成立,季步高为市委委员,很快秘密返回广州。1月30日,中共广州市委再次重建,季步高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4月13日,季步高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5月间,中共广州市委重新组成,季步高任市委常委兼兵委书记。7月,季步高去香港向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时,不幸被港英当局逮捕,遂被引渡回广州反动当局。8月,季步高在广州红花岗从容起义,牺牲时年仅22岁。
季步高英勇牺牲后,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的英名被载入革命烈士史册。1983年8月5日,在他的故乡——浙江龙泉县城北隅安清山,建立了2.5米高烈士纪念碑。
2006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永远的丰碑》栏目、《人民日报》分别介绍了季步高烈士的英雄事迹。1981年7月 ,季步高烈士故居被确定为龙泉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命名为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史学家    季  平   (1916-    )
又名光宅,学名平,字平子:生于1916年7月,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得文学士,曾任云南私立南菁中学教员,四川万县私立金陵大学附中教员,四川万县私立安徽旅鄂中学教员,国立浙江大学助教及讲师,上海私立南洋中学高中部教员。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jzs1952 (2013/6/25 11:19:3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季氏论坛  执行时间:3,550.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季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