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林氏渊源简介

    中华林氏网 2012年9月7日 万家姓


九牧林氏渊源简介
 


 

--------------------------------------------------------------------------------




 

闽中望族莆田九牧林氏,源远流长。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韬公之孙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压林峰村),九丘九圹,著载《八闽通志》。

 

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为台湾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以及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贤。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为林氏第一大支。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近年来,各地九牧宗亲和海外侨胞出于强烈的家庭认同感,陆续来莆寻根探源。澄渚乌石(今属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自然成为海内外族裔景仰的谒祖圣地。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包括祖祠、祖墓在内的文物古物将渐渐修复。端州(苇公)"乌山、种槐"碑刻、"砚泉"石刻、唐代大石砚、宋代天圣盂等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祖祠于九七年已经当地政府审批为文物保护单位。

九牧如下:  林苇 九牧林长房祖

  林藻 九牧林二房

  林著 九牧三房

林荐 九牧林四房

  林晔 九牧林五房

  林蕴 九牧林六房

  林蒙 九牧林七房

  林迈 九牧林八房

  林蔇 九牧林九房

长房林苇,字敏树,唐建中初年(780年)明经及第,授朝议大夫,后迁西平太守、端州刺史。生三子:恕、应(前埭祖)、惠(出承林藻)。林苇兄弟九人死后合葬于莆田兴化城西尊贤里福平山之原,既今枫林积翠庵后。明刑部尚书、裔孙林俊曾题诗曰:“林显启周,百叶弥盛。自晋徙闽,实首钜姓。瀛高睦祖,三叶从政。笃生大宗,玄默允敬。作刺端州,宪宪有令。九侯并列,锡类衍庆。”

 

次房林藻,字纬乾,少时与诸兄弟及泉州名士欧阳詹,就读于“灵岩精庐”(今莆田县工业区北兴教里福平山下)。唐贞元初年(785年),林藻与弟弟林蕴上九日山旅游,看至高士秦伴名相姜公辅游时留下的一首题刻。林藻很有感慨,后来林藻在度梨岭参加应试时,他写下《合浦还珠赋》:“彼鹄彼鹄,睨在坚目。取乃得速,公试合浦还珠。”他写后睡了一会儿,梦见神人告诉他:“何不叙珠之去来。”醒来后,就修改为:“珠之去兮,山无色兮。氛雾冥冥,海无光兮。空水浩浩,珠之来兮。川有媚兮,粮站风习习。地有润兮,生物振振。”主考官杜黄裳看了后称赞说:“叙珠之来去象有神助。”因此题点了林藻。唐贞元七年(791年)登尹枢榜进士(与欧阳詹同榜),为闽中破天荒第一人。哥哥林苇、弟弟林蕴也明经及第,题诗:“昔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为。而今各折一枝桂,同向梨岭联影飞。”林藻初授容州支使,后迁殿中侍御史、岭南节度副使、江陵府使。林藻善文,著有杂文一集。其嗣子林惠的后裔散居莆田、仙游、福州、长乐、连江、福宁(霞浦)、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厦门、漳州、龙岩和广东省潮州、梅县。地方志为其立传:“藻幼知书嗜文辞,耻为遐服农民。遂戒其弟蕴曰:男子穷达在人,岂有常耶!今所重者,明经进士而已。遂使其弟明经而自以进士取科。贞元七年中尹枢科进士及第。盖闽中在贞元前,未有文进者。初李公奇为是邦始兴庠序而独孤及为新学记云:曼胡之缨化为青衿。藻兄弟与其友欧阳詹闻而耻之。于是刻意进取。后十年藻登第,名动京师。闽中言进士第者始于藻也。初藻试《合浦还珠赋》成,烛下假寐若有人谓之曰:何不叙珠之去来。寤而修之,其辞甚丽。及第后谢恩,杜黄裳揖之曰:叙珠去来,如有神助。时论多美之,官至御史。”

 

三房林著,字友直,唐贞元六年(790年)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后迁任邕州经略推官、横州刺史。其子林患,居横州。

 

四房林荐,字擢升,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登陆赘榜进士,初授衢州文学、守郊社令,后迁任北阳县令、韶州刺史。生二子:凭、总(为石亭始祖)。

 

五房林晔,字若思,由明经擢第,授沧州、景州司马,赐绯金鱼袋,后迁任通州刺史林晔有二子:悫(前街始祖)、志(双石、坑边始祖)。

 

六房林蕴,字梦复,唐贞元四年(788年)明经及第,复应贤良方正科,入蜀为四川节度使刘辟推官。元和元年(806年)刘辟反,林蕴切谏。刘辟谋反失败后,林蕴被诏还京都,授予礼部员外郎,后又迁任邵州刺史。其子林愿为莆田竹屿、东井、马院、后田坑和惠安南埔、永春埔头、龙岩上杭、江西吉安、广东诸派始祖。《莆田地方志》为林蕴立传:“林蕴字梦复。曾祖玄泰瀛州刺史。祖万宠饶阳太守。父披太子詹事。兄弟九人皆刺史,号九牧林家。蕴曾应贤良方正科。曰:臣远祖比干忠谏而死,天不厌直,复生微臣。贞元四年,以明经及第,授四川节度使皋推官。皋卒刘辟代之,有谋反。蕴晓以义,辟不听,复遣书切谏,辟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喊曰:危邦不居,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也惜其直,阴戒刑人将抽刀磨其颈欲胁之。蕴叱曰:死即死耳,我颈岂砺石耶!辟知其不屈,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迁礼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刘伯皱荐之于朝,出为韶州刺史。”

 

七房林蒙,字贤达,元和二十一年(804年)由林荐奏授孟陵主簿,迁任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终于循州刺史。其子林孙为闽县始祖。

 

八房林迈,字大才,元和二年(807年)以经明擢第,授循州兴宁县主簿、同州长史,后迁任商州刺史、雷州刺史,累迁给事中。其子林愈,为漈坑始祖,其后裔播迁闽县、龙溪、安溪虎丘等地。

 

九房林蔇,字延佐,号四明居士。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明经及第,初授京兆参军、春秋博士,后升任福唐刺史。他有二子:长子林恩,次子林思(为仙游、长泰始祖)。


 


分享按钮>>近代民主革命林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
>>泉州浔江小学创办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