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昝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昝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昝姓人物介绍-昝福祥 已阅:9819 / 回复:11(楼主)

昝福祥
-天伦舍人(在中华昝氏论坛发帖)
祖籍河北省泊头市昝庄(交河县张旺屯昝庄),出生于辽宁。196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科技进修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在机械部、国防工委、国家机械委、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中共中央企业工委任职。退休前任国务院国资委副局长。
曾任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机电价格研究会副理事长、机械工业价格研究中心法人代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仪表工业》办刊理事会理事长、《管理探索》杂志总编、《仪器仪表工业信息》、《机械工业价格信息》杂志总编等职。主要著作:《务业春秋》《圆我清华梦》《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四十年》《仪器仪表与高技术产业》《价格大战谁主沉浮》《危机意识与自我管理》《加强监督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环节》;主要译著:《世界发明发现史话》(合译)、《装配机器人与自动装配机关系的探讨》;主编:《机械工程手册•文化办公机械篇》、《中国仪器仪表工业企事业大全》等;担任《今人言志别裁》《中华百年优秀诗词选》《华夏百年词苑英华》《神州纪游》出版顾问,中国诗词翻译研究中心顾问;在办刊发表散文、诗词数百篇。

作者:天伦舍人 (2010/8/10 9:36:31)   回复此贴
  关于昝姓的思考 第 1 楼

关于昝姓的思考(上)
引子:姓考望族在太原,晋祠寻迹拜先贤。魏书类稿均记载,源头难老善利泉。昝姓名人各朝代,汤商重臣称昝单,于今字冷虽难认,五湖四海有同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姓氏故事,源远流长笔者,姓昝(zan,上声),念书、工作近60年,只接触过1-2户同姓人家。即使专家、教授,如果没接触过姓昝的,首次相会,谦虚者说:“第一次见到这个姓,不认识”;更有发愣者说:“你姓咎呵”。此时,我必做一番耐心的解释:“我姓昝,百家姓上有,就是昝管卢莫的昝” 。这是我小时父辈就教过的。几十年来为人解释过多少遍,已难胜数。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
据说,今存《百家姓》已有一千多年了,是宋朝初年杭州一位教书先生编的,当初只是供读私塾的孩子用的初级课本。可知,念过私塾的都认识“昝”字。小时熟知的《百家姓》是我母亲从姥爷那拿来的,不记得是哪朝哪代的版本了。那本《百家姓》上,除了记录历史名人及其所属家族外,还有人物图像,可惜不知何时失踪。
《百家姓》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38个是复姓,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昝姓排在第39行之首,位居单姓的153,比起常见的姓:丁、崔、车、叶等,要靠前许多。《百家姓》最早产生于浙江杭州民间,那时南方姓此姓者不会难找。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进入中原后,大量改为汉族的姓,因此许多小姓的数量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后来的元、清等朝代,大量外族人进入中原,汉化后加入了汉族姓氏队伍。中国历史上有2万个姓氏消亡了。常见字作为姓的人越来越多。这有多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纵观姓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复到单,由小姓到大姓,这样的变化趋势。我据此推测,几百年来,姓昝的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要越来越少了。
由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找到约4100个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目前大部分常用字都能在姓氏中找到。据知,现在按人口数量排序,昝姓者在300位之外。昝字难认,昝姓人口数量在全国到底能排在多少位不得而知。有人在北京地区做过统计,在北京800万人口中,有1800个姓,常见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字姓,竟发现有400多个姓氏是以前没有记录过的。昝姓是肯定纪录过的,但肯定不是常见的。
我始终为姓昝,有一种隐性的骄傲。在大学念书时,即使学校有学生和教职员工上万人,一见到昝字,那就是我。没见重姓,也绝不会出现(女)王涛,(大)张楠这种重名的麻烦。但也吃过亏。例如:有一次机关推荐人选,一位与我对门办公的高级领导干部,想在推荐栏上写上我的名字,但不知昝字怎么写,他没有放弃,咨询坐在身旁的办公室主任,才标明已见。有怕露怯的,放弃了,我就丢了票数。有的朋友说,你把姓改了算了,没几个人认识你的姓。我会笑着回答:“哈哈,江山易改,本姓难移”。因为我更看重的是承载着我生命的信息。这“昝”字里有精深的族群文化史和挖掘不尽的历史记忆。从与孔夫子同时代的我的祖辈,传到我这,至少也有70-80代了。至今还以昝为姓,这族群肯定是纯的。
    就绝大部分同姓而然,“五百年前是一家”已不可信。因为有的随了母姓,有的改了更喜欢的姓。可以肯定的是,有昝姓者出于好认、出于扩大知名度、便于社交、提高自己姓氏的文字内涵,而改为其他姓者有之。但除远古,由其他姓氏改为昝姓者,恐怕不会有。昝姓的家族就很纯,肯定是一家。

作者:天伦舍人 (2010/8/10 9:45:09)   回复此贴
  关于昝姓的思考(下) 第 2 楼

关于姓氏的思考(下)
关于昝姓起源主要有二种说法:
一、由咎姓变化而来。咎,上古时有多种读音和含义。不仅有灾殃、加罪之意,还读作GAO,高),通“鼛”,作大鼓讲,也与“皋”字通用,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去世早,未继位,春秋时英、六等国是其后代。咎在姓中读“高”字音,可鉴,咎姓起源很早。后来,咎字的其他用意被别的字取代,专指灾祸,因不吉利,在多音多义的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商代时有大司空咎单,家族昌盛,时姓咎,后改昝姓。应是昝姓的先祖。
二、春秋时,蜀中有部落,以昝为名。后中原文化进入蜀中,昝姓随之融合于它姓,成为土著的姓氏,而离开蜀中的昝部落人便以部落为姓氏,成为昝姓的一个由来。另一说为北魏叱卢氏所改,但北魏也有昝卢氏。《西厢记》中有句:“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启大师用昝也不用昝。”此处“昝”即“咱”之意。“喒”或“偺”是咱的异体字,古体“倃”字,与“咱”字义相同,也可鉴昝与咎字的渊源。 “揝”读昝,同”攥“义相同,“糌”,即藏族主食糌粑。喒、偺、揝、糌,都是昝字派生而来,可知昝字很早就有。
现在昝姓者比例小,至少昝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但昝姓人口分布也相当广泛。昝姓,很多都是聚集在某一小块地域,同姓人口相对集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昝姓源远流长的作用。譬如,我的父亲是河北省泊头昝家庄生人,后来闯了关东。父亲说,别看咱这姓昝的少,到了老家都姓昝。
昝姓族人迁徙分布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百家姓》注:”昝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以太原郡为郡望。此后因中原战乱,逐步向山东、河北及江南迁徙。明初昝姓作为洪洞县移民,被分迁到今安徽、江苏、浙江地等,并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形成望族。据了解,昝姓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举例:河北省有昝辛庄、昝岗、昝家庄;山西大同有几个昝姓集中的村庄;山东省兖州、商河、禹城;江苏省徐州、江宁、海门;四川省双流、广元、嘉川、蓬溪;湖北省十堰;陕西省三原、韩城、扶风;河南省南阳等地,都有昝姓较集中的集聚地。就是新疆还有个有名的昝卡河,青海省乐都藏族1000多人。传说从南京迁来,为什么藏族还姓昝?还是个迷。
    值得重视的是:不变的族群姓氏是连接着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随着科学发展,遗传密码的破解,其意义之深远难以量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传统上中国人都随父姓。男性具有Y染色体,这样的巧合让姓氏和基因联系在一起。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理论上,在理想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族群基因的遗传和分布,这不仅在医学上有重要价值,对研究族群的迁徙,族群的演变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等,都有重要价值。
当今,姓名已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昝姓家族和类似昝姓这样在历史上有过重要作用,当今又是小姓的家族,修补家谱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名人旺族,有一定道理。从古至今,名人效应始终存在。昝单,前面已经提到。另外,在我国历史上的昝姓名人主要有东晋大将昝坚;唐代博士昝商;宋代检校太尉昝居润,大将昝万寿;明代名士昝如心,孝子昝学易;唐代医学家昝殷;清书画家、进士昝茹颖,学者昝作栋等。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对扩大昝姓族群的影响起过很大作用。当代昝姓名人有航空专家昝凌,核电专家昝云龙等。毋庸置疑,假如有昝姓者在全国知名度很高,昝姓就好认了。就像老三机部的人都认识昝凌;核电工业都认识昝云龙一样。
我认为:忘却和遗忘历史的人,没有未来。希望昝姓多出些名人,为中华民族多做贡献。同时,我也认为,古老的、延续至今的偏僻小姓,也是非物资文化遗产,应在保护之列。



作者:天伦舍人 (2010/8/10 9:46:33)   回复此贴
  回复:昝姓人物介绍-昝福祥 第 3 楼

昝福祥获中华诗词华表奖、和谐中国·优秀诗人称号

作者:天伦舍人 (2011/2/13 20:34:26)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昝姓人物介绍-昝福祥.. 第 4 楼

昝福祥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者:天伦舍人 (2011/3/25 17:32:10)   回复此贴
  回复:昝姓人物介绍-昝福祥 第 5 楼

河北泊头张旺屯昝庄【原交河县】昝氏字辈;立,景,福,炳,金,立字辈以前有;万字辈,希字辈再以前不可考。【昝氏家族】

作者:69676457 (2012/2/28 19:35:5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昝氏论坛  执行时间:2,796.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昝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