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功臣 ——三垟应宅应氏宗匾漫谈

    中华应氏网 2012年10月11日 万家姓


瓯海三垟应宅应氏宗祠,相传建于明代,(始建可能更早)。由于其古老,近年来引得四方人士观瞻不绝。破旧的祠堂宗匾上书:“南渡宋臣”。此匾为文革后重制,有宗亲说,原匾作“南渡功臣”,窃以为是“南渡宗臣”。
不论何字,终不会是“南渡宋臣”四字。因“宋”于此处显得多余,于内容又显得模糊,使人难辨忠奸功过,不合匾之褒扬传统。作“宋臣”想是有几个可能:经办此匾重制者见过原匾,由于第三字脱落看不清,只好依稀推定。经办者见过原匾,匾上确是“功”字,但经办人凭自己的理解,认为“宋臣”更为妥当。
若是前者, 窃以为那个看不清的字当是“宗”而非“宋”。“宗”、“宋”相似,因字迹模糊而错认的可能性极大。如作“宗臣”则辞通义达。这里的“南渡”指代南渡后的朝廷。而“宗臣”除指与君主同宗之臣外,还指世所敬仰的名臣或重臣。如杜甫游武侯祠诗:“宗臣遗像肃清高”。明方孝孺赞韩忠献:“堂堂魏公,宋之宗臣”。而祠堂所祀的始祖孟明公,确系南宋重臣。
孟明公出生于1138年,南宋隆兴元年登进士第,以儒学奋身受三朝皇帝器重。宋孝宗曾对臣下说“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公在孝宗、光宗和宁宗朝历任大理寺丞、直秘阁学士、广西经略安抚使、太府卿兼吏部侍郎等职,卒赠少师。朝廷逢用人之际,公为首选,宋史载: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
公为官清正,多次纠正朝野冤狱;为人刚直,曾拒绝配合权臣***陷害右丞相赵汝愚,宋史称“士论以此重之”。但也因此受到排斥,史谓之“官职未尝幸迁”。不过正因为此,使公得入贤臣之列,为后世所钦仰。作为应氏子孙,出于崇敬将先祖业绩加以颂扬,谓之南渡宗臣当无可厚非。   
如是后者,即原匾是“功”字,那么问题就比较大。功臣是谁?,孟明公虽是南渡重臣,但重臣不等于功臣。“南渡功臣”重在“功”字,且须是南渡之功。纵使为南渡后的朝廷立过功,亦不能称为南渡功臣。这如同有功于抗日胜利后的祖国,不能称其为抗日功臣。根据孟明公出生年份(公出生那年是宋完成南渡定都临安后的第二十五个年间),不可能为宋南渡立功。至于公为南渡后的朝廷作出吏治方面贡献,只能算是人臣本分,未可居功。据此可以断定,宗匾所指的功臣应非孟明公。
从孟明公上溯至靖康之难这段时期,应氏并无显祖出现。唯有孟明公之祖、父于《可投应氏宗谱》载有官名,但宋史不录。疑其官职是因子孙(孟明公) 恩荣故,朝廷在其身后按惯例追赠,谓之功臣亦无根据。除此外,应氏再无人能与宋南渡时的“功臣”沾边。或许,这是改“功”为“宋”的初衷?
不过,若据此改动原匾字样终嫌草率,这是将先祖的荣耀一笔抹杀。其实,应氏祖上纵使无功于宋南渡,仍不妨有一位响当当的南渡功臣。因为历史上还有一次著名的南渡,那就是晋朝永嘉年间的东迁,史称“永嘉南渡”。应氏南宗始祖、晋观阳侯、镇南大将军应詹公可能就是宗匾所指的南渡功臣。
应詹公,字思远。在世时段为公元279年—331年。而西晋末代皇帝愍帝被俘,琅邪王司马睿立足建邺(南京)是316年。公生年跨越两晋,时代吻合无疑。
应詹公有功于晋。尤在南渡期间,公追随东晋首任皇帝晋元帝司马睿鞍前马后,为其定江山平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据《晋书》载,公初为太子教师,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公投笔从戎,任南平太守,封建武将军。先后统领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及巴东五郡军事。战李骧、摧杜畴、取长沙,军功显著。公并非只知杀敌,还很爱民。公离驻地时,官民每每攀车号泣相送。在衣冠济济的东晋初期,公赢得几代皇帝赏识,并不断获得迁升:赐爵颍阳乡侯,迁益州刺史(相当于民国初期的一省都督)。在朝廷与实力派大人物王敦的较量中,晋明帝决策于公,始决定对王敦的反政府武装开战,足见其倚重程度。平叛大军出京,公为护军將军,都督前锋军事。公不负重托,克敌于渡江中,斩王敦部将杜发,一战枭首数千。战后,公抚慰动乱地区民情,使百姓归心。王敦之乱平,公晋级观阳侯、迁光祿勋(统领禁卫军)、使持节(授予先斩后奏的权利)、以平南将军衔、江州刺史职都督江州诸军事,掌内外要害兵力。公卒后,册封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宰相级),谥曰烈,享受最高规格的“太牢”祭祀。由上可见,应詹公非但于晋南渡有功,而且功勋卓著,是堂堂正正的南渡功臣。
但应詹公毕竟年代久远,且非应宅应氏所奉的始祖。应宅应氏为何不颂扬直接的始祖而颂扬更远的始祖?这里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应宅应姓作为应氏南宗一脉,按照太宗祠的规矩悬匾。但经向应宅应姓发源地永康的一位宗亲询问,永康应氏祠堂宗匾却非“南渡功臣”。那位宗亲虽非孟明公一支,但同是应詹公之后,这又令人不可解。
应宅应氏宗匾原书究竟是 “南渡宗臣” 还是“南渡功臣”,若是后者, “南渡功臣” 是否就是应詹公有待专家考证。


分享按钮>>邵武知县袁崇焕入京受考核
>>义乌后人谱就应氏“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