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应天祖传奇 已阅:2544 / 回复:2(楼主)

应天祖传奇
传应天祖奇

杂谈
    俗语说:财主轮着做,江山换着坐。长照应氏源出夏阁,元时来居长照前街,明朝时隐迹不显,积德累仁。清朝起每房都先后兴盛起来,据传,上处派那时人丁最众,有一、二百人(现只有五六十人);上屋派最富,有个叫九千六太公,就是说他有九千六百秧田;二房文化发达,玉衡公(应望泮)是秀才(廪贡生),立有桅杆,成泰公也家道富裕,只是三房不显。三房有个应天祖,字仲义,祖宗产业不多,上面两代都是单传,至天祖公之父老幸公,生有六子。因家庭贫困,长大成人只有三人。天祖公虽自幼聪明伶俐,但当时处在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里,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并非容易,所以至三十岁时仍困于时运。

    那一年冬天天很冷,十二月廿七是溪头插市,到年关了,天祖公刷出家中仅有的几点谷拿到上水碓舂,一边舂一边叹息。恰巧此时天祖公的丈人----陈坑张鼎仕公,赶集回来,看到此情况,安慰了天祖公,并叫女婿到他家去担谷,以解燃眉。

    陈坑张姓,源出福建上杭县古田里苎园西山下,为宋徽宗朝宰相张商英(1043—1122)之后,清康熙时裔孙张启元(1695—?)来居陈坑,鼎仕为其子,因陈坑一带地广人稀,经鼎仕公父子几代的开垦,田地日广,油足粮多。

    那天,天祖公即刻回家拿上箩,跟丈人到陈坑挑谷。鼎仕公盛情招待了女婿,并替女婿装好谷送出陈坑,天祖公自陈坑回来途中,觉得此次担谷与平时担东西不一样,好象越挑越重,至水口村时已挑不动了。在没有别的办法下,雇了一个水口人,把一担谷分做二担,但奇怪的是二担谷与一担谷满浅一样,而且都越担越重,挑到前路已是摸黑。更奇怪的是次日打开仓一看,谷竟然满仓了。人们纷纷说这是仓龙来了,用现代的科学来分析,此似不可能,但这既是传说,权且记下。

    自上次天祖公担仓龙进门后,家境渐渐好起,不再为吃饭发愁,晚上也常有空出来到亲朋家嬉嬉。有一天晚上已很晚了,天祖公尚未回家,其妻张氏就出门寻找并一路叫骂,恰巧此时有一个偷牛贼从远处偷了一只大水牛经过前路,猛碰到张氏太婆,以为是抓他,马上放手逃走了。张氏太婆走近处一看,见一头不是本村的大水牛站在路上,就叫起村人来看,大家认为,情况不明先暂时寄养,待失主前来再交还。孰料过了许多天,还不见有失主认领,天祖公只好建个牛栏,给牛居住。在建牛栏开基时,据传说天祖公发现了圹银,于是就不动声色地收藏起来。

    有了圹银后,天祖公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收购桐白买卖。有一次天祖公从仙居收桐白回来路过马飞岭凉亭,远听好象有人在争吵,走进凉亭一看,原来有三个猎人共同打了一只梅花鹿,因无法均分而争论。天祖公就替他们商量,愿意出钱买下梅花鹿,以解决纠纷。天祖公买下梅花鹿后就把鹿茸、鹿鞭、鹿筋、鹿皮等逐一加工成品,后来带到永康、金华等地出售,皆获巨利,遂成廿三都首富。


作者:13506501080 (2013/5/23 9:46:49)   回复此贴
  回复:应天祖传奇 第 1 楼

道光十年(1841),天祖公六十九岁,这以前壶溪吕氏一门建有大桥凡三,皆高宽,名震全国。那年冬天,溪头吕建盛从三溪出来特地经过前路来动员天祖建大桥。早晨的水很冷还结有冰,建盛就站在溪对面喊天祖了,天祖公一听有人叫自己,叫长工出门观看,长工一看是建盛胡嘴一人站在溪对面,就马上回复主人。天祖出来同建盛叙话,问长问短寒喧了一阵,原来建盛一早从三溪张山出来准备回壶镇,正在想法过溪,就想起了天祖,天祖公忙叫长工过河背建盛,可建盛却用计将一只鞋偷偷脱落留在对面,待长工背过河才说:“还有只鞋呢?”长工顿时没了主意,望看通红的双脚还是自己过河拿鞋,还是再背建盛过去穿鞋。建盛就趁机劝说天祖公,要他为首建座大桥。天祖公想,自己虽年满七十,却儿孙正健。何况自己比较富裕,倡建为首不如自己出资独建大桥,建盛听后赞赏万分。

    大桥打算于第二年冬枯水期建,为建大桥,天祖先请人先画下图样买下桥基,租下对面四丘二百五,合一千秧,用作堆放原料的场所。又亲赴李弄坑石宕察看岩头质量,并同山主宫泽陈氏宗族商议买下岩宕。九月一过即贴出榜文,招募工人。是年恰逢荒年,招募工人十分严格,需身高体壮者,且规定先到坑石宕扛一趟桥石再回来吃早饭(来回十里)。据传说,石料三次放满千秧,每放满一次可砌一孔桥。经过一年时间的建造,道光十二年大桥胜利建成,化费银两一万三千,拆下的大桥架建了三幢厅,分别给三房子孙居住,自己与长房孙住在一起。县主张惟孝命名此桥为“慕义桥”,并亲自书写桥名,同时向布政司汇报天祖公独建大桥的功绩,天祖公独建了大桥竖了厅,田地不因建桥而减少。后来三子析产每人分得田产二万,余下一万作为公有祭祀。大份、二份的子孙一直把祖遗田守到解放后,每代还增买良田。人说:“只有十代穷,没有三代富”,这话在天祖子孙身上不适用。

    自天祖公独建大桥后,他为后人积下无比阴德,子孙皆满堂,现前路应氏有人口七百,他的后裔占一半。



作者:13506501080 (2013/5/23 9:47:21)   回复此贴
  回复:应天祖传奇 第 2 楼

话说在应溪之滨,苍山之脚,有一个地方叫前街,古称长照,历属仙都乡炼金里廿三都。清嘉庆时,该村出了个大财主叫姻三公,姻三公同时又是个大善人,道光十二年(1832),他不向别人募捐一文钱,自己独自化银一万三千两,建造了一座长五十五米,宽三米四,高七米的三孔石拱桥。这桥沟通了永康、壶镇到仙居、温州的大道,为时人所称赞。

姻三公刚发达时生有三子一女。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长子任二在二十几岁就英年早逝了,遗下妻子陆氏辛苦抚养丈夫遗下二子一女,不料,陆氏的长子恤一不久又病故,此时真是有如天塌,可陆氏以弱小之躯,硬咬着牙,誓不再嫁,守节终身。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件值得颂扬的事,所以道光廿四年(1844)朝廷旌表陆氏为节妇,并在长照村口城脚为她竖立了贞节牌坊。这牌坊为缙云县第二十个贞节坊。

此座贞节牌坊为四柱三门三层石质结构,在当时是出缙云东门最高、最宽、最有气势、石雕工艺最好的一座牌坊,它耸立在长照村口一块十米见方的条石砌就的台基上,北面为苍松翠柏、古枫老樟所掩盖,非到村口无法见到其真容,真有如“藏在深阁人未知”的感觉。


作者:13506501080 (2013/5/23 9:47:5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148.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