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淳安古塔:淳西新塔
已阅:1439 / 回复:0(楼主)
淳安古塔:淳西新塔
淳安古塔:淳西新塔
原淳安县城西二里开化乡有转教寺,建于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北宋天圣(公元1023-1032年)中新之。方腊起义后不存。元朝重建,俗名西寺,淳安佛教管理机构僧会司设于此。明太祖朱元璋率军从新安下,曾三次屯兵于此。洪武三年,敕都团转教寺,俗因呼为团寺。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知县刘篪、邑人胡拱辰募建。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僧会崇慧晢新之。光绪间废。
转教寺与县西应氏密切相关。县志载:邑西隅应道惠,有大略,朱元璋屯兵于转教寺,曾亲自延访应道惠,在其家留了三日,道惠为出画方略,太祖大悦,授军府参谋。洪武三年,使者三聘到金陵(南京),讨论治国方略。道惠回乡,朱元璋赐号完节先生。
明朝成化十二年,江西广信府人、淳安知县汪贵和邑人应颢在转教寺前建造了新塔。为什么此时会建塔?嘉靖县志说,阴阳家谓寺傍居民萧索,宜建塔以迎旺气。意思是说之所以建塔是为了吸引人气。
其实建塔在明朝中后期己成为一种风气。很多高官在家乡都建塔。淳安明朝古塔多与高官有关。邑人应颢就是明朝高官,他又是应道惠的孙子,与转教寺颇有渊源。在家乡附近建塔顺理成章。
应颢,字文明。其祖先就是宋朝的淳安县令应与权,寓居淳安县城西隅名为古城的地方。曾祖应道惠与明太祖朱元璋又有亲密关系。应颢幼时就沉酣问学,为奇材,贾勇文场。正统六年中乡试,十年乙丑登商辂榜进士第。正统十三年,以理刑考擢为监察御史。十四年,巡视福建银场。景泰改元,清福建军伍。四年,巡按直隶苏松常镇四府。景泰五年八月,升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商辂、吴天锡(吴福,知县汪贵时的淳安县志主纂)作序为贺。寻任云南大理同知,又知扬州府。成化二年正月,升湖广按察司佥事。后迁福建按察司副使。成化十六年二月,以功擢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以老疾自陈致仕,卒于家。
成化十二年,应颢应该已经是按察司副使。建造赋溪培风塔的方尚恂也是按察使司副使。
汪贵成化十一年到淳安任县令,正是淳安乡贤最光辉的时候。在大明王朝,有商辂、应颢、吴福、胡拱辰等一批在职、退休的高官。汪贵在淳安算是勤政之官,县志记载政绩不少,如建造马坡桥、桐桥,修建县治、布政分司、乡贤祠、石硖书院、山川坛、青溪胜概亭、皇华亭,主修《淳安县志》。建造新塔也是其在淳安任上的政绩之一。
乾隆《淳安县志》记述新塔,注明“今废”,说明新塔在清朝乾隆年间已经不存。
作者:应卫强 (2015/10/9 15:33:3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3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424.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