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江苏连云港一带印氏来源分布考 已阅:2063 / 回复:0(楼主)

江苏连云港一带印氏来源分布考

应氏之先,系出姬姓,郡望汝南。其先为周武王第四子姬达,由雍妃出生。姬达被封侯于应国(在今河南叶县一带),则以国为氏。永康应氏。始祖为江南应氏鼻祖应詹。应詹,字思远,东晋时,从晋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镇南大将军,因留家于婺,占籍永康。经应氏先贤应宝时(敏斋)考证,应詹卒后,葬永康前山杨之小河头,土名庙坛。今金华、丽水、台州、宁波、衢州、绍兴之应,皆推永康应氏为南宗。应詹有两个儿子:长子应玄(元)嗣官散骑常侍,幼子应诞历六郡太守,龙骧将军。应詹随晋元帝渡江而南时,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又名官田),即今芝英一带。民国时期应詹后裔应继周根据应氏先贤应敏斋提供的线索,在离芝英两华里的前山杨小河头,认明高阜,为始祖之墓,乃于清宣统元年重建石碑(神道碑),长留纪念。后来由于土地所有制变革,墓地被沦为桑田旱地,石碑被搬迁于他处。1984年10月,应宝容在搜集地方史料时,找到这一碑刻。至今此碑已由芝英老人协会收藏于芝英义庄祠堂。碑上刻的字还相当清晰。碑文分3行直书刻字。中间一行刻:"东晋南迁始祖镇南大将军封观阳侯应思远公碑"19个字,右首一行刻明:"皇清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仲春月吉旦",左下首一行署名:"永康应氏后裔敬立"字样。据《应氏先型录》载,"今婺、括、台、明、越之应,皆推应詹为南宗鼻祖"。从东晋应詹、应玄父子迁居永康大田里,历经职宪、克鼎、应络、应顾、亨龄各代,直至应智玑,隋开皇年间任司户参军,从大田里迁居可投南山下。再过泰德、大显两代,至应彪,又名应智,唐兴元元年(784)封靖国节制使,转迁今之可投,卒后与夫人乔氏合葬家西金交椅。唐太和间,应詹第25代孙应傅岩仕台州经略,封太子少傅,遂由永康转迁台之梅林、怀仁、夏阁。尔后,其后裔又有许多支回迁永康。今永康应氏分可投应氏、岩后应氏、西川应氏、将川应氏、后杜应氏、西园应氏、芝英应氏、官山应氏、应宅应氏、观音堂应氏、下英西坑应氏、平塘下应氏等12支。主要分布于芝英镇、方岩镇、古丽镇、舟山镇、西溪镇、石柱镇和古山镇。1990年永康应氏约有3万人,人数仅次于胡、陈、吕3姓。
可投应氏唐太和间,应傅岩仕台州经略,封太子少傅,从永康徙居台之仙居。唐光启年间(885~887),其次子沃行43应德容。由仙居回迁永康,卜居可投应。尔后析居占川(半坑)、当渡(灵岩寺前)、英阁、仁塘、下邵、古竹畈、黄溪滩、大园、应南溪、雅应、雅余、大文山(大坟山)、应益、新竹、灵阳、在城等地。
余宗本出自应氏,明季避乱,由浙江金华府永康县,迁于海州遂家焉!彼时海州属淮安府管辖,有土著居民应氏,系卫籍,余祖恐其乱宗遂改印,应为印人,海州博,拾一里,上贰甲民籍,以自异。自超公、献公以来,世积谷,出陈易新,虽于中权(意中等富裕),子母而当出,粜时斗斛公平,有钱者与之,无钱者亦与,日久不赏粮价,则焚其券,传六世,俱守成规,罔有变易,逮余拙于管算,舍商贾,习儒业,补弟子员至今,族中有经商者,有习儒者,有耕稼者,俱听天安命,守祖宗清白之传家,罔敢失坠。亦有散处远方者,离乡数世,无力招来,难于寻踪,不无遗憾,至于疏宗远族,或居板浦之柴市,或楼新坝之小屯,或在沭阳之马厂等处,派别枝分,未惶遽,祥谱牒,姑于来新安之本支,叙其所由,以俟族中强有力者,博采参稽而成宗谱,则亲亲尊祖敬宗,收族之大义,可由此而明后世子孙,有游浙者,宜访诸永康应氏之宗,上溯其从来世系,是亦寻源追本之深心也!(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新安镇印氏七世孙 印学赢)冯翌堂东海印小屯印氏宗谱本宗谱创建1999年2月13日《春节》
从1997年到1999年,本人利用3年时间发起召集同宗共商创谱之事,先后自费反复从连云港海州魏口。东海东小屯 。西小屯,沭阳马厂。东海洪庄。灌云柴市印庄。灌南新安镇印场。赣榆。新浦。海州。苏州阊门 ,南京,安徽,山东青岛等多处奔走联系宗族。多数苦无所得,当时鲜有网络联系,靠的是租乘车。步行等交通不便方式,难以做大做强,全面联系好 吾族宗系,另因经济有限,无力招来,不无遗憾,只好将灌南有原谱续修成新谱。印小屯,马厂创立于谱,东海洪庄立一谱。三部宗谱同年兴立,共同追宗认谱。
   为了发扬冯翌堂印氏家风,将吾族宗谱发扬光大,激励劝勉,耀祖荣宗,光前裕后,创修宗谱利益无穷,望吾辈必当继承于后,精心保存宗谱,视家史为瑰宝,阴不愧见祖先,阳不亏待后人。后人联宗必行之依据。
     根据灌南原谱记载,出自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为明季避乱徙居海州遂家,当时海州属淮安府管辖,向前查无世系可查,实不知出自何派何支,尚有待后人或族中强有力者查实定论。
     欢迎全国各地各堂号印氏宗族联系谱承。
     冯翌堂印氏魏口十一世江全谨书!
                    十三世庆义网络!
                     2008年6月15日


作者:应卫强 (2015/12/2 16:14:4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8,156.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