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缙云应庄仁和应氏圆谱大庆 已阅:1211 / 回复:0(楼主)

阐望家谱价值 世守精神家园 仁和应氏圆谱大庆
应卫强缙云 关注
2018-03-24 阅读 3604
阐望家谱价值,世守精神家园。走遍天涯路,最系故土情。仁和应氏圆谱大庆,在壶镇应庄隆重举行,乱世藏金,盛世修谱。时逢太平盛世,仁和应氏后人承先祖遣训,不忘祖德宗功,追探千年先祖文化精髓,唤起三千余孝子贤孙认祖归宗。根系一脉守望相助,心潮骤起的家国情怀。把一份浓浓的先祖文化追忆,升华延续共同的情感。有人说,故土是游子用谷子酿造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越醇香。随着岁月的流逝,思乡情感愈发浓烈。桑榆暮景之年,游子总是盼望昏鸦返巢,落叶归根,行将就木之际,老人总是希冀寿终正寝、魂归故里。

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应庄宗祠正堂悬挂的,汉史功昭,是二千年应氏文化的祖脉延续,淮阳是汉代大儒曜公隐逸之地,是曜公高风亮节,青史留芳的发脉地。自此后仁和应氏世代相守,传承了淮阳郡望。弘扬血浓于水的先祖传统文化,使子孙后裔万派归宗,延续血脉香火。为后世树立良好的家风。发扬历代仁和应氏先祖艰苦创业之精神,展望仁和应氏诗礼传家,耕读为本之雄风。续编仁和宗谱,历时用了二年时间,家史工程完满竣工。家谱是一部继国家正史外的家族史,弥补正史空缺。仁和子孙解读家史了解先祖的事迹,熟知历代先祖的不易,祖先的为人处事之道,为官之道,得以相继传承,知改朝换代,及战乱动荡瘟疫年代,造成的播迁史,了解各代祖先的荣耀与辉煌,曲折于艰辛史,得以延续。

今仁和应氏子孙遍布缙云各地。于3月24日汇聚在缙云应庄,今天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仁和应氏宗谱理会,诚邀缙云应氏各宗支,及永康应氏,青田应氏等各地应氏族人,见证了这场隆重庄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聚会。是继2017年应庄宗祠大庆后的又一重大事件。觉翁公子孙奔走相告,会聚应庄,是祖先恩赐的故土情怀,血脉相连的亲人情结,更是一种精神神韵。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如果说家谱象征着故土,象征着根,那么家谱上的每一个名字,就象征着一片归根的叶。每一句先祖的教诲,就是家族的叶脉。家谱,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面对先人的名字,想象他们的往事,我们仿佛能透过其目光,看岁月变幻,倍感世事沧桑、生命传奇,也从中看到自己遥远的过去。仁和应氏自觉翁公始迁仁和坊,繁衍近千年,子孙相继外迁,在缙云各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今应庄相聚,家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仁和应氏后人,举杯相庆,称兄道弟,解读家谱,血缘亲情,统统装入浓浓的酒杯中。以圆谱大典为连结各地亲族之纽带,输入觉翁公之精神食粮,涣发出仁和应氏光宗耀祖强大的生命力,传递千世万世,生生不息。

仁和应氏源渊流长,历代名人辈出,堪称缙云应氏望族。自惰末唐初,靖州刺史应智顼字惯文号永峯公,智勇双全,称文武才。时林士宏掠夺江西自称楚帝,智顼公慕义勇于华林山,掌子弟七千人聚义,江左得以安宁,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被李渊高祖封靖州刺史,掌守靖州。贞观乙丑年李世民三年(公元629)年,朝庭褒功德,敕葬翠华门外,子孙立籍世显。一千四百年来,智顼公作为靖州地区及高安县的城皇,得后世青睐,受千百万计的民众圣贺朝拜,今香火不绝。

自智顼公越四百五十余年后,子孙中出了位应肇,应肇字元亨(公元1162)特奏进士,自江西北上,仕山东青州枢密院院判,致仕后下钱塘安家。越六世元初,钱塘应渊字时澄,登宋咸淳癸酉(公元1273年)乡贡,元世祖下江南,任温州路总管治中,而居永嘉楠溪太原生三子,京,兆,师。小儿子应师字仲甫号觉翁,博览群书,好吟咏,是当时的著名隐士,元政府多次相邀出山,辅助大元天下,觉翁公不以功名利禄动心,一口拒绝。专研文学,穷耕深读,隐居士林,著撰《仓山集》。喜好游山玩水,与兄应京游缙云大川,并在千年古寺万年寺,小仙都盖竹崇道院,等众多名胜之地,留下诗赋篇章。见缙云山水秀美,遂选风水宝地于县治,仁和里,开疆拓土,筑室安家,为五云仁和应氏之始迁祖,卒葬洋潭头后山。后代世显,明经,贡生,举人,秀才层出不穷,州府,将士,县令,教谕比比皆是。乡贤,善人,义士,贞节代代相承,并在仁和坊建存德堂,尚义堂,来青轩等名址,显赫一时,虽不以复存,名存家史。

第四世,应康字泗源,承祖训,天资聪颖,精敏好学,洪武甲子(1384年)举贡士,仕江西信丰县令,清廉勤政,以德惠民,有政绩。年老致仕,公元1388年春,首编仁和应氏第一次宗谱,青田诚意伯刘虎为仁和家谱撰序文。家史得以传承。也在这一时期族兄弟儿子,第五代开始外迁,应保字德佑(1345∽?)由仁和坊迁入盖竹,应伏学均敬(1361∽?)由仁和坊迁入三湾,应荀字均义(1363∽?)由仁和坊迁入丰溪,应善字均良(1366∽?)由仁和坊迁入东斜,他们的后世分迁朱村,新建,葛湖,丹子。应琳尚义公直系分迁应庄,下余,七里,双龙,株树等地。

应康公之孙应琳字怀真,明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灾荒出粟一千五百石振灾饥民,县令上奏朝庭,旌表敕建尚义坊,原尚义门在县西,仁和坊七座基前,清道光年间重建匾额,尚义古第,旌义坊原在县西丛桂坊。琳公勤俭持家,家庭颇丰,济世为民,晓以大义,赈灾捐粟,钦赐淮阳县伯,后裔子孙,继承尚义公,以淮阳为郡。今尚义公墓在县城应岙底山陇,每年清明举行大祭,是仁和应氏又一相聚之地。

应康公之孙应琳字怀真,明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灾荒出粟一千五百石振灾饥民,县令上奏朝庭,旌表敕建尚义坊,原尚义门在县西,仁和坊七座基前,清道光年间重建匾额,尚义古第,旌义坊原在县西丛桂坊。琳公勤俭持家,家庭颇丰,济世为民,晓以大义,赈灾捐粟,钦赐淮阳县伯,后裔子孙,继承尚义公,以淮阳为郡。今尚义公墓在县城应岙底山陇,每年清明举行大祭,是仁和应氏又一相聚之地。

应廷字廷俊,乐善好施,明景泰间,出粟一千石,助朝庭边事战乱,授七品县令。应杰字廷表,晓以大义,以成化间出粟一千石,赈灾饥民。钦敕七品官。应灴字叔洪号友菊,是应庄应氏的第一位始迁祖,家庭颇丰,以明天顺间,输粟助边,保疆卫国,例授承事郎。应熇字叔泰号静齐,宏治己酉(公元1489年)岁贡,仕宁德县县令致仕迁应庄,为同代第二位迁应庄始迁祖。十一世仁和坊应铁夫人陈氏,十八岁嫁应铁,儿子呱呱落地,二十三岁丈夫亡,它人叫她改嫁,陈氏说我嫁应铁就是应家的人,死后是应家的魂。立志守节,侍候公母,训育幼子,永康程文德榜眼为其写赞传。

说不完的史,道不完的情,仁和应氏人才济济,群星燦灿,历代为官者,公廉约己,勤政爱民。为民者勤俭持家,赈济救灾,扙义疏财。军旅者,保疆卫国,义无反顾血洒疆场。为妇者,相夫教子,操守清节。其中涌现出明朝义民应垓,民国宣尉史应赓飏,民国少将应括,浙江司法厅厅长应益强,中越自卫还击战应国飞等等,彪汗青史的人物。先祖的音容笑貌,虽以消失在风起云涌的长河中,但一个个远去的背影,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串串熟悉的名讳,一件件震世奇功的先祖事迹,给仁和应氏增添了无穷的荣耀,将永久铭刻在仁和应氏的家族史上。


作者:应卫强 (2018/4/12 13:16:3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335.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