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蜜岩千古情》跋二(1) 已阅:2191 / 回复:0(楼主)

《蜜岩千古情》跋二(1)

一位让人感动的长者
2011 年1 月29 日正是腊月廿六,也是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的时候。可年届75 岁的应义植先生却冒着摄氏零下3 度的严寒来找我,还送来了一套165 页书稿,这是他数易其稿的《蜜岩千古情》。他说要我再帮他看一下或者写篇序言之类的文字。作为书稿的首批读者,我深感荣幸,但是,叫我为此写点东西又深感惶恐。本人既无这方面的资历、学历和能力,对蜜岩文化又知之甚少,何来话语权? 自已只是一个粗浅的爱好者,并且也是刚刚开始──仅此而己。
认识应义植先生纯属偶然。四年前为了完成《鄞州文史》主编给我的一篇约稿任务,想实地去看看“宁波十大历史文化古村”之一的蜜岩村。是热心的陈济开先生为我介绍了应义植先生。因为他是蜜岩村人,而且对当地的人文历史颇感兴趣,让他作为我采访向导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2007 年10 月1 日,我在应义植先生的陪同下,走村串户,采访到了不少的当地村民,有应氏九旬长者,也有热心当地文化的村会计,还看到了很有文史价值的《应氏宗谱》和民国建筑,听到了一些历史掌故和名人佚事,使我对蜜岩的人文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认识。每当你越走近它,内心的感受也会越发加深。但这一切,都是应义植先生的功劳。他为这次采访,事先也备足了功课: 搜集资料、察看实地、联系村民。那次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和体验蜜岩村民的生活,我还夜宿应义植在蜜岩的屋里。第二天又上山参观由他投资经营的红豆杉基地,探访当年的“鄞县共大”旧址和鄞县新闻事业先驱应斐章墓。回来后,我便写了《蜜岩流芳香如故》一文,刊发在2008 年第五期《鄞州文史》上。
其实,在此之前,他对蜜岩的人文历史已经作了一番翔实的调查。然后他又在一家网站上开设了博客,取名“我爱红豆杉”,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和对家乡的热爱──尤其是对蜜岩历史文化古村的追本溯源,注入满腔真情,化作灵动文字。他勤奋笔耕,乐在其中,几乎每天更新博客,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汇成洋洋十数万言,赢得超高点击量。网络成为他结交全国各地应氏后裔的空中沙龙。交朋友,通信息,传递应氏后裔那种不曾割舍的文化情缘。他又在此基础上结集,自费出版了《蜜岩娃的情与梦》一书。应义植先生生于鄞州区章水镇蜜岩村,13 岁参加人民解放军,18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就与故乡阔别34 年。他走南闯北,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也作为我国的友好使者走出国门访问友好邻邦。在部队,他从事航空工程机务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他总是在每一次的技改中争先创优,为自己、为部队、也为家乡赢得过许多荣誉。
1983 年,我国百万大裁军,他在空军某部副师级任上转业到鄞县交通局当副局长,后又从鄞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然而,他退而不休,还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先后帮助50 多家企业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4 年4 月,他投入40 多万元,在老家蜜岩村承包了10 多亩荒山,种植了万余株红豆杉。红豆杉是我国备受保护的一级濒危植物,它是地球上250 万年以前就存在的珍稀物种,被生物学界誉为植物活化石。据介绍,从红豆杉中还能提取出抗癌药物的成分,因此它具有抗癌保健的功效。应义植先生种植红豆杉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摆脱病魔的纠缠。在许多情况下,他总是把红豆杉免费赠予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癌村或健康村。因此他在村里的公共场所和村民的家门口免费种植了红豆杉。用他夫人的话说,现在他关心红豆杉胜过关心自己的儿女。从此以后,几乎每周他都要从市区乘长途公交车到蜜岩,上山为红豆杉锄草、施肥、修枝,一去就是数天,并乐此不彼。
认识应义植先生也属缘份。因为同是地域文化的爱好者,彼此之间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虽然我们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但每当探讨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遗迹或者获得一条共同关注的信息时,便早就忘却了彼此的辈份和代沟。最让我感动的是应义植先生那种执着的精神。用行话来说尽管他一生所从事的工作是飞机维修技术,对地域文化可谓是风牛马不相及。但步入晚年的他,对家乡的应氏文化却情有独钟,而且为此要克服许多困难。

该帖子被蜜岩娃在2011-6-24 10:23:42编辑过

作者:蜜岩娃 (2011/6/24 10:18:1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2,34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