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蜜岩应氏文脉 1. 蜜岩先祖的“敬天勤民” 蜜岩应氏有一方“敬天勤民”宝玺, 作为宗族管理的全部价值。宝玺现在由一位应氏长者珍藏。 “敬天勤民”原是康熙的宝玺,至于何时来到应家,由于年代久长,现已无从考证。康熙皇帝镌刻“敬天勤民”玺以自律,反映了康熙皇帝“民为贵”的思想。他看到了历代王朝的兴亡都与民有关, 民安则国兴,民反则国亡。民可载舟, 也可覆舟。民乃国之根本。康熙皇帝把“敬天勤民”放在万事之首, 视其为巩固皇权的根本所在。他一生中把精力放在国家统一, 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负担,安定民心上, 国家因此日益强盛稳定, 百姓安居乐业,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新局面。雍正、乾隆两朝继承之, 三朝都把“敬天勤民”宝玺放在宫中重要位置, 说明了“康乾盛世”与“敬天勤民”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玺文“敬天勤民”被帝王奉为天条。“敬天勤民”与康熙政要密切相关。位于紫禁城后部的乾清宫,为帝王起居之所, 是宫中重要的政治决策地。在这里贮存着两方在清历史上至为重要的宝玺。一方是珍藏在西暖阁中康熙的“敬天勤民”玺, 另一方是珍藏于东暖阁的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两方印玺恰好反映了清代鼎盛时期的两位皇帝的心态。而康熙之所以要将这方“敬天勤民”玺放在宫中如此重要的地方, 其中的意图是很深刻的。康熙是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而“ 敬 天勤民”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则蕴含了康熙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民本思想”。在康熙的言辞中, 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敬天”是清朝历代皇帝尊崇的一项重要方针, 康熙他把“天”与“民”等同看待, 他认为“民意即天意也”。在“勤民方面”, 康熙认为君主是为百姓而设立的,天生民而立之君, 因此作为君主要尊重百姓, 常存诚敬之心。尊重百姓, 就是要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益, 顺民意, 为民生,这是康熙经常考虑的问题。百姓是国家之本。“勤民”的具体表 现就是“勤政”。康熙不止一次说过:“一切政事皆国计,民生有关攸, 最为重 大, 必处置极当,乃获实效。”“君临天下之道, 推以实心为本, 以实政为务。” 因此, 康熙时常提醒自己:“ 致治之道, 务在精勤;励始图终, 勿宜相间。”“ 敬天勤民” 是康熙为政的座右铭。蜜岩应氏也把“敬天勤民、勤事利民”作为管理层的座右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