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翰林院学士应中正 应中正是蜜岩显爵应氏第十二世孙,官掌秘阁学士,袭观阳侯。与昆季时相讲学,退擢居馆阁,为时名卿。《蜜岩显爵应氏宗谱》曰:“居甜山( 蜜岩) 者,中正为最有声”。应中正年二十四,忝登进士,守先人之德泽,传贤圣之谏书, 孝悌忠信。应中正由进士历掌秘阁学士,朝夕讲学有声,是当时士大夫家莫能所及。是蜜岩应氏中非常杰出的子孙。嘉定七年十月十一日,皇帝诰命,敕应中正为翰林院学士。 12. 北伐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应美嵩 应美嵩是蜜岩应氏第三十四世孙,生于1879 年1 月。南溟二师毕业后,到“九峰学堂”教书。后在日本大阪高等商校读书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 毕业回国,先后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商校任教。在上海与陈英士等人策划反清暴动。辛亥武昌起义,江浙积极响应。上海武装暴动成功,陈英士任沪军都督,美嵩任都督府科长。南北议和后,袁世凯任大总统,美嵩率众攻打制造局,破坏袁的兵工厂,鼓动“肇和舰”官兵起义。北伐战争开始,美嵩为司令部机要秘书,襄理军事。历经抗战八年,为上校衔。 13. 外交总长秘书应梅圃 应梅圃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从小聪明,记忆力强。启蒙于蜜岩“祟义学堂”,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后入宁波高等小学,十四岁升入宁波府中学堂,毕业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是蜜岩村第一个新学大学生。毕业后受聘于北京“朝阳大学”,任讲师,后任国民政府司法部秘书。1916 年,任教于宁波省立第四中学( 今宁波中学)。1921 年,东渡日本授业。归国后弃教从商,任沪东方交易所秘书,后调任外交总长王正廷秘书。 14.“亨得利”创业人应启霖 应启霖1903 年在宁波东门街开设“二妙春”钟行。后创建“亨得利” 钟 表有限公司。1 9 1 5年应启霖将“ 亨得利” 总部从宁波迁至上海。在北京、 南京、杭州、重庆、西安、厦门、昆明、天津、兰州及香港开设分号,开办“亨得利”钟表制造厂。至1928 年,全国有分店64 家。一时间,“亨得利”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亨得利”誉满全球整整一个世纪,直至二十世纪后半叶,石英钟和电子表技术的崛起,“亨得利”才慢慢“沉寂”下来。“亨得利”的崛起和快速发展的历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一个典型。 15.“鄞县教育家”应伯虞 应伯虞,乳名保赓,又名廷赓。集合同志, 响应革命, 推行自治, 宣扬新知, 创办学校。执掌鄞县县立高等小学十余年, 鞠躬尽瘁, 化育子弟百千。是时, 鄞县县长陈宝麟授予“鄞县教育家”之美称, 并题词镌碑, 以志纪念。 应伯虞葬于下田屋后山,因修建“蜜北公路”迁葬至黄泥岗。墓床上有一段文字:“呜呼!吾父吾母辛苦一生,今长眠于此, 吾父生于清光绪六年,卒于民国三十一年,享年六十有三”。 16.《宁波晨报》社长应斐章 应斐章又名应子平,1905 年5 月生,其父应伯虞是个清寒秀才,斐章颇受其熏陶。 1920 年,应斐章从宁波“效实”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西书部供职。后回鄞县任教有年。1926 年在浙海关定海分关任职。 1935 年任翰香小学教导。抗日战争爆发,“翰香”为避免日寇轰炸,迁至鄞西樟村药皇殿。未几,其挚友崔晓立( 中共党员) 从延安返浙,与应斐章共商四明山区长期抗日之计划。由应斐章出面组织“恳荒团”, 开发后茅山为大粮仓。 1940 年10 月任余姚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 1942 年9 月任上海四明医院总务主任,因汉奸告密,被敌逮捕。经营救获释。 1945 年8 月抗战胜利,任职宁波《时事公报》,主持笔政。 1948 年任上海宁波同乡会会务主任,10 月回甬,任《宁波晨报》社长兼总编辑。报社曾被封,本人被捕后保释。 1956 年任上海天一染织厂厂长。 1968 年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1979 年平反昭雪。 墓葬蜜岩下田屋后山,修建“蜜北公路”时迁移至黄泥岗。应斐章的墓碑与众不同,墓碑上还铭刻着二段悼文:“应斐章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认真工作,对企业作出贡献,他的逝世对我厂是一个损失。( 摘自1979 年2 月8 日,上海追悼会上,色织二厂的悼词)”。 另一段是:“母亲一生勤劳,通晓大义,她尽管自己没有参加工作,但她却把她自己的血和汗浇灌出来的子女,全部贡献给国家,自己身边一个不留,给子女做出了榜样。( 摘自1978 年7 月2 日,在杭州追悼会上的悼词)”。子女: 剑凤、剑霞、剑虹、剑雷。1980 年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