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永康姓氏志·应氏 已阅:4090 / 回复:15(楼主)

[color=#000000][/color]
将川应氏

  也推应詹为其鼻祖,先迁祖是宋代任中散大夫、左文殿修撰的应文臣(1100~1169)父子。后文臣偕长子(子和)转迁后杜,幼子应子中留居将川(长坑),应子中则为长坑应氏始祖。行辈有"寿……显……"。
祖居地
长坑村 属方岩镇。始祖为寿行3应子中。

后杜应氏

唐光启年间(885~887),应傅岩五子应德义,从仙居回迁永康,卜居后杜,此则后杜应氏之上祖,但据《应氏总祠主谱》,今之后杜应氏始祖并非应德之,而是应文臣(与将川应氏同宗)。应文臣有子和、子中两个儿子。与陈亮是同时人。陈亮年轻时曾在将川讲学。与文臣父子有交往。子和于宋淳熙时登进士第,题诗有"三红"之句,时号"三红秀才",刺郡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后文臣偕长子(子和)转迁后杜,应文臣则为后杜始祖。尔后析居应家、邑东二都下应店、汪村等地。行辈字目有"寿……义……洪通元泰亨利贞"。
祖居地
后杜村 属芝英镇。始祖为应文臣及其长子、寿行应子和父子。1993年全村569人。
聚居地
应 家 属古丽镇。从后杜析居于此,已16代。
下应店 属古丽镇。始祖为应文臣后裔。义行24应洪宇(1430~1500)。
汪 村 属唐先镇。始祖为元行63应元琳(1687~1751),字明勇,清代迁此。


西园应氏

据光绪庚寅年重修、民国癸丑年续修的《应氏宗谱》载,禄行7应绍,祖居台州仙居下各寿郭岩下。从应绍至十三世实行17应容,登绍兴已未进士;实行37(讳缺)仕秦议,迁居永康西园,尔后析居鹤鸣、翁山下、应店、麻塘头、大井头等地。其行辈字目为:"禄×××××××××××实百×××本……贤……宣良礼义慕敏……。"
聚居地
鹤 鸣 属芝英镇。始祖为百行23,仕秦议。
翁山下 属古丽镇。始祖为百行31。
应 店 属古丽镇。在今浙江省永康拖拉机厂之东南侧。始祖为本行5。明代迁此。行辈字目有"本……贤……宣良礼义恭敏……"自本行至现在已相传20代。
麻塘头 属芝英镇。始祖为本行6应联登(1377~1428),字云楼,号进峰。
大井头 属芝英镇。始祖为义行51应兆芳(1818~?),字金龙。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24:36)   回复此贴
  回复:永康姓氏志·应氏 第 1 楼

芝英应氏

  唐朝时,应傅岩的长子应斐和四子应行留居台之梅林、仙居之怀仁夏阁。其中一支,凡数十传,至应肇(1096~1166),字元亨,任青州行枢密院院判。为避靖康之乱徙居钱塘。荣行1应肇生应修、应福。显行2应福(1131~1192),仕兵部员外郎,生子应演。昌行1应演(1166~1229)宋绍熙壬子乡贡,累官至侍中兼博士致仕。应演生应宽、应性。盛行2应性(1203~1279),字养正,宋嘉定癸未进士,仕翰林院学士兼太子少保。应性生应忠、应俭。万行6应忠,字克信,宋绍定辛卯乡贡,任国子学录,为缙云五云始祖。万行7应俭,字克良,宋嘉熙进士,任金华训导。爱金华山川,遂从钱塘迁居永康大田里(今芝英),此则芝英中兴之祖九2府君是也。应俭迁居芝英后,子孙繁衍,又析居山头下、亳塘、潭湖(台门)、麻车店、下蔡、芝英上宅、沙端、清渭街应店、石柱、前陈、永康城、下厉、下山头(浩山头)等地。九二府君开始,芝英应氏《行第韵文》为:
九祖肇迹,万祖承宗。巽恢惟庸,祯祥良恭。

荣宗茂衍,敦厚蕃洪。志学崇文,德业广充。

渊源浩瀚,明睿涵容。亿万斯载,令绪莫穷。

祖先制定之行第韵文,共64个字,前两句,说明肇祖是谁,首先承宗者是谁,只有两个字行。而后每字一个字行,共58个字行。应氏子孙,继继绳绳,久而愈炽。
祖居地
芝 英 属芝英镇。古称大田里,又名官田。后改诸应。至明洪武初年有灵芝产墓之祥,寻改诸应为芝英。芝英应氏上自九二初祖,历万至源,已28代。现在芝英是永康农村最大的自然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从明清至民国,芝英有应氏祠堂百幢。多为二三进建筑。上进安放木主和香案,中下两进一般空着,作聚会之用。子孙住房遇有不幸,也可暂作居住。每个祠堂,都置有田地山房等常产。常田租给子孙永佃耕种,租谷收入作祭祀之用。祠厅管事会负责收租、祭祀。每年清明和冬至前后举行春秋两祭。祭祀异常隆重,祭品非常丰盛。参加祭祀子孙要临场"接筹"。筹长8寸、宽约半寸,涂以朱漆,正面弧形,下部贴以万年红纸,上书男性宗亲姓名,上部有一小孔,可以把筹码用绳联系起来。祭祀后,以"红筹"之多寡,把祭祖的"份子"散发给参加祭奠的男姓子孙。各人"红筹"的多寡,和年龄、学历、功名的高低有关。按民国时间分散份子的标准,一个应氏男姓子孙至少可分到1份。如果年满60岁,可加1份;年满70岁再加1份,逢10累加。如果初小毕业,可加1份;高小毕业,再加1份;初中毕业,又加1份,逢级累加。多者可拿到10份以上"份子"。为了安排祭祀,事先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要匡计好"份子数",搞好筹划。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27:32)   回复此贴
  回复:永康姓氏志·应氏 第 2 楼

应氏大宗祠,堂号为徵德堂,是祭祀芝英应氏始祖的场所。大宗祠管事会由族内功名最高、辈份最长、年龄最大、最有权威的人组成。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芝英应氏恭行兄弟18人,文才武略,人才辈出。大宗祠的管事也全由他们兼任,谓之"十八恭"。自此到1949年,历年管事成员保持18人。大宗祠管事会在族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良行清房太公应尚道倡导开始,合族订有二十条《家规》,其标题为:建祠宇、守封茔、抚群从、事尊长、端心术、慎言语、养童蒙、行冠礼、议婚姻、严内外、谨称谓、崇节俭、治丧葬、时祭飨、贻世业、黜异端、厚宗 、驭群小、供赋役、殖资产。男女老幼,以此律己。若有违者,合族共讨。诸如清明祭祀、划田资助学宫义学、纂修省志访核人物、议立社仓、筹建义庄、义会、开创义市、建立文会,创办学校、竞选国大代表、选拔校长镇长保长、成立消防水龙会乃至元宵活动、打更防盗等等事宜,一般都通过大宗祠管事会讨论议决或赞允。遇有族人违犯家规公德,大宗祠则采取"开大宗祠"的办法予以严肃惩治。开大宗祠时,总管事端坐于正堂,族人旁听于堂前两侧,违者罚跪于堂前。大宗祠裁决之案,县衙一般不再更改。由于这样,非应姓邻村也间有乘开大宗祠之便,委托应氏大宗祠裁决事端。 宋明而后,芝英人文蔚起。明代,又有应仕濂独建县学,应尚道家设私塾,应屏山创建善林书院。至清代,又有应修创建西园书院,应孟义建造洞灵书院,应鼎和营建培风书院。由是文教兴隆,芝英应氏中举者39人,登进士者有应典、应廷育、应炜、应振绪、应德完、应济川、应凤仪等7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西园书院为培英高等小学堂以后,培英小学经费全由应氏大宗祠包揽。凡是应姓,学杂费全免。而今,芝英自然镇分9个行政村,1993年有2652户,8658人。此外,尚有居民委员会1个,有居民百余人。全自然镇仍以应姓为主。随着社会的变革,政策开放,其他姓氏也纷纷来芝英经商办厂。
芝英一村 1994年320户,1027人。村内有仕濂、方塘、凤山、天成、天言、邦实、晦管二、婆婆厅、谷遗堂等厅祠。仕濂公祠,即小宗祠,在方口塘北。方塘公祠,即文常祠堂。在石板街常平仓对面,凤山公祠,即行常祠堂,在小宗祠东侧。天成公祠,即荣常祠堂;天言公祠,即华常祠堂,均在米市基,两祠仅隔四五十米,正面相对。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28:57)   回复此贴
  回复:永康姓氏志·应氏 第 3 楼

芝英二村 1994年237户,748人。村内有应氏大宗祠和用大、天相、天彝等公祠。应氏大宗祠,在回灵桥北端古麓山脚灵溪之畔。用大公祠,俗称恢祠,在古麓山大坑塘。太平军曾坐馆于此。天相公祠,即富房祠堂,在古麓街。天彝公祠,即贵房,在正房附近,祀明尚宝丞、兵部主事、姚江学派人物应典。明代应廷育是方志学家,曾编写过《南京刑部志》、《永康县志》等。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30:39)   回复此贴
  回复:永康姓氏志·应氏 第 4 楼

芝英二村 1994年237户,748人。村内有应氏大宗祠和用大、天相、天彝等公祠。应氏大宗祠,在回灵桥北端古麓山脚灵溪之畔。用大公祠,俗称恢祠,在古麓山大坑塘。太平军曾坐馆于此。天相公祠,即富房祠堂,在古麓街。天彝公祠,即贵房,在正房附近,祀明尚宝丞、兵部主事、姚江学派人物应典。明代应廷育是方志学家,曾编写过《南京刑部志》、《永康县志》等。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30:42)   回复此贴
  回复:永康姓氏志·应氏 第 5 楼

芝英三村 1994年410户,1380人。村内有修齐、惟信、完人、北溪等公祠。民国时期曾在修齐公祠创办修齐小学。

芝英四村 1994年307户,993人。村内有思行、尚端、尚材、孝友、世礼等公祠和地房褒功祠。思行公祠,即地房祠堂,在今芝英中学校园内。尚端公祠,即敦房祠堂,也在芝英中学校园内。尚材公祠,即睦房祠堂,今已拆建为芝英商场。孝友公祠,俗称清房祠堂。祀良行20应尚道。址在芝英高端塘东侧,正街北侧。旧时,春节至元宵期间,祠中闹挂珠灯,高悬祖像,以供子孙缅怀纪念。世礼公祠,即忠常祠堂。清代应曙霞曾主编《永康县志》。

芝英五村 村内有六分厅。1994年192户,642人

芝英六村 村内有龙山、仰龙、西墀、云龙等公祠。龙山公祠,即性常祠堂(百集),奉祀应台,应台系应耀长子。自幼端庄,弱冠从叔芝田、石门学诗。所著有《通鉴前纪》、《史传节略》,所赋有《五峰》、《澹山》、《金陵》、《金台》、《龙山》诸稿。仰龙公祠即叔常祠堂。祀应台次子桃源县丞应元吉。1994年404户,1291人。


作者:tzlqa05760541 (2012/6/17 19:37:5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5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1,304.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