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网新闻】透过对《习仲勋祖先迁徙浅考》的点评浅析“老家”文化

    中华邓氏网 2013年7月12日 邓春方


    有幸拜读了肖华锟先生的《习仲勋祖先迁徙浅考》,有感于其文所述,本人以自己粗学之皮毛,尝以浅析一下近年来河南省热推的“老家”这一现代家族文化传承的一些个人体会。

    原文一:

    习仲勋家族在明朝初期是如何从江西省迁到河南省邓州的,在清朝末期又是如何从邓州迁到陕西富平县的?两次迁移的具体时间如何?.....

    《邓州地名志》记载:“据碑载,习氏祖籍江西临江府新干县,明洪武初习思敬迁此”。在邓州官方史书中,这是唯一的习姓迁徙的记载。......

     ......查正史资料,历史并没有习国的记载。《左传·杜预注》上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原是一个地名,在折县东之武关,望族出自襄阳。写人物传用“传说”是不科学的,也是一大忌讳(见本人博文:史无习国 习以地名为姓)。

    2、习姓在明初从江西迁往河南邓州不是逃荒而来,而是官方移民。贾巨川《习仲勋传》说:“据《习氏族谱》记载,习氏始于太祖习思敬,配夫人赵氏。明洪武初因生活窘迫,携家带口逃荒到河南省南阳府邓县(今邓州市)西堰子老营(大习营)定居落后,以农为生,繁衍生息”。贾可能是引用族谱原文,但对其中的内容应当考证使用,不可一概引用。

    据邓州历代志书和骆立群《邓州古代史初探》,明初政府组织大移民,以补充因战乱人烟稀少的中原地区,邓州移民大多是从山西和江西迁徙而来的,.....

    3、富平习姓村庄不是形成于清光绪26年(1900年),而应是光绪八年(1882)左右。因这个村庄“只有两户人家”。贾巨川执笔的《习仲勋传》中说 “习家庄,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习姓一家迁居落脚这里后才有的新庄,故以习姓冠以庄名。”

    据查新干《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族谱》,习氏六世公舜生有二子:南池、天池。南池生有纹杰、纹伟,一直都在新干世居;天池则有四子:思新、思淦、思乡、思敬。因兵荒马乱,年成不好,无以为生,二子思淦迁徙湖北均州城东习家店;四子思敬迁徙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十里营习营村。后来邻近习姓子孙尊思敬公为当地始祖。习仲勋为思敬公第十七代孙。据《富平县志》载,光绪六年(1880)陕西富平遭受大灾,全县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地广人稀,知县焦云龙决定招募齐鲁川鄂客户,计口授田。光绪八年(1882)习仲勋祖父习永生从河南邓县十林镇习营村迁徙陕西富平县丹乡中和村。习永生育三子:宗仁、宗长、豹子。宗仁得四子:中法、中耀、中杰、中辉;宗长得二子:中凯、中勋;豹子无后。中勋生于1913年10月15日,参加革命后改名仲勋。

    原文二:

    据《邓州市志》续人物习仲勋条:“习仲勋,男,1913年生,祖籍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清末(1878年前后),因战乱匪荒,其祖父携全家迁至陕西富平县淡村乡中和村定居”。该资料是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供的。这个资料与《富平县志》的记载与《习氏族谱》的记载略有出入,早了4年,但也不算错,因为往左一点4年也是对的。但《习仲勋传》中说 “习家庄,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习姓一家迁居落脚这里后才有的新庄,故以习姓冠以庄名”,的确是错误的。

    据邓州志书,清末时期确实是匪患连年,尤其是邓州西北地区,习氏家族从邓州迁徙到陕西就是因为匪患和生活艰难而迁徙的,这是符合历史的。

    中国吉安网报道:“习仲勋祖籍在新干县”。笔者认为,这也是错误的。错的原因在于对“祖籍”的滥用。笔者发现,许多文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都是错误的。何谓“祖籍”?在词典中和百度中都没有满意的答案,也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是我国语言规范上的缺陷。笔者认为,祖,乃指祖父。祖籍就是爷爷这辈的籍贯。爷爷以上的远祖籍贯若都称祖籍,那么后代对祖籍反而一无是从了,因为祖先迁徙的地方太多了,也就是祖籍太多了。搜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祖籍,你会发现,他们的祖籍太多了,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使用“祖籍”的概念,也在于我们的词典对此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以至于使许多名人有许多祖籍,搞的读者不知道他们的祖籍到底在哪里。习仲勋本人说自己的祖籍是河南省邓县(现邓州市),这是非常准确和科学的,因为他爷爷的籍贯就是河南省邓县。因此,中国吉安网报道的“习仲勋祖籍在新干县”是错误的,应该说是习仲勋明代初期的祖居地才是准确的。(肖华锟)

    点评:

    第一:透过肖先生的原文,我们不难看出有这么几点:

    1、习氏从六世祖公舜开始的世系是:

    舜公---南池---纹杰、纹伟(世居新干)

        ---天池---思新、思淦(二子,迁湖北均州城东习家店)、

                  思乡、思敬(四子—--传17代至习仲勋先生)

    2、思敬是习氏天池公第四子,徙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十里营习营村。同时由此可知,习近平是习氏六世祖公舜公的第18代嗣孙,也就是目前原文所述的可知的习氏先祖的第24代嗣孙。

习氏思敬公被尊为当地习氏的始祖。

    3、文中所说的“习姓从江西迁到河南省邓州、从邓州迁陕西富平中”应可以视为习近平主席祖上的迁移路线。当然,肖老先生认为贾巨川执笔的《习仲勋传》一书说怎么迁入邓州有错,这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本人不作深入讨论。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央政府发布的习近平主席的个人简历: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比对上述文字,不管肖老先生如何说习近平主席祖籍、籍贯、原籍、出生地、户口所在地也好,无非是想说习近平主席是邓州人不是陕西富平人。

    第二:我们再来看看祖籍、籍贯、原籍、出生地、户口所在地到底有什么区别。

   下述这段文字是本人查到的。

   1:祖籍:一般是考究是哪里人,年代比较久远。 

   2:籍贯:一般是指你的的前几辈原来的居住的地方。 

   3:原籍:一般指你的父辈生活的地方。 

   4:出生地:是你出生的地方。 

   5:户口所在地:指你的户口个人身份所落户的地方。

   另一种说法是:

   1、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共同认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长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生长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遥远祖先的出生地或家乡,来作为自己祖籍。

   2、籍贯、祖籍、户籍的意义不太相同。

   祖籍通常是追认极遥远的祖先生长地,籍贯则是父亲与祖父的长居之地,户籍则是其本人现在登记于政府的居住地地址。

   以上两种说法与肖先生的“笔者认为,祖,乃指祖父。祖籍就是爷爷这辈的籍贯。”存在明显的区别,定义也比肖先生来的精确,说明这并不是肖先生所说的“何谓“祖籍”?在词典中和百度中都没有满意的答案,也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是我国语言规范上的缺陷。”

    第三:再看看笔者所了解到的习氏源流世系:

    习仲勋,就是习思敬的后人。习思敬生汝华,汝华生希诚,希诚生元闻,元闻生钦俊,七传至国科,生子四人,第四子名玉策。玉策生永盛,永盛生老虎(小名,是否还有其他名字,已无人知晓)、宗德(即习仲勋父亲)和宗仁。

    清光绪二年(1876年),南阳大旱,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在此后的几年内,加之又闹土匪,乡民纷纷远逃。习永盛便夹在这些难民之中,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暂居下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时在甘肃提督董福祥部下当兵的习仲勋的大伯习老虎,因护驾有功,在慈禧太后返京之时,受赏得到一些银两。习老虎顺道回了一次家乡,并留下60两银子,再走以后便音讯全无了。习永盛便用这60两银子买了一些地,在中和村正式定居下来。

    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终其一生未曾涉足过南阳,但他对家乡十分关注。早在1939年,习仲勋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专员公署专员时,听说邓州十林有个族叔叫习宗斌,在内乡民团当副团长,便写信邀他去关中。但由于交通不便等种种原因,习宗斌未能成行。

   (注:以上4段文字见于:中国江苏网http://www.jschina.com.cn/文化频道)。

    如果结合这两个说法,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按户籍是陕西富平人;籍贯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南堡子;已知的祖籍是由江西临江府新干县而迁河南邓州十里营习营村。

    说一千道一万,笔者认为肖先生费了一大堆笔墨纸砚,最终不过就是想就得到以上廖廖不足百字的习氏简单的世系源流的最佳结论----习氏发源于邓州,其它地方都不是习氏的发源地。当然,笔者这一说法并无意为习氏家族下定论。

    第四、河南热推的“国策”----“老家”与肖式“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肖先生并不是习氏家族的人,为什么非要给习氏家族下定论呢?肖先生为什么这么热心插手习氏家族事务呢?笔者想在点社会常识的人都会联想到近年来河南热推的“老家”这一“河南省的国策”吧。

肖先生作为河南邓州的史志办工作人员,推行“河南省的国策”那自当是工作职责所在吧?那么,为习氏家族下定论当然也是职责所在了、义不容辞!

    当然,这事又让我想起来肖先生强说邓氏家族唯一发源地是邓州这件事。我不知道这两件事是不是都是肖先生推行“河南省的国策”的工作职责所在。

    说到这,大家不禁要问,肖先生这一职责所在与本文所谈的“河南省的国策”----“老家”这一现代家族文化传承有什么关系。

    我相信很多人知道,家族文化传承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仁、孝、理、义、信”等等内容。

    那么,到此之时,大家不禁又要问,习近平作为我们国家的主席,不去邓州祭祖或是认祖,那不是不仁不孝不义了?

    按我们中国的千年文明来看,不去祭祖或是认祖,是为不仁不孝不义。这也是邓州求之不得的理由:习主席,你太不仁不孝不义了吧,你还不来我邓州认祖、祭祖?你不来我邓州认祖、祭祖,何以面对天下?

后面的话。相信大家用脚也可以想到了。当然,这是一定会让人想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常有人说文化是软实力,也有人说文人用笔有如用刀,肖先生如此一番高论,今天细细研读才知其精妙与深奥。如此一篇文章竟然可以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都不得不服务于他肖先生的“曹操式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然,笔者不知道,肖先生这文章是不是受某个地方政府授意而作。不过,笔者也相信,在中国,应还没有哪个地方政府的官员敢以如此方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相比起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发生在三国乱世,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费兵费卒才到手的;但是肖先生是比曹操厉害多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被“挟天子以令诸侯”,轻易让 “河南省的国策”---“老家”执行到位,实是河南省的一大功臣!我们不能不惊叹当今之文人手段之高啊足以憾天下!!!

    但不管如何,我们如果继续如此的文坛作风,那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

    第五,中国所处的世界格局与国家领导人形象。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现在面对的是美佬的围追拦堵,美佬天天想的是如何将中国这个伟大民族掐死捏死。日本呢,心甘情愿的做美佬的马前卒,恨不能一夜就将我们中国掐死而后快。

    当然,众所周知的,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自强不息的,不是美佬、日本这些国家想掐死就能掐死的。以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现在的任务是领导我们中华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那么,在如此恶劣、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要领导我们大家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之重是可以想像的。这非常人之责,当由非常人处之。那么,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核心集体,已是当仁不让的肩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既然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担责如此之重,他们的形象也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广泛。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肖先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影响到底有多大。

    众所周知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有说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代表。那么,按此理解不难知道,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最优秀代表中的最杰出人物。

    但是按肖先生来看,我们不难分析认为:在肖先生笔下,我们的习主席必将成为一个忘祖忘宗的“不仁不孝不义”之人。因到目前为止,我们确实没有得到消息说习主席去邓州祭祖或是认祖。

那么,习主席要是要做我们中国最优秀代表中的最杰出人物,按肖先生的理解,习主席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邓州认祖,而且还得绝对不能去新干县认祖,否则就是“不仁不孝不义”。

    不知,笔者如此分析会不会揭了肖先生的底,或是捅穿了“老家”这个底?笔者要是没有说错,肖先生如此言论,正是将“天下邓氏出邓州”这个欺世谎言编习惯了,随手拈来,也就顺便将我们的习主席也当成是邓家人处理了。以为习主席也可以和邓家人一样,随便欺骗、随便玩弄。大有习惯成自然之风吧?只是笔者不知道肖先生或肖先生背后的那些人有没有想过,要是有政治敌对势力以此为借口来丑化我们习主席会是什么后果。

    当然笔者很想问问肖先生,习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日理万机,有空来理会你这不肖之徒的随便玩弄吗?再说了,习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的形象岂能你肖先生随便玩弄吗?

(终稿于汉江江畔)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何氏人物】湖南女孩何平带着全家上大学考上研究生 曾连打7份工
>>【何氏网新闻】何光瑨在湖南省何氏宗亲总会筹委代表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