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网新闻】阐述中华包氏宗谱编纂方案

    中华包氏网 2013年12月13日 包熙葆


阐述中华包氏宗谱编纂方案

 

包熙葆

 

 

 

    一、指导思想:弘扬根祖文化,挖掘整理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修中华包氏宗谱,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拯公精神、建设和睦族群与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具体内容

    1、谱名:谱名是由我们所要创修的宗谱的内容决定的。

我族的实际,就是只有宗支族谱,没有全族统一的宗谱。所以,我们要创修的宗谱,属于统的性质。其内容受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一是收录范围。当然不用争议的,是大范围的,全天下的。

二是收录对象。据专家意见,包氏源流有七个,是全收,还是只收录胥祖系?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倾向于后者。

三是统的程度,是“统支”,还是“统人”?即统到支系始迁祖,还是统到现在的每一位宗人?对这个问题,要作点具体分析。成立宗亲会的目的,是要为全体宗人服务。在宗谱问题上,当然要对包括从开氏祖到现在所有的宗人入谱负责。但是,这种负责,可以表现在创修全族大统宗谱和指导宗支按统一要求编修始迁祖开始的宗支族谱;也可以这样说,中华包氏宗谱是由总谱和各宗支族谱(即支谱)组成的,包括“统”和“分”两个部分。“统”是全族共享的,“分”是宗支独有的;还可以这样理解,第一阶段创修统谱,第二阶段依据全国修谱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由各地衔接编纂或续修,或完善、提高宗支族谱。第二阶段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第一阶段工作的延伸,也是第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应用,它有利于第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因此,本次创修宗谱的基本定位,笔者认为应该是“统支”,即统到宗支始迁祖。参加衔接归宗的支系,只要其祖源清楚,支系名称和始迁祖或传代祖名讳明确,均可以在总体繁衍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决定着谱名。

第一项内容,决定谱名应该用“中华包氏”。

第二项内容,是否影响到用限制词与否,可以讨论。用,显示我们谦虚谨慎。但是,谱名显得累赘;不用,显示我们大气。如果决定用,可以用“忠臣门”或“胥祖系”。按宗谱概念其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素,就是“同一血缘集团,即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组织”,据此,笔者认为,无须用限制词。

第三项内容,如果用“宗谱”或“统谱”也可以,但都不够严谨。用“宗谱”,就不能与其它类型的宗谱相区别。用“统谱”,显然不够准确。可以用“会谱”或“通谱”。历史上,对我们所创修的这类性质的宗谱比较常见的名称,就是“会谱”和“通谱”。我建议用“通谱”,即通县、通省、通全国、通天下的谱,而不是一个或几个宗支的谱。如果现在不能统一对谱名的认识也无碍,在宗谱付印前决定也可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认识是能够达成一致的。那么,暂时可以用“中华包氏宗谱”这个对以上内容进行界定的约定俗成的名称,相信大家都能够接受。

    2、结构:所谓结构,就是谱的组成部分及其搭配形式。

首先,要从这次创修的性质定位谈起。我们创修中华包氏宗谱,不是随意创造和凭空捏造的杜撰,是在全族各宗支族谱大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宗谱资料的整理分析,按照谱牒学规律和规范进行编修,并将正史和方志中涉及我族的资料补充进来。因此,此次创修的性质,应该定位在“‘大收集,大整理’基础上的科学归类”。“大收集”,就是对天下包氏宗谱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汇总,它是创修中华包氏宗谱的内容基础和前提条件;“大整理”,就是对收集、汇拢来的宗谱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梳理关系,厘清史实,辨别正误;最后,进行科学归类,编纂辑成。

其次,从宗谱概念及其功能看。我们是在修谱,而不是在做别的事。修谱,当然要紧紧围绕宗谱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王鹤鸣先生将宗谱定义为:“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这个好理解,也是大家都公认的。因为,修谱的宗旨就是“奠世系,序昭穆”。世系,是谱牒的基本特征。这是丝毫不能动摇的。那么,再从宗谱的发展阶段及其功能嬗变看。宗谱经历了起源阶段所承担的优生优育的社会功能、形成与发展阶段所担当的主要是佐选仕官的政治功能、兴盛阶段的道德伦理功能,到时下继承与创新阶段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我们编修宗谱应当考虑弘扬与传承宗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我族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繁衍子孙,而且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且最有影响的就是胥公和拯公的思想精神。将胥公和拯公为代表的包氏先贤们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及其凝炼的思想精神纪录起来,传承下去,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应是编修宗谱的目的之一。

第三,从宗谱体例的发展演变结果看。宗谱,是由记录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宗谱的体例,有个发展过程,起始是家族世系表和简单的序言,而后向史书体例看齐,逐渐增加志、传、图,即人物传记,祠堂、祀产、坟茔、艺文等志,坟墓、祠堂等图,以及世系表之外的图表,如科弟表,如此,族谱在体例上现在已经达到史书化。

鉴于以上三点考虑,我认为这次创修的中华包氏宗谱,是在“大收集、大整理”的基础上,对我族各分支宗谱资料进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归类。在收录内容选择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世系,记录氏族繁衍脉络;二是文典,反映氏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在体例安排上,要接近史书标准。对收录内容进行分卷安排,可以这样进行:世系卷含线谱(世系谱)和传谱(世表谱),这是宗谱中最为突出的两大支柱。线谱定位,传谱定论。文典卷的分类,需要讨论。我建议作这样的安排(以下内容可以合并或延伸,并可视内容多少合集成册):渊源(流)集、序言集、恩荣集(含诰命、勅书、奏议、像赞、族节、恩例等)、人物集(传记,含百岁老人名录等)、文物集(含祠堂、牌坊、书院义熟、墓园、古谱或宗支族谱等)、居住点集(郡望支派,移往始末,繁衍播迁情况与宗支始迁祖居住地介绍)、墓志铭集、族规家训集(宗法、家范、章程、乡规民约等)、风俗民情集、艺文集(家传著述和各分支字派,包括诗赋、文章、寿文、祭文、名人字画等文献)、大事(事件)集、跋(后记)集。

    3、世限:即通谱(或曰总谱)收录的世次限度或世次范围。建议以开氏祖为第一世,直至宋朝某一大致世次(在研读宗谱后提出截止的建议世次),为本次创修宗谱收录的世限。从开氏祖上溯,作为上祖表编入宗谱,以显世次之完备。

截止世次,是全族总谱和宗支分谱的分界线。

为什么提出宋朝为收录世次数的截止世限?这是因为:  

一是宋代起,宗谱进入普及阶段,我族绝大部分宗支都在这个时期编修了家谱;

二是宋代在修谱宗旨、编修体例、谱图之法、宗谱内容以及续修等方面均发生重要变化。有宋代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国谱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我族各宗支在这时期续修的宗谱,相对来说,其标准比较统一、规范,这就为第二阶段按要求完善、提高宗谱质量打下了较好基础;

三是就我国宗谱的功能作用而言,宋代也是一个分水岭,由以前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道德伦理功能。这也使得各宗支族谱承载的内容,能与全族总谱纪录宗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保持一致。

为什么提出截止的大致世次?是为了衔接各宗支的始迁祖。这样,各宗支的衔接世次不一定绝对相同,只能是上下相差不太大,是一个大致的世次。在确定截止的这个世次上下,能靠上始迁祖尽量去靠;万一靠不上,就在截止的平均世次上选一位传代祖衔接。

4、字派:即行辈字派,是表示辈份的字。它是宗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也是宗谱的重要内容。修谱,必定要修订行辈字派。字派对应世系,是世系的文字代码,表示一个人在家族中的世次位置。统谱,一定要统一行辈字派。否则,一个人在家族中的世次排行,除了本人告知或查谱外,别人是无法知道的。

制订行辈字派时,既要考虑字意,又要照顾读音和字形,以适宜起名;既要讲究单个字的意义,又可以将全文写成一首诗。整首诗不仅要反映当代族人的文学水平,以在万家姓氏中显示包氏的荣光;更要反映宗族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以便对族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还要顾及到便于起名和尽量回避宗支字派的重复字。2010年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中华包氏宗亲首届代表大会,原则通过了统谱的行辈字派。这个字派是贵州包和瑶和湖南包学成两位宗亲根据我族千年以前的古老字派选编的百字文,据说,前40字由胥祖亲自确立,后60字是上党郡包氏祠堂字派。今后,通过进一步修订,天下包氏将在全族统一使用这个行辈字派。若干年后,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听名字,就能知道属于哪一世次。这是永载中华包氏族史的大事,是中华包氏族人的骄傲。

如何对待这个“百字文”字派?不少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统谱玉成之前,提出讨论,我以为尚属正常。这个讨论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字派本身,二是字派运用。

关于字派本身,其内容的出处,无疑具有权威性和可接受性。开氏祖胥公亲立的字派,应是我族最早的也是第一部宗谱的字派。使用这个字派能够唤起族人对开氏祖的崇敬,增强族人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对于正在使用这个字派的宗支来说,避免了使用新字派需要过渡的烦恼。上党郡是我族最有影响的传代祖居住地。使用上党郡包氏祠堂字派,相信广大族人也都能够接受。需要讨论的问题是,首先,上党郡包氏祠堂字派排列在百字文之40字后,这就关系到上党郡之始迁祖是否正好与胥公相差40代?如果不是,那么,已经使用这个字派的上党郡宗亲,在感情上是否接受得了?其次,两个字派组合起来,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能否完全锲合?第三,两个字派组合后,对一些重复字的调整会不会引起原文思想和内容的改变?第四,目前的百字文内容能否彰显我族的光辉、概括我族的思想精神、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第五,胥祖亲立的字派,其根据是否可靠?我对百字文字派没有研究,仅就想到的一般性问题提出个人浅见,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字派内容的关注。这个字派的出台,大家已经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为了使其更臻于完美,特提出三个方案:

一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改;

二是去掉后60字,在前40字的基础上续编至100字;   

三是新编百字文。

我深知,这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为了我族的千年大计,为了中华包氏之荣光,为了反映当代包氏宗人的学识水平,我们有责任提出必须认真做好这件孝尊先祖恩泽后人的善事。同时,希望有能力有水平的宗亲勇于承担这个责任,为宗族做出光耀千秋的贡献。有的宗亲提出制订120或150个字的字派,是出于百字文不够用的考虑。我觉得首次编修的统谱以百字文为好。“百”,寓意万寿无疆。

关于字派运用。统谱以后,统一字派的运用就提到了族人的面前。尽早运用统一字派,最能够直接体现统谱的现实意义;不运用,统谱的意义不能全部彰显出来。如何运用,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运用的关键,是如何对待本宗支字派和宗支世系是否疏通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非经历一个过渡期不可。所谓过渡期,是由以上两方面问题决定的:一是宗支族谱已经按全国统谱标准达到规范化要求,宗支的始迁祖与全国总谱衔接上了,并且世系脉络通畅;二是现有人员,在宗支外使用统一字派,在宗支内可以继续使用原有字派。对于新出生婴儿,可以商定一个明确的使用全国统一的新字派时间。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用本宗支的原有字派。何时停止使用本宗支的字派,那时就是过渡期的结束。过渡期的长短,取决于我们规范宗支族谱的工作力度、工作效果和广大宗亲对新字派的接受程度。因此,制订一个高质量的统一字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在编修全国统谱的同时,加强宗支族谱的规范化建设,应该引起重视。这里还有一个统一字派与宗支字派文字重复、引起族人感情难以接受而影响统一字派的使用问题,这是过渡期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在制订新字派时尽量避开与宗支字派相同的文字,二是教育族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字派问题。我相信,随着宗亲生活、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全国宗亲相聚频率的提高,加上大家的共同努力,统一字派的使用一定会得到广大宗亲的重视,不久的将来,中华包氏一定能像孔氏一样,知道名字就知道世次。

有人提出规定一个使用字派的统一时间或世次。我认为这个建议没有必要。字派与世次是互相对应的。每个人都处在世系中的某一世次,也都拥有字派中的某一个字,不管你使用或不使用它,这个字都属于你,它都是客观存在着的。我知道,提出此建议的动因,是出于对从受姓始祖开始使用统一字派所形成的现今族人字辈相差几十代这样的现实难以接受。乍听起来,确实有理。但是,仔细分析,接受这个似乎有些残酷的现实并不是困难的事。比如,我们龙山支系2010年举行清明墓祭,当时就挑选了八代宗亲同场敬香。这八代宗亲平时散居于各村,大家不以为然。现在同一时间聚集于一堂,就感到是个不能接受的现实。实际上,龙山宗支现在族人字辈相差已达十几代了,这才仅仅六百年时间。所以,我们包氏从申包胥开始到现在,经过二千多年的繁衍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不同宗支,其辈分相差几十代是在情理之中的。

还有人提出,修谱要先修字派,这也未必尽然。在修谱前先修订字派,当然非常好,它能够使字派的撰写有一个充足的时间保证,是确保字辈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不是非要先修订字派才能修谱。在时间上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宗谱付印前一定要把字派决定下来。

5、凡例:是指说明内容与体例的文字。一般是根据宗谱的编纂大纲拟定的。“凡例”必须在宗谱编纂大纲确定后才能撰写。而宗谱的编纂大纲是根据修谱方案拟定的。中华包氏宗谱的编修方案和编纂大纲现在还没有被正式确定下来,所以,在程序上,“凡例”现在出台就显得无根据了,至少可以说建立在没有正式决定的根据之上。但是,由那些对宗谱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相当水平并且对这次修谱已胸有成竹的人事先撰写一个初稿,当然可以。它能够为今后起草凡例提供参考。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将来宗谱编修方案和编纂大纲,原则上是以这些人为主导的。否则,会因为受到现有凡例的束缚而影响制定凡例的质量,甚至可能伤及宗亲之间的感情。

既然“凡例”与宗谱内容和体例有关,因此,中华包氏宗谱就不是一个“凡例”所能概括了的。因为,世系卷和文典卷的内容与体例是不相同的,并且世系卷的线谱和传谱以及文典卷各集的内容和体例也不完全一样。如果非用一个“凡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觉得有些不妥或做起来较难。

6、功能与特点:新编修的“中华包氏宗谱”应具备如下功能和特点:

一是主干世系图功能。各宗支始迁祖或传代祖上溯至开氏祖胥公的主干世系图,脉络清晰,世系准确,世距合理,可供全族寻根谒祖和各宗支衔接编修宗谱;

二是主干世系表功能。能查找先祖略传,有利于学习和弘扬先祖精神;

三是包氏精神文化功能。具有包氏精神文化百科全书的作用,供族人和世人及专家学者了解包氏的起源、繁衍播迁踪迹、分布情况、民俗风情、社会生活、创造的精神文化、对国家的贡献等;

四是具有信息量大、收录内容涉及家谱和史料多,涵盖宗支点多面广、史料真实、编排科学、结构合理、检索方便、印制和装帧精美等特点。

三、工作任务与程序

    第一步,制订修谱方案。

第二步,制定工作规程。

1、制订《修谱委员会工作规程》。

    2、制定工作制度。包括岗位职责、聘任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报酬核算标准等。

    第三步,调整、充实修谱委员会成员,建立修谱工作机构。

经过几年的时间,人员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调整、充实和加强修谱委员会组织。鉴于宗亲会已经成立,原先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修谱委员会将不再行使行政职能,建议将修谱委员会更名为中华包氏宗谱编纂委员会。

    修谱方案确定下来后,能够让我们清晰了解修谱有多少事情要做。根据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以保证这些事情有组织机构来实施。

第四步,落实机构人员。根据机构性质和岗位需要,因人制宜,量才聘用,落实机构人员。

第五步,全面启动,全方位开展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初见成效”。所谓“一年打基础”,就是做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资料建设的同时,重点是做好方案设计和宗谱研究。这是修谱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所谓“三年有起色”,就是宗谱的编纂框架基本成型,部分卷的资料收集到位并整理归类,宗支居住点介绍成书出版;所谓“五年初见成效”,就是个别卷已见雏形。根据这个目标,分年制订工作计划。

今年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通过修谱方案;

    2、继续收集、整理分支宗谱和与修谱有关的历史和地方志资料;

3、研读宗谱,总结读谱成果,提出调研建议;

    4、成立字派撰写小组,研讨、制订字派;

5、调整、充实、加强编纂委员会力量,聘任修谱工作人员,组建修谱工作队伍,设置机构,落实人员;

6、拟定《天下包氏》基础资料《宗支居住点介绍》编写大纲,布置《宗支居住点介绍》撰写工作;

7、编辑出版《中华包氏宗谱研究》期刊第一期;

    8、聘请专家担任修谱顾问;

9、落实修谱办公室,确定专人驻会办公。

第六步,团结奋斗,苦战几年,按计划开展编纂工作。

第七步,统稿与审稿。

第八步,清样校对。

第九步,确定款式,付印。确定装祯款式、交由印刷厂印制。

第十步,举行颁谱庆典。

四、主要措施

1、发挥宗亲会的领导作用。修谱,是本届宗亲会的主要目标。本届宗亲会任期内,如果不能做好这项工作,大家将无颜面对全国广大宗亲。宗亲会要加强对修谱工作的领导,要为修谱保驾护航,要切实做好服务,要保证修谱人员心情舒畅、全力以赴、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修谱工作。要处理好宗亲会的行政领导与编纂委员会的专业负责的关系。宗亲会做好服务工作的重点是筹集足额的经费、认真执行聘任考核制度、落实协议要求,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做好省、市、自治区宗亲分会组织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调动广大宗亲的积极性。实行修谱经费预、决算和监督、审计制度。

2、实行编纂委员会集体决议和主编负责制。中华包氏宗谱编纂委员会是宗亲会下设的专业机构。宗谱编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编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宗谱的具体编纂实行主编负责制和编辑工作责任制。分卷设执行主编和责任编辑。

3、加强机构建设。干事情需要人,这是无可置疑的。人,需要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根据修谱工作任务要求,拟在编纂委员会下面成立以下几个工作机构:

    ①办公室:服务性机构。下设行政事务处、财务处。

②编辑部:执行性机构。下设世系组、文典组、字派组和资料组(修谱资料与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提供和保管),并设执行主编(副主编兼任)、执行副主编、编辑。

③联络监察组:上传下达和工作考核机构,兼有人才推荐与考核(包括对省、市、区联络处人员和协编人员的工作考核)。

④顾问团:专业技术咨询、参谋机构,是宗亲会和编纂委员会的修谱顾问组织。

 

4、搞好制度建设。宗亲是有感情的,这是干事业的良好基础。但是,修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大家在一起工作,相处时间长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发生将不可避免。除了自律外,就是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事,靠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职责明确,不互相推诿。

5、发现和培养人才,借鉴和创新经验。修谱,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很多学科领域,特别是历史、谱牒学、文学和民俗学等。修谱,又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它对人的非智力因素要求,偏重于高度认真、细心和负责任。参加修谱的人,要有把简单的事情做到纯粹的精神。创修中华包氏宗谱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的人为其服务。各地要积极推荐人才,广大宗亲要踊跃自荐。只有很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统谱任务才能很快完成。要建立一套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期服务。要考察、借鉴他姓修谱经验,吸收他族的智慧。要集思广益,开好各种研讨会。要请教专家学者,学会利用社会资源的本领。要大胆探索和认真执行聘用考核制度。实行主编聘任各卷执行主编、执行主编聘任编辑的制度。

6、开门办谱,统分结合,上下互动。开门办谱,是指面向包氏全族,依靠全体宗亲,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族人智慧,防止少数人闭门造车。并且面向社会,吸收一切于我族修谱有益的东西;统分结合,是指宗谱结构有“统”有“分”,工作形式有集中有分散,编纂人员有驻会和非驻会;上下互动,是指专业班子、宗支协编组和广大宗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这样,形成一个全族总动员、齐参战、人人献计献策、个个参与其中、专职与兼职结合、专业与群众结合、上下互动、配合默契的修谱工作新局面。

7、制定计划,加强管理。艰巨的任务,浩大的工程,庞大的队伍,不短的时间,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控制反馈,总结评比,都是不可忽视的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8、调动省、市、自治区的积极性。成立省、市、自治区联络处,下设协编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宗亲点分布情况和人口数配备适量协编员。各宗支入谱资料,实行省、市、自治区联络处审核把关。

五、对几个问题的浅见

1、对任务的认识。本文前面谈过,中华包氏宗谱是由一部总谱和若干部支谱组成的。总谱和支谱的区别是:一个是涵盖全族内容,全族共修、共享的。另一个是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以本宗支内容为主,由宗支衔接总谱编修、宗支享用为主的;一个是第一阶段的任务,另一个是第二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的任务可以集中时间完成,争取首届宗亲会任期内做出一定的成绩。第二阶段的任务涉及全体包氏宗支和族人,就不是一时两时所能完成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即使完成了,也只能说是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思想,把中华包氏宗谱的编修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总谱的编修,也要重视支谱的续修、完善和提高(无谱的宗支还有一个编修支谱的任务)。修谱,是宗族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族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族宗谱的编修,是分阶段进行的。因此,从长远看,形成一部高质量的中华包氏宗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完成了的。现在,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和工作准备。但是,我们设定的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应该是从长计议的打基础的任务,也是最实际最实惠的任务,又是最能在有限时间里经过努力很快能够完成的任务。更高的目标和任务,希望后世子孙,在我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2、对工作重、难点的认识。修谱工作的重点是结构安排。首次创修中华包氏宗谱,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是,结构安排是绝对不能有差错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今后可以修改和更正。结构错了,后世完善和提高将无从下手。我们要把宗谱的框架搭建好,为后世子孙奠定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这就像盖楼房一样,门窗大了或小了可以修改,如果结构不合理,改建就无法进行一样。

修谱工作的难点是资料核实、世系辨正与对应衔接。这方面,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不在这里赘述了。只突出说明一点,宋代以前修谱只局限于贵胄大僚,普通百姓是没有宗谱的。因此,我们要创修的宗谱是宋代以前的,其世系资料的收集与审定是特别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是知难而为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有统一了对修谱工作重、难点的认识,才能将注意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关键环节上,才能研究和制定好对策,避免走弯路,做到事半功倍。

3、对时间问题的认识。时间是由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工作任务是个常量,工作效率是个变量。但是,在人们的认识不同的情况下,工作任务的“量”也是不相同的。工作任务是受工作质量的期望度影响的。对工作质量的期望度越高,工作任务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工作质量的期望度是必须统一的,在工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或波形执行。在统一了大家对工作质量的期望度后,工作任务就成为常量,而工作效率始终是变量。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的时间就短;反之,就长。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编修人员的思想、身体和业务素质,参加编修工作的人数,编修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各地、各宗支及广大宗亲的支持与配合,后勤保障程度等等。我在龙山修谱的实践证明,没有人愿意长期耗在里面。一年还可以,两年就有点着急了,三年就感到厌烦。大家巴不得一下子完成任务。到那时,需要强调的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4、对族谱收集的认识。宗支族谱收集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大收集、大汇总,对编修统谱就越有利。但是,对于编修工作来说,不是非要等到所有的宗谱都收集齐全了,再来进行。反映主干世系脉络的宗谱收集到了,就可以着手编修。我们首次创修的宗谱,不可能将天下所有的包氏宗支的信息全都收录进来。在编修世系谱的过程中,相信收藏宗谱的宗支得到全国统谱的消息后一定会将宗谱送交过来。除非他们不想进入总谱,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进入包氏大家庭,是天下所有包氏宗支的夙愿。

    5、对世系疏理与支系衔接的认识。世系疏理与支系衔接,是难度最大的问题。影响世系疏通和支系衔接的因素,主要是宗谱的质量,即宗谱反映客观事实的状况。在那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的年代,经由无数人编修的历时数千载,涵盖华夏包氏宗支的族谱,都能达到世系不紊、脉络清晰、事实准确恐之难矣。估计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一是容易疏通,很好衔接;二是经过调研,并与宗支商量,可以疏通和衔接;三是宗支不同意疏通与衔接意见,需要进一步做工作;四是世系错讹太大,祖源不清,无法疏通与衔接。解决以上问题,我的意见,一是可以设计一套科学的编辑技术与方法,如增加“祖源不明支系”和“有争议支系”;二是建立权威的专家组,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的结论性建议;三是要求大家有一个对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对首次创修“统起来比不统起来好”的目标期待。

6、对保障条件的认识。干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即人、钱和规则。人,是第一位的。有人,才好干事,是人才,才能干好事。而修谱需要的人,必须具备与修谱相应的能力。找到一个能干的人,比筹集一大笔钱还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选拨人才,找对的人,来干对的事。各地要积极推荐人才,编委会要挑选好人才。人到一起来了,也不一定能干成事,更不一定能干好事。其中两个关键因素决定成功与否,一是要有游戏规则,就像打扑克一样,没有规则就打不成牌;二是加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即使有了好的规则也不一定执行得好,也会乱套。人多了,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就不像打扑克那样简单了,没有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与指挥、工作过程中坚强有力的管理与监督,也是很难干成事、干好事的。修谱委员会或曰编纂委员会,必须明确我们的领导对象不是面对面的人,更多的时候是领导不能见面的工作队伍。我们必须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策略、大手笔;不能只有本人一个头脑,而是要有一个“智囊团”,要用一班人的头脑来扩大自己的头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当然,也不是众多头脑“和的商”,而是与领导和管理科学要求的一样,要有综合大家意见的能力,要有超凡的判断力和依靠专业人士的睿智。不能只有政治性的思维,特别要有事业性或业务性的头脑,一切以办好事情为出发点和目的;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班人。这班人不仅个体优秀,而且结构合理;不仅要懂得用制度管理,更要善于用感情管理,在使用好人才的同时,要爱才、惜才、关心人才。所以,光有人才也不够,还要在这些人才中挑选一班好的领导人,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保证人的团结、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的有条不紊。建设好这样的领导班子,就要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智囊团作用、实行集体领导的机制。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编修中华包氏宗谱来说,钱是非常重要的条件。目前影响筹集钱的因素可能是:组织的信誉度,修谱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领导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方法。这些都是与人有关的问题。钱是靠人去弄的,规则也是靠人制订和执行的。统谱的质量与速度都是由人决定的。所以,我说“人,是第一位的”。

7、对工作基础的认识。如果从2009年合肥第二届包公节提出创修中华包氏宗谱算起,至今已有四年了;要是从1999年合肥第一届包公节建立中华包公后裔字派论证小组算起,至今已有13年了。我们今天的工作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着的。无数宗亲,为了中华包氏统谱大业,默默地做着无私的奉献,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首先,建立了宗亲理事会,搭建了宗亲交流联谊的平台;其次,建立健全了组织章程,确保了宗亲会运作的规范化;第三,启动了修谱工作,建立了修谱委员会,制定了修谱章程和条例,收集族谱140余套,整理了统辈百字文;第四,建立了基金会,探讨了集资途径,开展了筹集修谱经费活动;第五,收集整理了包氏传统文化资料,为创修中华包氏宗谱和弘扬与传承包氏思想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第六,摸清了很多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七,锻炼了队伍,发现了一些人才;第八,地区和宗支的宗亲活动有声有色。部分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宗亲分会,不少宗支成立了修谱委员会、宗亲联谊会、族委会、祠堂管理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等宗亲组织,开展了寻宗问祖、宗亲联谊、祭祀先祖、续修宗谱、修建祠堂、弘扬与传承包氏文化等活动。这些工作,都对创修中华包氏宗谱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8、对制定方案的看法。编修一部怎样的谱和如何编修这样的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我们对谱学知识与规律都不太熟悉,宗亲之间水化水平、专业知识和修谱经验参差不齐,对修谱工作关心的程度与角度都不同,在这种情势下,我知道对这个问题提出看法,不仅很难统一认识,而且还会遭受众多非议。因此,我的方案现在才拿出来,已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深知,不拿出修谱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无法进行。我甚至认为,制订一个好的修谱方案,其实就是修谱成功了一半。不怕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即在于此。我的这套方案酝酿并形成于第二届扬州宗亲代表大会期间,当时是制作成课件的,与旭初主任和生朝等宗亲进行过交流,由于某种原因,在大会上没有完全呈现。后来,在肥东会议期间再一次与旭初主任进行过当面交流。去年,向文钦会长作过汇报。

如何制定方案,我曾提出两个关注点:一是参与的面要广,人要多;二是参加的人要用心用脑。所有参加方案讨论的人,不要求人人都拿出方案,至少必须要有自己的成熟意见,不能做旁观者,更不能只当评论员。如果只是身入其中,则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方案或意见的。编修一套全族共享的族谱,关系到每个族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大家都予以关心。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大家都用心,齐鼓劲,才能实现族人的心愿。我诚恳希望广大宗亲对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不要不动脑子地欢呼赞扬或提出批评,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必须“心”入其中,站在主人翁的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部高质量中华包氏宗谱的玉成,是全体族人心血的结晶。只有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族人都站出来,用心用脑地提出方案,参加讨论,献计献策,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修谱方案。

 


分享按钮>>【包氏网新闻】顾问委员会工作条例
>>燕氏网关于评选2013年燕氏十大新闻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