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氏名人楷模】沈阳房地产界领袖人物之一弓超

    中华弓氏网 2014年9月22日 云居搜集


弓超,男,辽宁沈阳人,1969年出生,格林豪森房地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曾任格林豪森集团副总裁,1992年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专业毕业后做现场技术员,后进入销售部。长于策略谋划,多有脱凡出俗的弓氏言论在业内产生强烈反响,是沈阳房地产界颇具号召力的领袖人物之一。


弓超:二线城市掘金者


认同自己

   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6年前,一家晚报这样形容他当时的生活:喜欢跑步,枯燥的1个小时换来23个小时的畅快淋漓;喜欢读书,书房就是他的独立王国;喜欢旅游,开着车奔向未知的远方一路探险……眼前的弓超是一个很“炫”的地产人,爱玩,爱时尚,爱在做地产的时候搞出很多新花样。

   其实他还喜欢写作,只要有所感悟,他就会写下来。他的文章大致分三类:与工作有关的,大多是关于房地产业的专业文章;与生活有关的,比如游记、见闻、生活散文;与内心有关的,这类文字多以诗歌或散文的方式出现,对生命、爱、痛苦、孤独、忧伤等人生主题进行探究。

   他的文章在沈阳的地产圈里有不小的影响力。每当房地产业政策有变,很多人都希望打开他的博客,看看他的逻辑分析。他的一些文章被广泛传播,比如写于2012年夏天的那篇《假如我就这样过去》。

   一些人说他的文章比较“大”——看起来让人头大,比如《何谓生与死》、《爱是什么》、《人如何能幸福》、《什么是智慧》等等。

在近期一篇名为《我的生活》的文章里,他贴出茶具、红牛饮料和高尔夫球的图片。三种物件,有先有后,倒是当下他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和6年前一样,弓超还是那个很“炫”的地产人,爱玩、爱时尚、爱在做地产的时候搞出很多新花样。

   不过他却认为自己变化很大,“有时候喝红牛,有时候喝清茶”。

   2010年,他辞去沈阳格林豪森地产集团副总裁一职,随即以格林豪森房地产经营管理公司为名号,开始了自主创业。

   一方面,原来的地产公司是甲方,他代表甲方,乙方是购房者;现在他是乙方,是为甲方——地产公司——提供服务的。而另一方面,对于他本人来说,原来他是高级职业经理人,给老板打工,是乙方;现在自己做了老板,也就成了甲方。“在事业上,我从甲方变成了乙方,又或者是从乙方变成了甲方。”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儿乱。

   “甲方和乙方的互换,让我的变化不小。”弓超说,原来干地产开发,操心产品,操心质量,操心售后,当然更操心老板和资金带来的压力;现在干经营管理公司,开发公司的那些压力都不必再操心,自己服务的“老板”也由一个变成了多个。

   好像老板多了,更有压力了吧?

   他有点得意:“不一样。不一样。原来你必须为一个老板负责,活儿干不好不行。现在,你为那么多老板干活儿,其中一个如果不喜欢你,不还有那么多嘛。”

变化的不止身份和角色,还有体重。通过打高尔夫球和健身,他的体重从3年前的90多公斤下降到70多公斤。如果有好友赞美,他还会偶尔秀一下自己的胸大肌。

   “我是乙方,现在不用参加那么多的饭局了。”他说,能推的都推掉。

    3年来,他的心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他说自己平和多了,一开始为了做好工作,为了发展,为了个人价值的提升,不服气,天天想,时时争,现在他认为人应该把成功定义在成长上,“只要你有一颗平和的心,你就是成功者”。

   他说原来是不挣钱就睡不好,现在,不挣钱也没啥了。

   他说原来是一遇到困难就焦虑,现在也会想,但不焦虑了。

   他说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王石、冯仑,不需要马云,他们的路别人走不了。世界需要给大家指一条能走的路,需要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看重普通人的成功,这样大家心情才能安稳。再成功的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大家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最终修炼的都是灵魂。

   “成功者的标签不是财富、权力和荣耀,而是内心的充实。”他说,只要你是平静的、喜乐的、认同自己的,你就是一个成功者。成功者就是对自己的认同。

   自我认同感是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有学者据此认为,自我认同感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主要标尺之一,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而信心和自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础。

   弓超认为,是时间让他拥有了这种“个体的跨时空的、内在的一致感和连续感”。而这种感觉,让他在叙述自己过往的时候,显得很平静。

“21年了,我还在车上”

   1969年,弓超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学,中学,大学,工作,他一直生活在东北这座二线城市。他喜欢沈阳,“沈阳哪里都好,就是4月和10月不供暖,感觉有点冷。——也就差这点儿。”

   他在沈阳成功,当然也在这里遭遇挫折。

   198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失败。次年,他考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主修工民建。1992年,他进入辽宁建设投资公司,任甲方技术员。很快,因为头脑灵光转到销售部任经理。

   1994年,部门经理弓超磕磕绊绊起步。因为不懂销售,所以就四处买书,销售的书,CI策划的书,地产管理的书,边干边学,逐步成熟。

   1996年,深感国企人事掣肘的弓超主动请辞,应聘到民企和光集团,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两年后,和光战略调整,砍掉房地产业务,他只好离开。

   1999年元旦,他失业在家。这一年,一个自信者心里承受着从来没有过的苦痛。他后来这样记述离职时的情形:那天下着雪,我把我的办公用品和电脑整理完毕,装上了车,我都没有勇气回头在看一眼我的办公室的窗户。从此我进入到了我一生到目前为止最为灰暗的一年。

   同年底,应聘进入民企格林豪森地产,从销售经理做起,直至集团副总裁,他把这家区域性房地产公司做得风生水起。

  “站在某一个角度看,无论成功与失败、光荣与耻辱,任何事都有它的价值。”弓超说他很感恩,上手就干建筑业,和同学相比,自己一脚踏进的就是一个好的行业;自己很幸运,一步登上的就是一趟快速的时代列车,而且搭上的还是前面的车厢。

  “除了能干房地产开发,别的事我也不明白。如果说我有点成功,那就是毕业21年了,我还在房地产业,还在车上,没给甩出去。”他有些感慨,“从1992年到现在,跟我同期进入的人很多都出局了;后来认识的人,也有很多人出局,特别是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不好做,人力变动自然就更大了。”

   20年间,越来越多的国企和上市公司进入房地产这个炙手可热的行业,市场竞争在加大。带领民企攻城拔寨的弓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私企老板的敬业精神、地方人脉、灵活性和冒险精神,都是国企和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难以企及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个城市,民企地产公司产品热销和利润率并不输于他人的内在原因。“除了规模,民企做什么都不差。”

   2010年,年过不惑的弓超向效力10年的老板提出去做房地产经营管理公司。老板应允,并支持新公司使用“格林”品牌。公司就此起步,主攻房地产销售代理、项目融资、产品策划等。

   同年,公司与韩盛地产合作运营“格林英郡”项目;2012年,与恩德地产合作运营“格林英郡·香颂”项目,与辽宁报业集团合作“格林喜鹊花园”项目;2013年,“格林东郡”等3个项目启程。自立门户3年,手中项目6个,新公司初入江湖,立稳脚跟。

   “经营管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弓超说,人到不同年龄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现在到底要什么?自由。自己干经营管理公司,原来和老板是雇佣关系,现在则是合作关系。

   原来跟着老板干开发,做甲方,现在与其他公司合作地产经营管理,做乙方。他说做乙方很快乐:一不怕投诉,原来网上一有投诉,就着急,就得马上去处理,现在跟我没啥关系了,不着急了;二没资金压力,原来搞开发是公司直接圈地,房子盖起来再还银行的钱,现在首先必须用真金白银去拿地,然后筹资开发,压力太大了;三,原来伺候一个老板,非常在乎,很紧张,现在老板多了,好像可以得罪一个两个,情绪放松多了;四,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去打球,去旅行,去做慈善。

   不过,做乙方也有不爽的地方,“有些项目不能完全按你的想法儿去做”,这让他感觉有点儿难受。

二线掘金者

   在中国的房企经营者中,有些只爱一线城市,有些偏爱二三线城市。弓超属于后者。他的理由是:民企没必要去一线城市搅和,水那么深、那么浑;在二线城市运营地产项目,可谓逍遥自在,而且机会年年有。

   他举例说,一个人口七八百万的二线城市,每年至少新增10万个家庭,这意味着每年要开发700 ~ 1000万平方米的住宅,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个商机在未来的20年会一直存在,所以只要好好做,地产商就会有机会。

   想清楚这个逻辑后,掘金者圈定战场,营销战依次展开。

   1994年,辽宁建设投资公司开发了一个小区。弓超参照北京房交会的做法,编写了沈阳的第一个楼书。随后,他烧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把火,6月份在党报上做了半个版的售楼广告,广告词极为煽情:XX花园小区十大经典,卫星电视,庭院式绿化,物业管理服务,铝合金门窗,两水两气,三进深大开间……结果一举打开销售局面;第二把火,8月份推出电视节目《开心一小时》,楼盘持续热销;第三把火,9月份又参与电视节目《观众点播》。“三把火”共投入资金7.5万元,5个月后,楼盘售罄。

   1997年,他主导和光地产开发的和光园项目。当时沈阳房地产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和光园创造了很多值得业内记忆的东西,比如这是沈阳的首个精装房项目,沈阳的第一个小公寓,第一个“空中别墅”概念(举架5.2米,两层,中间客厅挑空),第一个在报纸上做户型广告的项目。结果楼盘热销。

   此后,弓超加盟格林地产,负责产品和销售。2000年初,他半路接手格林豪森项目的销售工作。这个产品是期房,设计有些超前,地下车库,人车分流,加之地段好,是当时沈阳最贵的楼盘之一,因此之前卖得并不好。当时沈阳的楼盘还没有人会玩“你要还不买,房价就还涨”的游戏,他接手后,运用价格心理和饥饿营销策略,逐步提高产品价格,结果销售一路飘红,当年10月就完成了公司全年的销售任务。

   沈阳楼市逐步热络是2002年以后,这一阶段群雄并起,越来越多的全国性房地产商和央企加入其中,比如万科、中房、保利、中海、恒大、碧桂园等。格林豪森项目结束后,弓超开始着手另一个新盘格林梦夏,这一次,与万科地产狭路相逢。

   两个楼盘紧邻,万科开发在前,格林开发在后,2003年梦夏项目开盘又遭遇非典,该如何与巨头竞争?

   在产品上,格林梦夏是沈阳第一个推出一楼赠送地下室的楼盘;在广告策略上,第一个采用三维动画的广告方式;在定价策略上,不收所谓的定金,一楼到六楼不分楼层,都是一个价,先购先得。方案一公布,一些购房者为了买到好的楼层,抢着交钱下定,结果第一期700多套住宅,售楼员戴着口罩用了不到两个月即售罄。

   弓超加盟格林后的第三个项目,是小面积公寓,东西南北朝向的房子都有,一些户型只有北窗,这样的房子在沈阳很难卖。这一次弓超选择主攻“年轻派”,起名“格林自由成”,广告主题“年轻的恋人一起喝香槟,一起看电影,一起购物……一起生活”;在售楼处一举推出14个风格各异的样板间,供年轻的购房者参考,有的样板间极炫,一进门竟然是一个双人大浴缸,若想进屋,需要绕行……结果项目大卖,自由成投资6千万,利润过亿。

   格林自由成运营成功后,“弓氏地产营销学”中“首先要有售楼处”一章,基本明晰。在弓超看来,民企搞开发,应该特别重视“首先要有售楼处”的问题。售楼处不仅事关产品展示、销售展开,更事关资金的运营。地块儿围挡一完工,项目的售楼处就该建起来,因为这样开发商就有了和客户说话的平台。他举例说,卖期房,有人问你价格,就可以先喊8000;后来项目资金一旦紧张,就可以喊一次性付款6000;再后来,可以卖6500,条件是付利息给购房者。如此这般,资金就来了。一年后,房子起来,钥匙一交,钱货两清。

   2005年之后的弓超,对地产、营销和沈阳市场愈发了解,他的工作状态渐趋从容,心情也逐渐转向平静。在此后主导的格林SOHO、生活坊、翡翠城、春晓等一系列项目中,他平中见奇、举重若轻,让“格林系”在沈阳经济区的8个城市中声誉日隆。这其中,格林生活坊的成功运营,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格林生活坊位居沈阳长白岛,对面是万科地产的大盘万科城。两者几乎同时开工,生活坊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万科城100余万平方米,两地块儿容积率均为2.5。这是格林与万科的第二次遭遇战,如何在这个最强大的对手面前抢占市场、赢得先机、实现热销,带着这些问题,弓超选择了连续8天的跨省疾行。

   回来后,一处以现代中式建筑为格调的大型住宅区诞生,社区由多层、小高层、高层、CITYHOUSE等项目组成,灰墙黛瓦、马头墙、人字型屋面、下沉式广场、园林式中庭观等传统中式建筑符号遍布社区,市场反应大好。

   在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上,生活坊反“万科城之道”而行之:万科城做洋房,生活坊就做中式建筑,模样不同;万科城第一期时的容积率为1.4,低矮洋房居多,生活坊就把第一期、第二期的容积率提升到3.3,全部为高层,这样一来价格优势就凸显出来;万科城突出的是大面积的园区绿化环境,生活坊则第一个采用“偷面积”的做法,把阳台、飘窗、露台一并赠送给购房者。结果生活坊成功突围。

   现在,万科城的尾盘基本上都是高层建筑,而格林生活坊的建筑却以二三层高端住宅产品为主。

   自主创业后,弓超的状态更加自由奔放,工作也更大胆、更轻灵。因为公司很少涉及产品开发,因而他在产品创新上慢下脚步,在项目前期融资、后期营销方面力推创新。他联合多路资金,为“死盘”再融资开辟新路。他组建派单“流动哨”,开发新房销售连锁店,为公司代理销售的多个地产项目寻找更多的潜在客户。

   他说:“地产是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行业,但首先它是一个有着明显地域特征的区域性行业,因此,我看好二线城市的未来。我也同样看好沈阳的未来。”

   一篇二线城市掘金者的成长笔记,同样也是一座二线城市20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城市,在中国超过35个;这样的掘金者,更多。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弓氏名人楷模】山东威高集团之执行董事弓剑波
>>【弓氏名人楷模】国家烹调技师、烹饪大师弓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