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阜城县东伊村伊氏来源

    中华伊氏网 2012年12月14日 万家姓


编者:2010年6月11日,伊家人超级QQ群66564976中的伊氏家人“邪不压正”发来了有关伊家人的资料,今传至网上,供家里人参阅。

 

 


我的家,河北省阜城县东伊村,东伊村是新名,是从原先一个整体的伊家村分出来的,现在分成了东伊、西伊、北伊三个自然村。老伊家村两千多口人,村中90%的人家都姓伊,村中的其他姓氏也都是伊姓的亲戚,与伊姓都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小时候听老人讲,阜城县城东街姓伊的跟我们也是一家,都是同脉同根,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


 


老祖宗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分成了四大股,阜城县城东街姓伊的是其中的一股。


 


老人们还讲,老祖宗当年在明朝当兵部尚书,据此推断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所以村中的人提到祖宗都习惯说“兵部爷”咋长咋短。小时候老人经常给我讲起兵部爷的故事:兵部爷祖籍山东肥城伊家沟,父早亡,灾荒年母亲带其逃荒改嫁姓赵的,所以祖宗小时姓赵,后入朝为官,想起自己的身世,又改为姓伊。老祖宗本是文官,但是在朝中受奸臣陷害,让其带兵戍关,外族以邪术用纸人纸马攻其,眼见兵部爷兵败,此时天上来了一片云彩,云中站立一红脸将军-关公,顿时下起了大雨,把外族的纸人纸马都浇瘫了,遂胜。


 


历经朝廷的险恶,后来老祖宗给后代发下毒誓:千年不上朝,万代不为官。老祖宗归居乡里后,想起自己当年战场上被救的经历,请工匠开始修关公庙,工匠塑了好多尊佛像,让老祖宗看,都被老祖宗否了,说不像。一帮工匠也愁坏了,有天中午工匠在庙檐下小憩,突然下起了小雨,工匠们睁开朦胧的眼睛抬头看天,只见天上一片红云,云朵的形状酷似关公,工匠们赶忙按云彩塑像,像塑好了,请老祖宗过来看,老祖宗捋着胡子点点头说:有七分真相


 


还有的老人说,老祖宗不在朝为官后,在山东德州为官,相当于现在的德州市市委书记一职,多年前德州市里还有座关公庙,有老人讲是姓伊的家庙。


 


以上这些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究了。但是有些是真的:我们村姓伊的族谱,还有老祖宗的官服画像。前些年,父亲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族长都把老祖宗的画像挂出来,全村的人都去祭拜,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老祖宗的画像就遗失了,其实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落到谁家了,但是事情过了多年,都无有了确切的根据,也就都不愿出来揭穿这件事了。但愿现在这张画像的所有者不要把全家人的东西只作为个人家的私人的文物来出售和储藏,有朝一日我能见到这张画像祭拜一下。至于家谱,我听说有好多本,原始的,后来村里族长组织人抄写的,还有自己个人抄写的。但是我一本也没见到过,这些东西都已经作为文物,被所有者藏得严严实实的不愿再透露出来。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从阳谷去泰安碰到了两次跟我的姓氏有关的幸事,一是,路过肥城我在肥城县城里见到了伊家沟批发市场;再是在登泰山的盘山路上,我见到了明朝嘉靖葵亥年(1563年)署名松鹤山人 伊介夫的书法石刻,当时我靠着巨石兴奋的照了张相。回家后有长辈看到照片后说:“这不是老祖宗写的吗”。我这才知道老祖宗叫伊介夫。


 


因为自己的同姓很少,出门能碰到个同姓的感觉很惊奇,很亲切。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的上网查跟自己姓氏有关的资料。当我输入“伊介夫”,在网上弹出的链接中我也找到了与老人传说相符合的一些东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六月戊午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尚书杨博言:秋防期迫,臣谨以便宜指挥各兵备官分地画守,天津兵备副使雷梦麟驻石塘岭,密云兵备副使李尚智等驻古北口,山西冀北道佥事董邦政驻墙子岭,俱各提调本区;蓟州兵备佥事伊介夫驻太平寨,提调太平、马兰谷二区;霸州兵备副使温景葵驻燕河营,提调燕河、石门二区;昌平兵备副使粟永禄驻昌平,提调镇边、黄花镇二区。则令人自为守,俟入冬解严后,核其地方有无失事,以为功罪。得旨允行。(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ublic/index.php?B_ID=3197)

 


嘉靖三十八年(1559)正月初一日,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元吉等,劾奏诸边臣侵冒不职。世宗降旨:近年边粮给发数多,管粮官任意侵费,以致钱粮亏折。原任管粮郎中高光、主事刘崇文俱革职,逮京问罪;原任蓟州巡抚佥都御史马九德,保定巡抚副都御史艾希淳革职闲住;密云原任管粮主事马濂降一级调外;原任管粮郎中等官董策、曹麟、王守志、王汇征、王霁、李侨、张邦彦、丘纬、继璿、冀练、李郁、张峰、胡志和、刘鲁生各降二级;蓟州兵备副使伊介夫、张子顺、杨胤贤各夺俸三月。(http://www.gg-art.com/history/1.php?dynastydetailid=2517)


明朝时的兵备道,全称为“整饬兵备道”,主管兵备事宜,始设于弘治年间,隶于总兵。但明朝时的兵备道不是专缺,而是由布政司、按察司二司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兼任。因此,出任兵备道的这个人的品级,是以他本身的官衔为准。明朝时,布政使司的参政是从三品,参议是从四品;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四品,佥事是正五品。比如某兵备道,他的本身官职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他的品级为正四品。

明朝时知府是正四品,老祖宗戍边时是正五品,戍边后给个正四品的知府应该是正常的。老人传说老祖宗曾经在德州当过知府我感觉应该是事实。

我们家谱辈分的排序是:林 布 洪 基 世 敬 忠 显 仁 章。我只知道自己在世字辈上。

 


因为没见过家谱以上大部分都是我听到的长辈们的传说,有不妥之处还忘同家人指正。愿我们姓伊的家人越走越近,越来越团结。

 


分享按钮>>全国各地的伊氏辈份
>>伊氏郡望堂号与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