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文化古迹】武氏来源的考究说明

    中华武氏网 2012年12月27日 万家姓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宗旨!

 

综合《百家姓探密》及有关资料等,考知武姓来源有四:
一、是用国名作为姓氏。夏朝有个侯国叫武罗国(一说夏朝有大臣名武罗),后来国亡,子孙就用国名“武”字作为姓氏。见《世本》。夏朝武罗国在3700多年前(在今广西北淳县北)。是我国复姓之一无谱系,绝大多数姓氏书中都不于承认,为非武氏之源,都以武姓对待。
二、是出子姓,是用祖先的谥号作为姓氏的。春秋时,宋戴公的儿子司空,在公元前766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为“武”,史称宋武公,其支庶子孙以祖上谥为姓,形成武姓一支。用他的谥号姓武。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微子于河南商丘,以奉汤王之祭,建立宋国。宋国是周朝所辖之国名,其远祖先公为汤王,建立七百多年,其传三十六代,到公元前286年。宋亡国后,原王公族人,散居各地,以宋为氏,部分在山西西南形成离石西宋氏望族。而宋武公属正常死在公元前748年后,并非国亡散居,其为商之后裔,前后都继位在河南商丘一带,其说不明与我太原武氏有关联之处。又据宋载公子考父“采食于华”(陕西华阴县一带),该应为陕西人。对此历史学家这样认为:唐朝的谱学家柳芳之、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和清朝的张澍等人,都认为此说欠妥,以“武”为谥者多矣,何只宋武公。故自属存疑。
三、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周东平王少子出生手心有篆字“武”纹,遂以为武氏。虽与《山西通志》说同,但《姓纂》系唐憲宗(806-820)年间问世,目前尚未发现隋唐以前,有此类说法之典籍可证,就我国各姓氏由来,依据《风俗通》所述九类。《通志》细分姓氏来源有二十七类,都无此类得姓之说法,故宋人郑樵斥为“谬论也”。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亦认为“其说妄”。《百家姓探密》中还写“为周朝世代卿士”。可想……
四、有关资料表证:以时间为经,最早有力为证的是:汉敦煌长史《武班碑》记述,系殷王武丁之后。武班卒于东汉永嘉元(公元145)年,此碑在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内,因长久埋入土中,到宋代初才发现。古今学者一致的看法是:武姓出自殷王武丁是有据的,可信的。至今无人提出反驳意见。今人研究氏族之学,多依从东汉以后之著述,究竟应该以谁为准,历史学家认为主要看古今人的评说。依据《华夏姓氏研究会》资料,以时间事实为依据, 尊重研究会和古人评说,否认光绪版《山西通志》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姓纂》在“大周”武则天死后问世,可见这一说法产生的背景。历史上唐代武氏已经形成一个中心,连少数民族有的也改姓武,笔者认为应尊重事实求同存异。依《华夏姓氏研究会》资料,以武丁为氏综合充实列表考究,表中对照山西省《武家庄传奇》中,附录《山西文水武谱》二门有异,改动后个别名字之所异仍保留望后求正。故综合充实列表如下:
武 氏 始 祖 世 系 辑 要 表
武 丁(武氏始祖)
武丁系盘庚孙小乙子,为商朝杰出之君主,史学家尊为殷商三宗之一,为第二十代王。殷商都城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在位时用傅说为相饬身修行兴学养老,文治武功均臻极盛。
有盛天子之誉,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一三二九—一二八一年)崩(葬于陈州华西县北),庙号高宗。
(以下迄周秦世系资料从缺,唐后因战乱宋元断谱,不足的是唐代大周以五品以上入谱,虽能反映主干但忽视群体)。
武 虎(或作儒)-汉高祖七(公元前二00)年封梁邹候(《史记.索隐》:梁邹,县名,属济南)。高祖十一(前一九六)年卒谥“孝”。 他出身于沛国(今江苏沛县)成了本武姓著名郡望之一的沛国武氏开基之祖。同今河南济源县,山东济南市,济宁市,济阳县,都是从古名济水得名。为殷商武氏腹地。
以汉高祖七年为起点,下以32年略测辈距,加注列出汉唐宗系:
梁邹候 武亭候 袭候 楣济候 袭候
(山东梁邹县) (主求捕盗贼承望者尉) 敬襄候 顷候 (因耐金问题被定罪国除)
武 虎(或作儒)—→ 武 德 —→ 武 最 —→ 武婴齐 —→ 武山柎 —→
沛国(今江苏沛县)人
-200(汉高祖七年) -168(汉前元12年) -136(汉建元5年) -104(汉太初元年) -72(汉本始2年)
陈留(开封西北)太守
内黄(河南)候太守— 武 尚
司徒长史掌管 临漳(河南)令—
省郡都尉并职太守汝南(河南)太守 人事边郡丞 统太仆鸿护廷尉
武 都 —→ 武 宣 —→ 武 浮 —→ 武 静 —→ 武 烈 —→
(字文达) (字元海) (字伯济) (字文照)
-40(汉永光4年) - 8(汉居摄3年) 24 56(汉建武32年) 88(汉章和2年)
散骑常侍(掌侍奉
规讽,备顾问应对)
(仲)武 韶
九江(今安徽定远县西北) 三国时任魏侍中 (字元夏)
太常(掌礼仪祭礼) 太守(掌治民进 (掌侍从左右赞导 魏时任太仆卿,晋时任
光禄勋— 中叠(掌北军叠门内外, 贤劝功决讼检奸) 众事应对给事) 拜尚书左仆射薛定候
掌宿卫宫殿门户等 掌四域)校尉 临颖(河南)候 南昌(湖北鄂州)候 (左尚书令执事)
武 笃 —→ 武 悌 —→ 武 端 —→ ★武 周 —→ (伯)★武 陔 —→
(字符伯) (字周伯) (字叔夏) 竹邑(安徽宿县)人
上洛(陕西商县)太守
(季) 武 茂
(字季夏)
120(汉元初7年) 152(汉永寿2年) 184(汉光和7年) 216(汉建安21年) 248(三国)
官居平北将军(掌征伐背叛)
太子洗马 五兵尚书(掌选署及奏政尚书文书
(职如谒者, 洛州(洛阳东北) 众事)北魏时受封晋阳公,别
太山太守嗣薛候 威远将军嗣薛候 天子出奉引) 长史(诸史之长) 分大陵(山西文水西北)
陔长子 武 越 —→ 武 铺 —→ 武 嘏 —→ ★武 念 —→ ★武 洽 (太原始祖) —→
注:平北-朔方(内蒙杭锦旗北)
雁门(代县).云中(大同).
马邑(朔县)四郡太守
280(西晋) 312(西晋) 344(东晋) 376(东晋) 408(东晋)
后魏散骑常侍, 北齐殷州(隶隆 后周永昌王谘议 隋时任东都(河南安阳市)丞
本州大中正司徒 尧东)镇远将军 参军 沦州(今河北)剌史
祭酒(学官) 越王长史袭寿阳公 袭寿阳公 赠并州剌史 (字亮齐)
武神龟 —→ 武克己 —→ 武居常 —→ 武 俭 —→ 武 华 (后列四子)—→
440(南北朝) 472(南北朝) 504(南北朝 536(南北朝) 568(南北朝))
(一)武敬真
武士棱----武君雅-
(字彦盛) (二)武敬宗
(四)武怀亮
(始州剌史
建安郡王) (二)武攸绪
(二)武惟良- (一)武攸宜 (二)武崇行
(三)武攸暨-(一)武崇敏
(三)武若询
武温春
(四)武攸望-(一)(不详)
九州郡王) -武 澈
(魏州剌史 (二)武攸归- (不详)-武良臣
武士让-(一)武弘度- (二)武苗瑛
(字 冲) (字怀运) (一)武攸宁-(一)武文瑛 (二)武 异
(三)武 胜- 武 克- (一)武 典
(二)武信忠 (三)武 愿
(三)武攸止--女(玄宗淑妃)
(一)武昕忠
(三)武怀道-
600(隋) 632(唐贞观6年) 664 (唐麟德元年) 696(唐万岁簦封元年)728(唐玄宗)760(唐肃宗)792(唐德宗)
(二)武延祚(光禄少卿邻公) 悍
(二)武承业 -(一)武延晖(驸 马都尉)-
(三)武延嘉(秘书少监公) 斌 (一)武 恽
(二)武元爽- (六) 武延秀(恒公驸马都尉)
(魏王承相) (四)武延寿(燕公卫尉少卿)
(太原郡王) (一)武承嗣-(二)武延义(嗣魏王)
(四)武士彟 (襄王) (一)武延基(古羽林将军)
(字 信) (二)武再思 (三)武延安(刑公光禄卿)
(申王) (五)武延光
(一)武元庆★(一)武审思 (四)武崇为
长 (梁王宰相)-(二)武崇谦
二女 武 曌 (三)武三思 -(一)武崇训(河北高阳郡王)-武继植
三 (号则天) (诗人)-(三)武崇烈(新安王尚乘奉卿)
(四)武求已 (五)武崇操
(河间郡王) (二)武重规-(二)武成艺
(二)武仁范- (高平郡王) (一)武成卿 (字廷顺)㈡武 忱
(云阳令) (一)武尚宾(二)武 敬 (四)武 登-武儒衡-
(三)武载德- (字平一) (二) 武 备 ㈠武 筹
(三)武士逸-- (太仆少卿) (一)武 甄- (一)武 集(字伯苍)
(字 逖) (三)武安业- (二)武 襄 字(广成)(德宗时御史中丞)
(库都郎中) (二)武嗣宗- (三)武 就-武元衡--武翔黄
(一)武志元- (一)武 华
(一)武懿忠----武震殿----武益试

 


分享按钮>>【武氏文化古迹】山东省曲阜市九龙山《武氏家谱》摘录
>>【武氏文化古迹】汾州武姓是太原武氏的考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