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文化古迹】宛洛符氏宗祠

    中华符氏网 2012年12月27日 万家姓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宗旨!

根据历史记载和内乡、洛阳老人们的传说,符彦卿去世后,他的子孙渐渐分居各地,其中有一支在山东曲阜安家落户。大约在北宋末期,有一个叫符景仁的,秉性憨直,身任要职,娶的媳妇是孔家的女儿,生育两个儿子。有一年,由于为权奸所忌,符景仁受到陷害,被罢官处死。他的妻子因为是孔圣人的后裔,被朝廷开恩释放,没有受到连累。内乡东符营、洛阳符家屯村的符姓人氏,代代称呼这位孔氏为“孔氏奶奶”,尊崇有加。“孔氏奶奶”含辛茹苦,带着两个儿子离开曲阜,长途跋涉来到洛阳,选择洛阳通往西安的官道旁一处小村庄定居下来,耕种谋生,这个村庄后被称为“符家屯”。过了几年,由于担心再遭权奸加害而受到灭门之灾,她就让大儿子符绳继续在洛阳生活,而她则“携子至内乡而存嗣”,带小儿子向南迁徙,最后定居于内乡东符营。

 

内乡符氏宗祠

内乡符氏宗祠位于内乡县东符营村南,与孔儒人墓冢相距100米。

宗祠坐北朝南,共三间,为砖木结构。宗祠前有一砖券拱形大门,大门上方镌刻“符氏宗祠”,两边写着“绳其祖武,绵邸百世”,一对大石狮威严地座于门前。宗祠堂屋中间供奉着始祖符景仁、孔儒人以及明清以来八位内乡先祖,两边有十二世书法家符一欧写的对联“溯琅琊符氏先贤执玺印,持金戈经世治国安天下;忆宛洛孔儒夫人教诗书,习礼仪修身齐家惠儿孙”。宗祠建于乾隆48年,光绪29年、民国10年又进行了修缮,全部占地有二亩二分。新中国成立后,由内乡县政府当做公房接管,改为“东符营小学”、“东符营完全小学”。2005年,十三世符明涛创办私立中学,把“东符营完全小学”整个买下,改为“内乡复兴中学”,并对宗祠进行了维修。

孔儒人墓碑立于乾隆48年, “文革”期间,墓周围的参天古柏被残伐,石碑被毁。2011年清明,符明诺、符西柄、符莲娜、符中华、符文海等符氏宗亲重立新碑,缅怀先祖。碑联:巍巍伏牛山千年松柏傲霜斗寒扬正气,滔滔湍河水万代裔孙挞佞鞭奸祭英灵。

原孔儒夫人墓碑记载:“孺人孔氏,夫讳景仁,传闻在宋为都指挥,死于难。氏因携子逃之内乡,殁,遂葬于此,其子葬于莹东北。此余族姓之所自始也”。内乡《符氏族谱》记载:“公讳景仁,宋时人也,生于东鲁,官在都指挥,为国捐身。孺人孔氏,圣门之女,携子至内乡而存嗣。孺人葬于湍河之左,故里之东”。

据洛阳符家屯村中的老人介绍,到了清朝后期,符家屯的符姓人士耕读传家,一度达到鼎盛。当时,西起谷水、东到七里河、北至涧河、南抵南山的绝大多数田地,都归符姓人家所有。符氏家族涌现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有些人考中秀才、举人,外出做官,有些人居乡持家,广施恩惠。

内乡符氏后人在“孔氏奶奶”言传身教下,耕读传家,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望族。乾隆年间内乡《符氏家谱·家训》就有“中乡望族,符氏最久。琅琊分郡,同宗世守。自宋迄今,德泽孔厚。子孙繁庶,千户万口。耕读生理,十有八九”的描述,可见内乡符氏在“孔氏奶奶”的德泽厚被以及孔氏家族思想道德的影响下,耕读生理,子孙千户万口,整个家族繁荣昌盛。现在内乡、西峡(新中国成立前西峡归内乡)符氏总人口约1万人。

内乡符氏非常重视教育。过去,内乡各个地方都有符氏公地,公地每年的收成都救济家庭困难的符姓学生,保证学生们的吃、穿、学费等,还奖励那些学习好的符姓学生。

在内乡县博物馆还保存着一个“崇文毓秀”的匾额,这个匾额是清道光年间内乡知县刘瀛赠予符干卿的。符干卿是当时内乡一名地方绅士,他看到孩子们没有学堂读书,就捐出200两白银,盖起一座学堂。知县刘瀛对符干卿崇尚教育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很赞赏,为表彰符干卿的功绩便赠此匾,以激励后人以此为榜样,支持教育。

 

 


分享按钮>>【符氏网新闻】符节——大公无私的符氏土官宗孙
>>【卜氏网新闻】世界卜氏宗亲联谊总会走进台湾访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