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郦氏古代名人传(三)

    中华郦氏网 2009年5月4日 郦林春


郦勤传

郦勤,行浩六,景秀(玺五公,景辅之兄)之四世孙也。时当元朝后期,出任广州、邳州地方官。侍奉上官,差使部下,都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上官以优厚的礼遇对待他。其后,建明经堂于泰北乡九江之浒,在当地购置肥沃膏腴之地,于是迁居在此(今暨阳街道大侣片郦村),是为郦村始祖。去世后,葬于附七都长澜五马岭之原(今属店口镇湄池片)。
配周氏,县城南门人也,生二子:天兆(稠一)、天赋(稠三)。

郦成传

郦成,字就之,行景二,德祐(贵三公)之长子也。时当元朝后期,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安俗乡七十一都黄龙山(今属浣东街道和济片)。
配方氏,生二子:宗文(友二)、宇文(友五)。 

郦恒传

郦恒,字易政,行景三,德继(贵二公)之长子也。时当元朝后期,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北门外大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西片詹家山村金字山)。
配赵氏,未育。
继朱氏,未育。
续李氏,生三子:伯强(真四)、伯敏(真七)、伯隆(真九)。 

郦昇传

郦昇,字以高,行景五,德祐(贵三公)之三子也。时当元朝后期,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北隅郦家山。
配王氏,生二子:纯(友六)、应麟(友八)。

郦政传

郦政,行景七,德祐(贵三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后期、明朝初年,居住县城西隅后街。
配沈氏,去世后,夫妇合葬龙泉乡三十七都长岭下飞马形(今属璜山镇化泉片)。生一子:经(友九)。

郦仕丰传

郦仕丰,字见东,行景八,德继(贵二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后期,迁居县城西隅登仕桥外。去世后,葬于七十都金村海螺山(今属暨阳街道和济片大金村)。
配骆氏,未育。
继周氏,未育。
续徐氏,未育。
又张氏,生二子一女:集性(真二)、女儿(黄郦氏)、(真十)。 

郦彦刚传

郦彦刚,行志一,德裕(贵四公)之长子也,时当元朝后期,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城郊谢家坞。
配骆氏,生三子一女:孟轾(梅一)、女儿、孟轩(梅二)、(梅三)。

郦彦俊传

郦彦俊,行志四,德裕(贵四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后期,居住居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墓址不详。
配丁氏,生五子:九思(梅四)、九成(梅五)、九范(梅六)、鹏举(梅十)、鹤举(梅十一)。

郦纯传

郦纯,字秉文,行友六。昇(景五公)之子也,时当明朝初期,居住居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正一都马村庵山(今属陶朱街道城西片)。
配黄氏,生四子一女:载(尊七,横街始祖)、征(尊九,白墙庄始祖)、女儿(黄郦氏)、孚(尊十四,蓝社始祖)、良(尊十七,西大路始祖)。

郦经传

郦经,字同文,号史庄,行友九。政(景七公)之子也,时当明朝初期,居住居县城西隅后街。去世后,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配沈氏,生一子:恩(尊廿二,维新房始祖)。
继胡氏,生四子:惠(尊廿五,维尧房始祖)、忠(尊廿七,秉彝房始祖)、伟(尊廿九,绝嗣)、伦(尊三十,荣华房始祖)。

郦恩传

郦恩,字叔洪,行尊廿二,经(友九公)之长子也。时当明朝前期,曾入绍兴府求学,居住县城西隅,是为维新房始祖。去世后,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配袁氏,生二子:澜(震廿三)、泳(震廿八)。

郦惠传

郦惠,字叔恩,号德庵,行尊廿五,经(友九公)之次子也。时当明朝前期,居住县城西隅,是为维尧房始祖。去世后,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父母墓地左侧。 
配傅氏,生四子:涣(震廿一)、滔(震廿九)、浣(震三十九)、浃(震四十三)。

郦忠传

郦忠,又名秉彝,字叔度,号器亭,行尊廿七,经(友九公)之三子也。时当明朝前期,居住县城西隅,是为秉彝房始祖。去世后,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配刘氏,生五子:潮(震三十三)、深(震三十五)、源(震三十八)、澄(震四十)、业(震四十四)。

郦伦传

郦伦,字叔仁,行尊三十,经(友九公)之少子也。时当明朝前期,居住县城西隅,是为荣华房始祖。去世后,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配毛氏,未育。
继娄氏,生一子:演(震四十六)。

郦礼传

郦礼,字仰湖,行萃六,忠(尊廿七公)之六世孙也,开始详细记载生卒时间。生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四月初八日(1546年5月7日)。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卒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七月十六日(1615年8月10日),享年七十岁,葬于县城北隅鹞鹰山(郦家山)。
配毛氏,生于嘉靖二十七年戊申九月廿五日申时(1548年10月26日下午)。卒于崇祯三年庚午五月十二日辰时(1630年6月22日上午),享年八十三岁,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生六子一女:良栋(豫一)、良木(豫三)、良椿(豫六)、良梗(豫九)、女儿(翁郦氏)、良槐(豫十九)、良梓(豫三十七)。

郦会七传

郦会七,行金六,诸暨县东隅杏园(今属诸暨市上江东)人,仕丰(景八公)之九世孙也。生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十月初一日(1562年10月28日)。担任会稽郡乡宾,经历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时代,叠遇隆恩,钦赐六品冠带。进入清代后,跨越顺治年间,卒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月初二日(1687年11月6日),享年一百二十六岁,葬于横塘坞(今属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片)。配祝氏,生一子:胜道。

郦嘉麟、郦嘉凤兄弟合传

郦嘉麟、郦嘉凤,兄弟二人生活于明代末年。他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时值严冬,滴水成冰,河面封冻,船只受阻,忽见一位书生衣单食乏,受困于此。问后方知他也姓郦,浙江诸暨人。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
时隔三年后,兄弟俩妻亡子幼,生活日益艰难,曾一度随同诸暨的同宗书生来到浙江谋生,在诸暨娶妻生子,再成家业,历时达十余年。其后兄弟二人返回丹阳,择丹阳县北门外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生三子:嗣方、嗣椿、嗣祐。嘉凤生一子:嗣正。
嗣方定居大英山彭家村;嗣椿迁居云阳镇荆林村;嗣祐迁居王德庄;嗣正迁居延陵镇柳茹村。

郦良梗传

郦良梗,字瑞吾,行豫九,礼(萃六公)之四子也,生于万历六年戊寅四月十三日(1578年5月19日)。居住县城西隅后街。卒于天启七年丁卯九月初四日(1627年10月12日),终年五十岁,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配钱氏,生于万历十年壬午六月初三日(1582年6月22日)。卒于康熙六年丁未五月廿九日(1667年7月19日),享年八十六岁,葬于山阴县四十一都清化天乐乡旗脚山(今萧山区临浦镇境内)。生四子一女:元龄(恒十)、遐龄(恒十四,崇本堂始祖)、女儿(冯郦氏)、望龄(恒十七)、月龄(恒廿二,紫山下始祖)。

郦明贵传

郦明贵,字宪吾,恒(景三公)之八世孙,生于明万历十八年庚寅五月初七日寅时(公元1590年6月8日黎明)。自幼才智过人,待人诚恳,恪守伦理法纪。年纪才十岁,不幸失去了母亲,就以自己创业为志向。经过数年奋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赢利,拥有丰厚的收藏,于是单身从诸暨县城迁往泰南乡江龙村居住。
他乐善好施,遇到饥荒岁月,就安排米粥赈灾。平时建造房舍,修补桥梁,前后捐献资金达到数百两黄金以上。还要安抚穷人的孩子,让他们成家立业。卒于清顺治十五年戊戌二月初三日子时(1658年3月6日凌晨),享年六十九岁。
配刘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三月十二日亥时(1597年4月27日深夜),夫妇相敬如宾,双双长寿。卒于清顺治十四年丁酉七月初十日申时(1657年8月19日下午),享年六十一岁。合葬廿里牌乐义坞官山。生一子:廷圭(铨廿一);一女(嫁于泰南乡江龙村书生章晋侯)。
他的儿子廷圭,也是气宇轩昂,不同凡人。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乐善好施。
他的孙子们都能够名列县城的学府,在文学艺术界扬名。人们都说,这是明贵公当年乐善好施,积下的功德,使得子孙得到好报啊!

郦应科传

郦应科,字永锡,号继峰,行豫又三十五,忠(尊廿七公)之七世孙也,生于万历十九年辛卯九月初九日(1591年10月25日)。居住县城西隅后街,是为茂荆堂始祖。卒于顺治十一年甲午正月廿六日(1654年3月14日),终年六十四岁。
配翁氏,生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十一月初十日(1592年12月13日)。卒于顺治六年己丑八月十八日(1649年9月24日),终年五十八岁,夫妇合葬正一都窦山。
继邱氏,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二月初五日(1615年3月4日)。卒于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廿七日(1680年4月25日),终年六十六岁,葬于正一都徐家坞。生四子一女:承宗(恒三十九)、女儿(徐郦氏)、光宗(恒六十四)、可宗(恒七十七)、启宗(恒九十七)。

郦遐龄传

郦遐龄,字君所,行恒十四,良梗(豫九公)之次子也,生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九月十三日巳时(1606年10月14日晌午)。定居县城西隅后街,是为崇本堂始祖。卒于康熙九年庚戌六月十八日申时(1670年8月3日下午),终年六十五岁。
配何氏,生于万历三十年壬寅十二月初九日子时(1603年1月20日凌晨)。卒于康熙二十年辛酉十二月初四日午时(1682年1月12日中午),享年八十岁,夫妇合葬龙泉乡三十五都板桥村象鼻山(今属街亭镇新胜片)。生四子:珥宗(升八)、珍宗(升十六)、瑞宗(升廿七)、璟宗(升四十四)。

郦月龄传

郦月龄,字恒所,行恒二十二,良梗(豫九公)之少子也,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六月初六日(1612年7月4日)。迁居县城紫山下,是为紫山下始祖。卒于康熙十八年己未二月廿五日(1679年4月5日),终年六十八岁,葬于金兴乡三十一都会义桥(今属王家井镇)。
配翁氏,紫岩乡六十一都店口人,南京刑部尚书翁溥(谥号荣靖公)之孙女也,生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十二月初四日(1612年1月6日)。卒于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十六日(1673年5月31日),终年六十二岁,葬于同山乡廿一都黄牛坞(今属同山镇)。生四子一女:昌宗(升十四)、恢宗(升廿一)、女儿(斯郦氏)、益偀(升三十八)、益俊(升四十七)。


分享按钮>>唐朝末期温氏的一次大举南迁
>>“温聚源”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