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温氏同保公的治家理念及对温氏家族发展的推动力

    中华温氏网 2010年6月27日 温涌泉


                              石城客家温氏同保公的治家理念及对温氏家族发展的推动力

                                                                         温涌泉

       温同保,字太位,出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7)十一月十二日,出生地为石城温坊檀树下。娶妻赖氏,名贤,生育九个儿子:元春、元夏、元秋、元冬、元尚、元高、元林、元兴、元旺。温同保的治家理念和行动,有力地扩展了家庭事业,并对温氏一族的壮大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不求安逸、开拓创新,温氏家族在迁徙中迅速壮大

        客家民系是一个在迁徙过程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民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即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发生了五次人口大迁徙,大量的中原汉人南迁至赣南石城及其周边区域,然后有的向闽西迁徙,有的向粤东迁徙。在这些区域内,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相互同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终于形成了客家民系。然后客家人又不断的向其它省份迁徙,并不断的向海外播迁。时至今日,客家民系已发展到八千多万人口,其中国内有5千多万人口,国外有3千多万人口。客家民系在迁徙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壮大和进步。石城客家温氏一族也不例外,同样在不断的迁徒、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的完善和壮大自己。温氏祖辈从中原南迁之后,温同保随父亲少四郎(温源宗)居住于石城温坊檀树下,生活过得也算安逸和舒适。他的父亲为团练使,他自己则亦读亦耕。后来由于社会动荡,温坊村地处石城场,外来人口剧增,很难有更大的发展。温同保在游学期间曾到过岩岭堂下,被那里的山青水秀旖旎风光、肥沃的土地所吸到。为了发展家业,为了壮大氏族,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不错的家园,携家迁到堂下村,开创新的家园。据温氏族谱载:“温同保生于石邑丰义里(即温坊村)。早年承父教习童子试,补生员。因避世乱,于后梁开平三年己巳(909)移居柏林里野芋窝(今堂下村)。开地草创、伐木营居、尚耕读、勤稼穑、广基业、生息蕃衍,首开奕世之基”。他迁到堂下以后,刀耕火种,建村立寨,广开田土,发家致富。通过辛勤耕耘,开创了较为富育的家业。

        然而,温同保没有满足于现状,更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安于现状,他敏锐的意识到,堂下村毕竟山高皇帝远,交通闭塞,地域狭小,没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要壮大氏族,要使后代有更大的前程,必须让他们走出去,去磨练自己,去发展自己,去争取更大的发展。待九个儿子都成人之后,他不顾妻子的儿女情长,又一次作出了一项重大而又正确的决定,将九个儿子分散立业,自己也隐退异乡立馆教书,以锻炼后一代的能力。他将九个儿子召集在一起,将堂下的祖业交给长子元春打理,其他八个儿子每人分给一定的银两,然后各自外迁,自寻安家立业之地发展家业,待安定之后再向堂下报平安。元夏迁到福建宁化石门山,元秋迁到福建宁化鸟村石下,元冬迁到福建清流温家山,元尚迁到温坊,元高迁到木兰,元林迁丰山夏亨,元兴迁城北,元旺迁小松耸江,九个儿子各自寻找到了新的天地,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实现了父亲温同保的意愿。在其后岁月中,温氏族人承传了这一祖训,选择有利时机和地点,不断地向外播迁,其后代子孙播散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二、耕读传家、增强能力,造就了温氏家族人才辈出

      从石城温氏历史人物上可以发现,自温同保开始形成了耕读传家的理念。温同保的父亲仕团练使,温同保学识渊博,并取得了功名,但他放弃了入仕,而是携家迁到山高皇帝远的堂下,重开基业,过起了亦耕亦读亦教的生活。他深知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文化知识,有了较好的文化知识,做什么事情都能事半功倍。受父亲的影响,其九个儿子除了元尚后来入仕为官,曾任山东付使外,其余八个儿子均属亦耕亦读。他们虽然过着耕读的生活,但是没有放弃对儿孙学业上的培养,后来从同保公的六世孙温革开始,将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造就了温氏族人中进士、举人、贡生、庠生及入仕为官者不断涌现,人才辈出。这正是温同保所开创的耕种不忘读书的结果,他那耕读传家的追求,在后代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三、天时地利、人和心齐,为家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同保公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他深深的懂得,家族要发展、要兴旺、要壮大,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温同保有效的利用了这三要素,并影响着历代温氏族人。

        温同保在风水学上造诣颇深,他在游历期间,发现了堂下村是块风水宝地,只要加以开发和利用,这里完全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繁衍生息之地。堂下,是一块天然的小盆地,四周青山环抱、竹木参天,小溪清泉汩涌、终年不枯,阳光照射充足、土地肥沃,遍山花草树木、风光旖旎,真是一处世外桃园。另外这里山高路远,不易受兵乱冲击,环境极为安静。特别是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里对龙川、靠象山、近龟石、傍甘泉、依蛟潭,吸大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聚成了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这里,非常适合温同保心目中的地利,从而他毫不犹豫的迁居到堂下,重开基业。在这里,确实造就了石城温氏家族的辉煌。

        温同保对地利的严格选择,也影响了他八个儿子外迁对居住地的认真选择。其八个儿子在选择自己的开基之地时,都进行过严格的地理考究,都选择到了自己最为满意的开基之地。同时这种对地利的选择,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温氏族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也包括了对天时的选择。当温同保在温坊已经过上了较为安逸的生活时,突然社会动荡起来,兵乱不断。这时的天时对在温坊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影响。温同保感到天时的严重不利,毅然放弃了熟悉的故土和温馨的生活,迁居到了天时更为有利的堂下开基。历史证明,温同保对天时的判断是极为正确的。当社会较为安定的时候,他又一次利用了有利的天时,将居住在堂下的八个儿子推向了社会,走向了四面八方。温同保又一次抓住有利的天时,让儿子们各自选择自己的地利,开始了人生中崭新的生活。历史的发展证明,温同保的这一次选择又一次为温氏家族的壮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温同保对天时的运用,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温氏族人。

        家庭的和睦,家族的友爱,邻里的团结,以达到人和的目的,是温同保毕生的追求,从他的人生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那种封建社会里,一夫多妻已习以为常,而温同保则终身而一,一夫一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为实现和睦的家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他亲自教授儿孙读诗书、习礼仪、懂道德、尊老幼、爱兄弟,并率先垂范,营造了和睦的家庭氛围。当其九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之后,他交出了管理家庭的权力给长子元春,又鼓励和资助其他儿子各奔前程、自创家业,自己则当起了教书先生,以安享晚年。从而又进一步为儿孙们树起了一面旗帜,更加激励着他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

       温同保为人仗义,救苦济贫,远近闻名。只要有人有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其品德、其情操受人尊重。从而邻里之间,姓氏之间都团结齐心,营造出了极为安定的生活、生产环境。当他隐退之时,因他的学问及人格品质,相邻的福建宁化县中瓦窑,将其请去开馆教书。

      温同保很好的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为石城温氏家族的发展壮大,营造出了最为有利的环境。

四、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以发展壮大家族为已任

       温同保刚迁居堂下村时,这里荒无人烟,完全是一块处女地。他不辞辛劳、伐木建房、挥锄开田、刀耕火种、白手起家。渴了喝一顿山泉水,饿了吃几颗烤山芋。他凭着对家庭的一份责任,凭着坚强的意志,硬是给堂下带来了翻覆地的变化。当家庭较富育时,他同样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文钱,积累资金用于再生产。其妻赖氏,更是勤俭治家的好手。她善良贤惠、相夫教子、视家庭为生命,将家庭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受温氏族人的尊敬及乡邻们的称颂。

       当其几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温同保又鼓励他们寻找新的天地去开垦、去创业、去立家。他的后代遵照父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历程。

        温同保那艰苦创业、勤俭治家的理念,成了石城温氏族人的主要精神之一。


分享按钮>> 来自石城温氏同保祖居地的回音
>> 伟大的同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