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姓在中华民族姓氏中的历史地位

    中华匡氏网 2010年11月25日 网络系统



匡姓发源地:山东济宁 河南长垣

匡姓总体概述:
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七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寻根溯源:
匡姓来源有五:
1、据《风俗通义》、《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鲁匡邑不同于卫匡邑,故城

不详,疑在今山东济宁邹城匡庄即匡衡故里一带;一说即卫匡邑,故城在今河南长垣西南司家坡)之宰

,其子孙以邑为氏。
2、据《尚友录》所载,古有匡国,春秋周定王时有匡裕兄弟七人,俱有道术,盖古匡侯之后,疑匡

国即鲁匡邑。
3、春秋时卫有匡邑,或有以邑为氏者。
4、据《姓源》所载,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故城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旧匡城。一说,在今河南

扶沟),其后以邑为氏。
5、出自他族。今蒙古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匡句须。春秋时鲁国人。原为鲁相施叔孝之家臣,施叔孝于鲁成公(公元前五九零年至公元前五七

三年在位,时为周定王执政后期)时执掌国政,命句须任匡邑之宰,句须清明干练,在任颇有政声,深

得匡邑民众爱戴。句须子孙以此为荣,遂以祖父所任之邑为氏,称匡姓,并尊匡句须为匡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先秦时期,以匡为地名者共有两处,此两处究竟与我国的匡姓家族有没有关系,由于缺乏文献,不

得而知。但匡姓发祥于山东,后世又称盛于山东却是不争之史实。匡姓由鲁人句须而始,战国时齐有将

领名匡章,表明已有匡姓移居山东北部,加之其它源流的匡姓加入,先秦之际匡姓已分布于今山东、河

南等省地。西汉元帝时,匡姓历史上最知名的人士诞生了,他就是少时凿壁偷光后来位居宰相的匡衡,

他是山东济宁邹城羊下村人,说明鲁西南还是匡姓人的分布地带,鲁西南地近安徽、江苏两省,其播迁

于上述之地区应该比较早。据《郡望百家姓》、《姓氏考略》所载,匡姓郡望为晋阳,表明匡姓之大宗

曾长期繁衍滋长于今山西太原一带,是故后世匡姓有以晋阳为其郡望堂号的。汉魏三国及其以后,匡姓

逐渐播迁河北、陕西等黄河中下游诸省。匡姓南迁甚早,南北朝时已有匡姓落籍于今江西省境。唐末五

代十国至宋元间,匡姓由于避难、仕宦、谋生、逃荒等原因渐散布于今湖北、湖南、浙江、四川、广东

、福建、广西等南方诸省。明初,山西匡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北京

、天津、陕西、甘肃等地。明中叶以后,渐有河北、山东等地之匡姓迁居于关外辽东之地。明末张献忠

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匡姓入填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及

其以后,山东等地之贫民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播迁于东北三省的,作为很早即扎根于山东大地的匡姓当

然也不能例外。历民国而今,匡姓在全国分布愈广。 如今,匡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等地多此姓

,其一省之匡姓约占全国汉族匡姓人口的一半以上。

郡望堂号:
匡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晋阳——古唐国地。春秋时晋国都城,后为赵国晋

阳邑。汉代设县,治所在晋阳(故城在今山西太原)。

堂号:“乐安”、“凿壁”、“晋阳”等。

宗族特征:
1、西汉匡衡其苦学之精神不但是匡姓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体后人所学习的榜样。匡衡少时家贫,

晚间读书无照明之烛火,遂将邻家之墙壁缝隙稍加凿治,他借透过墙缝之光而孜孜苦读,终成当世大儒

。匡衡之凿壁偷光与映雪、囊萤、悬梁、刺骨,同作为苦学的例证被讲述到现在。
2、匡亦有于右边加耳旁作为姓氏者。
3、匡衡熟谙五经,尤专注于《诗经》,当世儒生赞叹:“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

即不要轻易谈论《诗经》了,没看到匡衡来了吗?匡衡讲解《诗经》,能中肯切要,使人开怀。
4、匡姓当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5、宋时避太祖赵匡胤之名讳,改匡为主氏,政和年间,官文书中不得以主作为姓,又改为康姓,一

说改为羌姓,后复为匡姓。匡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居第三百五十三名,从这一点上说,《百家

姓》成书于宋似乎有待商榷。


匡氏名人:
匡裕:春秋时隐士。传说学道得长生之术,兄弟七人同结庐于南障山中,周定王征召不起,使使者

访其隐所,仅存草庐,邦人遂呼其山曰庐山,又曰匡山。匡章:战国时齐将。曾乘燕国内乱,率军攻破

燕都。后齐相田文联韩魏攻楚,其为主将,垂沙一战,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后三国联合伐秦,又得

胜,攻入函谷关。匡衡:邹人,西汉大臣。家贫好学,佣作以供资用。从后苍学《齐诗》,能文学,善

说诗。宣帝时,射策甲科,除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元帝中,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上书言时

政,辄附会经义。累迁光禄勋、御史大夫。元帝建昭三年,任丞相,封乐安侯。时石显用事,衡畏之,

不敢失其意。成帝立,为王尊所劾。成帝建始三年以多收封国田租罪,免为庶人。匡咸:匡衡子,西汉

大臣。明经,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匡昕:南朝齐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性至孝,母病

亡多日,其泣哭哀号,母竟苏醒,时人以为孝感所致。匡才:邳州(今属江苏)人,金元间将领。仕金

为武略将军、邳徐兵马都巡使。金亡,率部降蒙古,守邳境。攻宋,破五城,授沂邳东河监军,进沂邳

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会宋兵大入境,战死。匡福:山东胶州人,明初将领。元时曾任河南行省

参政,后投朱元璋,为骑尉,从征战,守东海,击倭有功,授武德将军,世守胶东。匡愚:明代名医。

曾从郑和三次出西洋,以医有名于时。匡如桐:明山东胶州人,性孝,父早逝,弱冠即独立支撑门庭,

为人一言九鼎,著有《柳庄诗集》。匡翼之:山东胶州千户所(今江苏赣榆)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

,巡按贵州,授南京御史,改北京御史,奉旨清理陕西军政,除积弊。弹劾不避权贵,忤刘瑾,出为四

川副使,孤身舌战,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官终广东按察使。匡源:山东胶州人,清代大臣。道光进士,

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咸丰间入值军机处。罢官后,主讲济南泺源书院,暇时以山水写意。

 


分享按钮>>匡姓历史名人和近现代名人
>>百家姓——匡姓源流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