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氏文化古迹】湖南邵阳隆氏迁徙记

    中华隆氏网 2013年5月8日 万家姓


收集整理:隆文超 隆青

文字录入:隆惠玲 隆玲 隆军

(公元2010年11月,根据《隆氏六修族谱》卷25“迁徙记”整理)

一、国相公大宗

邵阳棠溪(今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湾里村),始祖国相公与国普、国华、国祥公四兄弟原籍江西吉安太和县圳上。元至正28年(1368年),由江西赣州府定南县大石保来到湖南宝庆(今邵阳市),公始居朝天门(今湖南省邵阳市江北区),后迁沙湾里,后又徙塘口张公滩(今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塘口村)。景泰时迁徙棠溪,衍至五派,俊公生思聪、思明。元公生思达、思恭、思纲、思景,开六大房。厥后子姓蕃昌,散处各邑及其他省,棋布星罗,称巨族焉。 (附:国相公等迁至宝庆后,共有六兄弟一起开创局面,为:国相公、国普公、信伯公、国华公、国祥公、君公。)

1、国相公大宗思聪公镇房

1.1、兴迪支

大通由邵阳棠溪迁徙湖南省宁乡十都五区(今老粮仓、黄材等地)大坪。正柱子德仁裔后由宁徙湘乡十二都七区鹏山易家湾延至仁派失祀。徳智子永玖、永兴由宁乡迁龙阳毓德总大桥街延至仁派失祀。德信子永杰由宁乡迁陕西兴安汉阴县钟河铺,四五修未及收录,待查。其世居宁乡者,德義后裔也,正富子德昇裔亦世居宁。

1.2、兴怡支

大星由邵阳迁宁乡六都七区(老粮仓)高叶塘,终返,葬湖南省邵阳市隆家湾象形祖山。其后遂居宁焉,三传至永章子家得后由宁乡迁安化桥头河丰乐里青塘(今涟源桥头河青塘)。

2、国相公大宗思达公贞房:

五传至大迪子正学,后裔世居邵阳棠溪大坪,至仁锭子志达徙居刚劲乡反冲。正仙由邵迁宁十都五区桃园冲,生齿倍於邵。永至长子家明徙居湖北竹山县。昌翼子仁佑徙益阳十二里牛轭湾。昌荣子仁立兄弟徙安化丰乐乡长塘杨柳洞。

3、国相公大宗思恭公虎房:

3.1、兴诚支

大任裔衍至仁派而替,其徙蜀徙秦(迁徙四川和陕西),亦代有人。

大仲四传至家送迁陕西,未详居址。家逸裔世居邵阳棠溪隆家湾。

大俸裔德泽二传至家禄裔,世居棠溪月台屋场,亦有分居大坪。德润裔亦世守隆家湾旧庐,均后嗣称盛焉。

大俸公后裔忠刚、忠健兄弟由棠溪隆家湾迁徙邵阳市北门外万人坡,忠仕迁徙邵阳市状元洲,孝铭迁徙本县新田铺言栗乡刘田,万勤迁徙陈家桥乡桂花村第八组,孝得迁本乡洞口村。

大仲公后裔孝亲由棠溪隆家湾迁邵阳岩口铺梅岭村。

3.2、兴茂支

大志裔永显兄弟徙蜀。

大忠五传至昌关由棠溪迁徙长冲铺,延至志派失承。

大宪二传至德田偕弟德仍及堂弟德祁、德除由邵迁宁乡十都五区,德田裔世居宁,惟仁桂徙陕西石泉县,德仍二传至家周,携侄复由宁迁陕西洵阳县醇笃乡。

大棕溪家明子昌谏由宁乡迁广西阳朔县雍冲失稽,得祁二传至家秩,由宁迁陕西山阳县,惟志有兄弟徙紫阳县,志春徙渭南县。家稳迁陕西崇阳县化家沟失考,家科兄弟迁徙陕西洵阳县,仅数传。德余子永贤由宁乡迁益阳十里金钱洞,即现桃江。又德价二传至家怡裔仁班兄弟则由邵阳迁陕西汉阴县。家茂由邵阳迁陕西山阳县漫川关。

3.3、兴雷支

大记裔延至仁派失祀,正良衍至家派,爵与英有嗣,亦仅数传。家训子昌待往陕西,昌仁裔世居邵阳棠溪大坪,迄传至应海抚子承祧,不啻千钧一发之急。

3.4、兴云支

大利四传至家扬,世系寥寥。家彦后裔世居棠溪大坪,志刚子应琪徙居本溪白水洞顶上罗丝洞。家池后裔世居隆家湾,忠言子孝忔由白水洞迁江西省修水县山上乡岗上村,忠意儿子孝魁徙本乡新塘冲。仁通后裔忠远子孝仕兄弟由隆家湾迁本乡烟竹,忠信子万明徙湖北武汉市青山区蒋家灯,忠恰子孝缉迁本县酿溪镇,孝瑆儿子万备徙邵阳县塘渡口。

3.5、兴文支

后裔世居棠溪高桥,至六传始迁烟洲,迄今仁敏、仁恪世系绵延。

3.6、兴嘉支

大宠子正章二传永东裔仁财由下棠溪徙居大坪邹家园,数传而替。永福子家衡、家微裔世居下棠溪,家衜(道)由邵阳迁陕西山阳县天桥沟,至忠派失考。

大宏后裔应南子忠厚由棠溪长石山迁徙洞口县那溪乡宗溪村凉山界。大宏子正彦二传至永庠,其后昌慎由邵阳迁安化乡,现名大福乡芙蓉。永序由邵阳迁宁乡十都五区桃园冲,昌宗子仁和、昌珪子仁得兄弟及仁元由宁乡徙陕西安康县。永栋子家逢兄弟由邵阳迁陕西仅数传。世居邵邑隆家湾者,永寿、永夺、永樑、永仙、永晚、永谏后裔也。志行、志奇迁酿溪镇雷家坳,应宜子忠诂由雷家坳徙棠溪高桥,忠福子孝寅兄弟由由雷家坳迁徙酿溪镇,忠哗由雷家坳徙邵阳市王家山。应宜子忠读由陈家坳迁贵州省安顺县。正庭子德全由邵迁宁乡十都五区,二传至家凤,后由宁乡迁益阳十里金钱洞,亦仅数传。忠敏子孝康由棠溪隆家湾迁邵阳市外杨家垅。

3.7、兴发支

大宿二传至德丁由邵阳迁宁乡十都五区沙坪铺,后其侄永韬裔亦迁宁乡二都五区。

4、国相公大宗思恭公彪房

4.1、兴尧支

正孟由邵阳迁安邑归化乡永安里石门车田湾,延至孝弟往外,所存祀田及土皆托族人管理。

4.2、兴堂支

大爱二传至德治由邵迁宁乡十都樟木冲,数传不祀。德遂由邵迁宁乡六都四区戴家冲,三传至昌诏及弟昌润、昌云复由宁徙桂林阳朔县永宁里。昌饶迁桂林永福县。德作裔世居邵阳,丁口寥寥,抚子承祧,其徙广西者亦未稽收。

4.3、兴高支

德国原籍邵阳棠溪大坪,后徙居陕西商州山阳县渔河,长子永乾后迁山阳县大石头,遂落籍焉,生齿巳盛。永坤后裔世守大坪旧庐,继继承承克敦亲睦。

5、国相公大宗思恭公秀房

5.1、兴栋支

大林由邵阳棠溪迁湘乡十四都,后裔或徙沅江或往外。

大凤子正发由邵迁益阳,传至昌派而替。

5.2、兴樑支

大旦子正谊由邵迁湘乡十四都道人湾,三传至家贵徙宁乡七都六区。正献二传至永梧兄弟由邵迁陕西镇安县。

大白由邵迁宁乡十都五区大穴场,子正条二传至永乾兄弟由宁乡迁陕西。永益兄弟留宁至家派失承。

5.3、兴材支

大功子四正秩子德纪裔世守棠溪石台旧庐,志登子应豕由棠溪石台迁新邵县酿溪镇,志广子应超、应越兄弟由棠溪石台迁新邵县新田铺喻家桥。正穆子德兼、德邱裔由邵迁陕西山阳县,失稽。正勲(xun勋)由邵迁宁乡十都五区大穴场,二传至永惠复由宁乡迁陕西汉中西乡县,生齿日盛。

大平由邵阳迁居宁乡十都五区,终返葬棠溪虎形山,二传至德行其裔永滨携子家可、家奇、家兰由邵迁陕西商州山阳县冻沟,至仁派失考。而长子家岂世居棠溪,至应派失承。德求由棠溪迁酿溪杨湖滩,世系仅延至志派。

5.4、兴巨支

大容于清初由邵阳棠溪迁宁乡,卜居十都挨山院,厥后正虬子德用由宁迁湖北恩施县北乡都四甲青堡。现正才子德玘(qi)及姪永敬、永念兄弟后由宁乡迁陕西洵阳县赵家湾高家沟。世居宁者德瑚、德碧后裔也。正案子德珂裔世居宁,永标则由宁迁陕西洵阳,延至仁派失考。德琏兄弟亦徙洵阳,仅延至志派。正可子德全徙居陕西洵阳县高家沟,德瓒裔则世守旧庐也。

5.5、兴世支

大臻于清初由邵阳棠溪迁宁乡,卜居十都大穴场,今后裔即其地为公建支祠焉。公嗣三正愚子德沅世居宁,生齿鼎盛,环居数里。德泗子永庆由宁迁陕西山阳县失稽。正野子德汘其后永輅(lu)裔家柏由宁迁陕西兴安洵阳县,后又徙镇安,数传失考。家祯裔则世居宁,永杰子家纯由宁迁益阳失稽。家祉裔亦世居宁,德洁子永果由宁迁陕西洵阳县赵家湾下手高家沟。德沾子永升裔由宁迁安化,仅数传。德淑、永昱世居宁,永旦由宁迁陕西兴安石泉县,家进复由石泉县迁汉阴之黄龙洞,失稽。正鲁裔世守宁旧庐,嗣息繁衍,聚族而居。德池裔昌明由宁迁汉寿县,终返葬大穴场祠后,其后遂居汉焉。



分享按钮>>【隆氏文化古迹】隆氏六修族谱序
>>【隆氏古代名人】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