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定海应氏 第 16 楼

文渠原是在地面上挑挖出来的普通沟渠,最初名为市河。千百年来,文渠是楚州城市居民的母亲河,文渠水哺育着这座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古老文明而美丽的城市。
  明孝宗九年(1173年)知府应纯之,在郡城中填塞洼坎,浚池泄水,使城河形成水系,城益完固,城河改称文渠。
  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运道改由城西,直达于淮,因而西水关入城水量减小,不复如旧。
  明景泰年间(1450-1456)淮安知府明代丘陵、山阳知县刘谆引运河水疏通行舟,淮郡三城向资灌输,兴文文渠导其源,市河、涧河宣其流,为民间食用所赖。

作者:13506501080 (2012/11/29 18:31:48)   回复此贴
  回复:定海应氏 第 17 楼

孟明公字仲实,生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七月十四日。其时宗室南渡,和议初结;高宗臣事金主,苟且偷安。公虽生逢乱世,却幼承家教,聪颖好学。某日客访塾师,见卖蟹者过斋外,因出对曰:“螃蟹浑身甲胄”,孟坚(公之兄长,擢明经第、仕至提官)对以“凤凰遍体文章”,公亦应声而对:“蜘蛛满腹经纶”。其才思之敏捷可见一斑。
    公既弱冠,出与吕伯恭(字祖谦,官至丞相,金华一代大儒)、林大中(字和叔,官至枢密院签事)、陈亮(字同甫,“永康学派”创始人,宋光宗绍熙四年状元,世称龙川先生)等才俊交游切磋,讲学于里之灵岩石洞,阐明义理,慨然以修治之学自任。公之慎独自处,正大光明深为友朋所称道。孝宗隆兴元年,公与吕祖谦同试漕台,共登进士,时年不过二十有六耳。至此公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趋有为之志效力朝堂,诚不负所学也。
    公初仕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按抚司干官,后迁乐平县丞。乐平任上,公遇上司饶州太守行日椿月解之酷政,使闾巷细民、卖妻鬻子,中人破产、上户空匮,公以“上不敢负天子,下不敢负百姓,内不敢负所学”之心,毅然书谏。奈何郡守不纳,虐民如故。事闻于朝,朝命郡守县丞两相易任,公与饶州郡守。眷知隆隆,此公正心为民之报也。
    公既在任,吏畏公廉,民怀公惠。侍御史葛筚、监察御史王兰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轮对,公乃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无乃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恃,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刚自张矣”。帝深以为然,嘉奖久之。他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公也。乃拜为大理寺丞。
    公知狱讼之判关乎人命,每案必亲为综核情实,察究无误,方具之结。任上,已故大将军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李将军曾受命北伐,先克灵壁,再下宿州,大鼓民心士气,后因副使邵宏渊挟私怨而按兵不援,致有符离兵败。李将军之忠勇抗金,早为金人所恨,亦犯秦桧余党之大忌也。将军虽已因符离兵败而郁郁故去,而佞党之恨犹未消也。闻其家僮死,佞党乃唆使家僮父兄诬告主家谋害杀人,又串通有司,罗织罪名,欲置李将军后人于灭族也。公素敬李将军之抗金气节,又怜其家后人因案牵累,乃明察暗访,查实家僮之死确系不慎溺死,与他人无涉。具铁证白于长官,蒙冤之三百余家乃得脱牢狱。佛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公活三百家之命,其德实可荫泽万世也。
    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孝宗帝嘉言勉公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公诺诺。因问当世人材,公对曰:“有才不学则流于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深以公言为然,曰:“诚为人上者之责。”
    及公至福建任,日以帝之临遣嘱训为念,每每轻车简从,涉水爬山,穿州过县,考民风、察民情,咨政法、访吏治,沿途所见有不便于民者,一一如实奏报,具达天听。帝每接公之奏,必现欣然之悦容。某日御经筵,因论监司刑狱,帝乃顾谓左右之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嘻,想孝宗虽无英主之明,亦非庸君之昏昏者,识公信公,于公实有知遇之恩也。任上,会闽中盗起,寇掠百姓,公乃会同有司筑八卦墙与战,屡擒屡纵,卒服其心,此则与诸葛孔明之擒孟获同一机也。

作者:13506501080 (2012/11/29 18:54:0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7 每页5条 当前4/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1,11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