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应氏历史名人
第 26 楼
应亨:
东汉前期明帝时人(58-76年),生平不详。有《应亨集》二卷。诗《赠四王冠诗》
应枢:后汉汝南应枢生四子,几神光照社。枢几光,以问卜人。卜人曰:此天符也,子孙兴也。乃探得黄金。自是诸子官学,并有才名。至(应)玚,七世通显。(出《孝子传》)
应顺:字华仲,东汉南顿人。明帝时(58-76年)为太尉。建初中(76-84年),举孝廉,为尚书郎,转右丞,出为冀州刺史,再迁东平相。永元(89-105年)中,历左冯翊(见《陈宠传》),和帝时(89-105年)为河南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廉直无私。侍后母孝。生十子,皆有才学。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作者:122.195.226.* (2008/12/1 14:33:35)
回复此贴
回复:应氏历史名人
第 27 楼
应彬:
汉代名人。
应硕:
汝南太守。有《应硕集》二卷
作者:122.195.226.* (2008/12/1 14:34:42)
回复此贴
回复:应氏历史名人
第 28 楼
应高:
汉,中大夫。汉朝的大臣正在讨论削减吴王的土地。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有止境,想借机把个人图谋公开,要起兵发难。又想到诸侯中没有能共同谋划的人,知道胶西王勇壮,好逞势斗胜,几个齐地的诸侯王都畏惧他,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诱惑胶西王。不带书信,只是口头通报说:“吴王不才,有着很快降临的忧虑,不敢把自己当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胶西王说:“有何指教?”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喜欢眼前的利益,听信谗言,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越来越多,诛杀惩罚善良的人,这些情形日益严重。俗话说:‘吃完米糠就会吃到米’。吴王和胶西王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宁自由了。吴王身患内疾,不能朝见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经担心被猜疑,又没有办法解释,现在缩敛肩膀小步走路,犹且害怕不被谅解。我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而被罚罪,我听说诸侯被削减封地,所犯罪过不该这样处罚,这种惩罚恐怕不只削地就能罢休的。”胶西王说:“是的,有这样的事。你说怎么办呢?”应高说:“憎恶相同的互相帮助,爱好相同的互相留连,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愿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现在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相同的忧虑,愿借着时机顺应事理,牺牲个人身躯为天下除害,想一想可以吗?”胶西王吃惊地说:“我哪里敢这样做呢?现在皇帝虽然威逼急迫,我本来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拥戴他呢?”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塞忠贞贤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极点了。现在彗星出现,蝗灾不断发生,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机会,而且忧愁劳苦的时候就是圣人所以产生的时代。所以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借口,在外追随大王车后,驰骋天下,使面对着的地方投降,使手指着的地方攻克,天下没有敢不顺从的。大王您假使能够答应我一句话,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汉兵。修筑军队驻扎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真的能够幸临,那么天下就可以并吞,两个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吗?”胶西王说:“好。”应高回去报告吴王,吴王犹且担心胶西王不参与起兵发难,就亲自做使者,到胶西出使,当面和胶西王订立盟约。
作者:122.195.226.* (2008/12/1 14:35:18)
回复此贴
回复:应氏历史名人
第 29 楼
应奉:
字世叔,东汉南顿人。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俱下。大将军梁冀举为茂才。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遣脱,时人奇之。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拜武陵太守,拜从事中郎,有威恩,为蛮夷所福。后汉永寿乙未(155年)及第仕司棣校尉,灵帝建宁间赠山林夫子。延熹七年(公元一六四年)从军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著《汉书后序》,12卷,多所述载。《後汉书·应奉列传》。
作者:122.195.226.* (2008/12/1 14:36:06)
回复此贴
回复:应氏历史名人
第 30 楼
应劭(邵):
字仲远(仲援、仲瑗),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城西南)人。登汉献帝初平(191年)辛未进士,(168-188年)仕东汉泰山太守,后汉萧令,御史营令,生年不详,是东汉灵帝(168-172年)、献帝间人(189年)。兴平(194年)甲戍拜军谋太尉。车骑将军掾。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189-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献帝迁许,召他入京为袁绍军谋校尉。卒于汉末建安中(建安九年前204年)、邺(今河北临漳县漳河附近)。
灵帝时(168-172年),举孝廉。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风俗通》即《风俗通义》三十二卷以考释论议名物时俗为主,记述了汉代社会风俗和一些破除迷信的故事(现存十卷)、《汉官仪》十卷、《汉书集解音义》凡二十四卷、《地理风俗记》凡一卷、《风俗论》凡一卷、《汉朝仪驳》凡三十卷、《世本》 凡八卷、《汉书音义》、《应劭集》四卷等,以辨物类名号。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作者:122.195.226.* (2008/12/1 14:36:5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68 每页5条 当前6/34页
首页
上一翻页
[
6
] [
7
] [
8
] [
9
] [
10
]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2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451.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