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缙云文献
第 31 楼
应余(公元?-218年),字子正,南阳人。脸型方正,外貌刚毅,志向崇尚仁义。官至南阳郡功曹,建安二十三年,战死于侯音叛乱中。其孙应伦,蒙祖父功绩,仕魏官至司徒府吏,后仕晋。
编辑本段侯音叛乱
世道苦难,侯音叛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当时吴、蜀二国不肯臣服汉室,战场形势难以预料,加上南阳百姓苦于徭役战乱。冬十月,时任宛城守将的侯音于是煽动官吏、部属、百姓、山贼一同反叛曹操,占据了城池发动叛乱,劫掠心向魏的无数官员、百姓,向南连结总督荆州的蜀汉前将军关羽,投靠蜀汉。
太守危难,应余护主
侯音身为宛城守将,深受太守东里衮的信任。等到侯音发动叛乱后,就想要捉拿东里衮作为人质。当时身为郡功曹的应余,趁着全城混乱之际,只身护卫着太守逃窜出了城。侯音知道后,立刻派遣骑兵追杀他们,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追上了应余、东里衮二人。当时叛军见二人没有停下的意思,就拿箭射向太守东里衮,箭如雨下。应余见太守有生命危险,于是挺身上前,用身体为太守挡箭,身受七箭,却屹立不倒。他撑着一口气,怒斥追赶的叛军士兵说:“侯音为人猖狂狡诈,为了私心造反成为凶逆,现在曹公的大军马上就要到来,他马上就要被诛杀夷灭九族。我始终相信你们本是良善之人,素来没有向恶之心,现在应当思考怎样弃恶从善,为什么还要听从他的指挥?我用自己的身体生命替代太守,现在受了重创,如果我的一死能保全太守,即使是死了也没有遗恨了。”说完仰天嚎啕大哭,血泪俱下。叛军们见他忠义刚烈,就饶了东里衮的性命,只将他捉拿了回去。叛军离开不久之后,应余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同僚设计,侯音命殒
虽然应余以身护主,但太守东里衮还是被捉为人质,软禁在城中。应余的好友兼同僚南阳功曹宗子卿,深受应余英勇牺牲的感召,于是暗地里谋定计策营救太守。他前往太守府骗侯音说:“您顺应民心,举义大事,远近州郡无不仰首瞻望;然而您捉住了太守,即使造反也对自己的前途名声没有益处,为什么不遣返他。我愿意与您一同努力,这样等到曹公大军到来,关羽的援军也会到达的。”侯音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听从宗子卿的建议,释放遣送走了太守。当夜,宗子卿就趁着夜色翻墙逃出了城池,立刻与东里衮会合,收拢周边剩余的百姓围困住了侯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大军赶到,与东里衮、宗子卿军队会合,一同攻下了城池,斩杀了叛贼侯音以及一众造反的所有官员、百姓,侯音叛乱就此平定。
尘埃落定,应余扬名
历时四个月的侯音叛乱最终以侯音被杀而尘埃落定。征南将军曹仁平定一切后,上表应余的义行事迹,并修建墓穴多次祭奠应余。曹操听闻了应余的事迹后,难过叹息了很久,于是下令荆州重新修缮应余的府第,赐谷千斛。
甘露三年(258年)六月,魏帝曹髦下诏说:“昔日南阳郡山贼扰乱,想要劫持故太守东里衮为人质,功曹应余独身一人捍卫太守,所以东里衮幸免于难。而应余颠沛殒毙,杀身济君。现在特下命司徒,任命应余的孙子应伦为司徒吏,使应余伏节的功绩受到回报。”
至于应余舍命救下的东里衮后担任于禁军司马,随于禁被关羽俘虏,后来孙权夺荆州,将于禁、东里衮、浩周等人送还至魏,衮后官至议郎,卒于官。
作者:13506501080 (2013/2/2 11:22:48)
回复此贴
回复:缙云文献
第 32 楼
楚国先贤传》
应余字子正,天姿方毅,志尚仁义,建安二十三年为郡功曹。是时吴、蜀不宾,疆埸多虞。宛将侯音扇动山民,保城以叛。余与太守东里衮当扰攘之际、迸窜得出。音即遣骑追逐,去城十里相及,贼便射衮,飞矢交流。余前以身当箭,被七创,因谓追贼曰:“侯音狂狡,造为凶逆,大军寻至,诛夷在近。谓卿曹本是善人,素无恶心,当思反善,何为受其指挥?我以身代君,以被重创,若身死君全,陨没无恨。”因仰天号哭泣涕,血泪俱下。贼见其义烈,释衮不害。贼去之后,余亦命绝。征南将军曹仁讨平音,表余行状,并修祭醊。太祖闻之,嗟叹良久,下荆州复表门闾,赐谷千斛。
《三国志三少帝纪》
(帝曹髦)诏曰:“昔南阳郡山贼扰攘,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功曹应余独身捍衮,遂免于难。余颠沛殒毙,杀身济君。其下司徒,署余孙伦吏,使蒙伏节之报。”
《三国志曹操传》
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曹瞒传曰: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戳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音从之,即释遣太守。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与太守收馀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1.《楚国先贤传》:天姿方毅,志尚仁义。
2.曹髦:功曹应余独身捍衮,遂免于难。余颠沛殒毙,杀身济君。
3. 从应余的官职可以看出,应余其人在南阳郡有较高的德行名望,这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是他被太守任命为功曹和心腹,可见他在南阳的才干名望非同一般;二是从他怒斥叛军可以看出,他在南阳士人之中拥有着很高的名望,所以即使是叛军也不敢太过冒犯他。
而从应余的事迹看,他德高望重,宣扬仁义,所以他名列《楚国先贤传》;他秉性刚烈,忠心耿耿,所以一生不仕二主,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宁愿一死也不低头。综上所述,应余其人,可谓是三国前期埋没于郡县之间的忠贞之士。
作者:13506501080 (2013/2/2 11:23:14)
回复此贴
回复:缙云文献
第 33 楼
应启墀(1872—1914),字叔申,室名悔复斋,亦称悔复堂。慈溪人,天禀迢踔,十岁能属文,有俊童之誉。年十七八,即以文章著闻州里。后以县学廪贡生就职训导。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称其 “工诗词音律,姿仪英秀,动迪风雅”,并提及:“启墀善运白话入文,撰哀挽联语有长至百余字者,入情处令人读之泪下,盖古之伤心人也。” 1914年12 月20日(甲寅十一月四日)病故后,其好友冯幵撰写了“应君墓志铭”,还费心搜集整理编印了《悔复堂集》2卷并作序。现今宁波市图书馆藏有应启墀所撰《悔复堂诗》一卷(铅印平装本)。
作者:13506501080 (2013/2/2 11:24:38)
回复此贴
回复:缙云文献
第 34 楼
应智顼
隋大业末,萧铣、林士弘攻掠江西,土人应智顼拒贼于华林山,屯兵驻马,保障一方,并在府北三十里筑云棚城。又府北五里有断水桥城。召义兵保安此土。唐武德时封靖州刺史。.隋大业十二年(616),应智顼屯兵华林寨起义反隋,直至隋灭。唐武德五年(622)应智顼受招安下山归唐,封为靖州剌史。山上曾建有将军庙(又名罗武庙),以纪念应智顼。
作者:13506501080 (2013/2/2 11:25:32)
回复此贴
回复:缙云文献
第 35 楼
福建省建宁应氏。自宋朝从江西宜黄县迁到建宁县里心镇。现在子孙遍布各地。现在江西上饶县应家乡,五府山。江西广丰县大南镇,吴村镇漂塘,社后乡,下溪乡,杉溪乡。玉山县华村乡,文成乡等地均有聚居。讲的口音是建宁腔,也叫麻山腔或南丰腔。现在年轻人已不太会讲祖话。(老年人相传是来自建宁府上查县高垦头)解放前是民国七年(1918年)修过谱。当时各地后裔均到建宁县里心镇修过谱。最近是1993年冬1994年初重修家谱。据说当时上饶应家乡等地后裔修过。老祠堂还在。字派是“昌明益盛道学传家”,后面好像还有“先绪克绍兆代英华”。1994年修谱加了“兴茂思贤,福泽永辉”。望各地子孙看后自己对下字派。
作者:13506501080 (2013/2/2 11:26:0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1 每页5条 当前7/9页
首页
上一翻页
[
6
] [
7
] [
8
] [
9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2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52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